第580章 三个关键
第580章三个关键
十月初三,天子正式下旨,抨击高句丽不服教化,抗拒天朝,同时痛斥高句丽勾结突厥,欲谋辽东,洋洋洒洒一篇圣旨,最后就是一句话,明年四月,大隋王朝将再征高句丽。
之前只是少数高层官员知道这个秘密,但现在天子正式下旨,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仿佛一夜之间传遍了洛阳城,洛阳城内沸腾了,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世家权贵,还是走卒商人,都被震惊了,先是惊愕万分,随即又变成了深深的愤怒。
大家原以为天子已经悔改了,不料天子非但没有半点悔改,还要变本加厉,竟然要再次东征!
几乎洛阳城的每个公开场合都在声讨天子的荒唐决定,人们都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公开抨击天子不顾民意,肆意妄为。
如果是个别人这样抨击天子,必然会被官府抓起来砍头,但抨击的人太多,管不胜管,京畿府和洛阳县都沉默了。
但光抨击没有用,天子也听不到,必须用实际行动劝说天子取消二次东征。
第一个上书的是于仲文,他被俘虏过,那种巨大的耻辱让他回来后一直沉默不语,可当他听说天子要再次东征时,于仲文的眼睛里迸射出深刻的痛苦,不能再让其他人承受自己的痛苦了,他毅然打破了沉默,上书强烈反对进攻高句丽。
“臣不敢妄言,但臣可以明确告诉陛下,大隋若再攻高句丽,依旧是必败无疑!”
‘必败无疑’四个字深深刺痛了天子杨广,他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下旨将于仲文抓紧天牢。
“不管用什么手段,今晚必须让他写出悔过书!”杨广丢下了狠话。
次日天亮时,于仲文并没有写出悔过书,却惨死在了一群酷吏的手中。
但于仲文之死并没有吓到反对者,第一次辽东之战结束后被革职的合水令庾质又一次上书,强烈反对再次进攻高句丽,杨广愤恨无比,下旨将庾质捉进狱中乱棍打死。
紧接着萧琮和萧瑀兄弟二人联名上书,反对再攻打高句丽,这一次看在皇后的面上,杨广没有处死他们,而是将他们二人革职为民,剥夺一切爵位和勋职。
天子杨广也发了狠,公开放话,再敢劝说取消攻打高句丽者,一律格杀勿论,在血腥杀戮面前,终于没有人再敢劝说天子了。
但就在几天后,晋王萧夏和高颎的联名奏折送到了洛阳,两人明确反对明年攻打高句丽,建议休养生息,五年后再灭高句丽。
这份有晋王萧夏签名的奏折使天子杨广不得不重视,奏折看了几遍后,杨广也有点动摇了,难道真的是民不堪负
一连两天,杨广都有点坐立不安,他还在放弃和决心之间来回动摇,如果放弃攻打高句丽,岂不是他杀错了人,可如果不放弃,大隋这个木桶因民变这块短板废了怎么办
杨广不是傻子,他也懂木桶原理。
这天下午,杨广召见了虞世基,他实在拿不定主意,想听听虞世基的看法。
虞世基看完了奏折,目光最后落在高颎的签名上,他心中升起一丝嫉恨,这个老东西都离开朝廷这么多年了,居然还在影响天子他如果能说服天子,那自己这个宰相又有何用
个人的愤恨不满最终成为了虞世基心中的主导,他要驳倒这份奏折,哪怕是晋王的上书,他也要驳倒,谁让上面有那个老东西的签名。
“陛下,晋王殿下的心意微臣理解,作为臣子,晋王当然会偏重于民生,可作为天子,陛下就不能以晋王的目光来看问题,必须以君王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说到这,虞世基偷偷看了一眼天子,见他目光中若有思,显然是被自己说到了心坎上,他是天子,必须以天子的目光看待这个问题。
虞世基深深吸一口气,又缓缓道:“陛下应该想到,一旦突厥和高句丽勾结,从东西两面同时进攻大隋,我们是否能承受住这种两面进攻
何况陛下有了证据,高句丽确实在暗中和突厥有勾结,陛下攻打高句丽,就是因为突厥内部争权,给了我们战略机遇,如果依照晋王的建议,五年后再攻打高句丽,我们是否还有这个战略机遇一旦我们攻打高句丽,突厥会不会趁机大举来袭
或者反过来,突厥大举来袭,我们全力抵御突厥,高句丽会不会趁机攻占燕郡和柳城郡,继而进攻河北”
一连串的反问使杨广低低叹口气,自言自语道:“我们攻打高句丽,确实是因为有这个战略机会!”
虞世基见天子紧锁的眉头已经舒展了一半,便知道自己快要说服天子了。
他又再接再厉道:“虽然晋王殿下很多地方都说得有道理,但有三个关键问题他没有提及,微臣认为,晋王殿下没有考虑完全。”
杨广眉毛一挑,“三个什么关键问题”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晋王殿下忽略了高句丽的国力脆弱,在经历了兵灾和疫病的双重打击后,高句丽国力同样也虚弱无比,比我们虚弱十倍,不堪一击,明年我们再攻打高句丽,只需要二十万军队,一个月时间,就能轻松地击溃它,长驱直入,攻占它的都城平壤。”
杨广轻轻点点头,其实这就是他想发动第二次高句丽之战的最初原因,高句丽遭遇了严重瘟疫,死伤惨重,已经无法抵御隋军的大举进攻,虞世基再次提到这一点,无形中强化了杨广攻打高句丽的理由。
“虞爱卿请说第二个关键问题!”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吸取了教训,我们知道该怎么打高句丽了,晋王以五万军队击败十万高句丽大军,又全歼卑奢城高句丽军,横扫辽东半岛,说明高句丽军队本身很弱,根本不是隋军对手。
高句丽军队只是利用了城池和地形优势,使隋军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一旦我们第二次攻打高句丽,我们就会集中兵力迅速南下,然后从水路在鸭渌水河口进行第一次补给,再从清川水河口进行第二次补给,最后在平壤城得到水路的第三次补给,我们根本就不用考虑后勤补给问题。”
“说得好!”
杨广重重一拍桌子,虞世基把整个战役说透了,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后勤运输问题,直接从水路进行补给,既然晋王可以从清川水河口把隋军战俘运走,那也一样能进行粮食补给,自己当初竟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让杨广有点追悔莫及。
“陛下,还有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晋王也没有考虑到!”
“你说!”杨广已经九成被说服了。
虞世基缓缓道:“陛下,第二次攻打高句丽我们既然靠海运,那根本就不需要再征用多少民夫,完全靠国力和高句丽作战,何谈损害民力”
杨广俨如醍醐灌顶,他如梦方醒,对啊!自己第二次攻打高句丽,后勤补给已经不需要再用民夫,又何谈损害民力
杨广终于被虞世基说服了,这一刻,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第二次攻打高句丽,不管谁再劝他,他都不会再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