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点兵,送征倭大军出发

任亨泰等人一齐拱手站起。

“臣等遵命,誓以生命捍卫大明尊严。”

朱允熥目光凌厉:“各部即刻行动起来,各军准备就绪,誓要铲除倭国。”

八月。

中秋将近。

应天府内,花灯璀璨,全国上下一片祥和。

运河、海运、陆路,共同支撑着这座繁华都市的运行。

如今应天府的每个节庆,都成了一场令人难忘的盛会。

四面八方的特产,被源源不断地运入京师,丰富着皇城生活。

云平港口,每日里船只连绵不绝,百船竞发,江面帆影重重,桅杆如林。

一条条栈桥延伸至江中,旁边停靠着一艘艘抛锚的商船。

海量货物涌入应天府。

货物之多,使得本就显得空旷的应天府西城区,除了军事营地外,又新添了许多仓库。

有消息说,应天府为了给云平码头减压,改善西城区的交通,正打算在上元门外面拓建一个规模宏大的新码头和货物集散中心。

依着新上任的应天府知府的想法,这上元门码头一建成,规模直接是云平码头的十倍大。

整个玄武湖西边那块地儿,将变作货物的集散地,天天吞吐海量的货物,为应天城输入活力,给四面八方送去丰富的物资。

他还琢磨着重新挖条从北大门到北湖的水路,按着新上任的京师府尹大人的说法,原来的水道太挤了,朝廷水军在北湖里操练,就像小娃子坐澡盆里闹着玩似的。

这位从心学里走出来的新京师府尹,奏折往文渊阁一流转,几乎没遇到阻碍,一路绿灯过了。

就这样,应天府府尹大人就担起了炸石挖河的重任。

今儿一早。

京师就收到了信儿,说要封锁从金川大门到外金川门那片,云平码头也被封了,码头上所有公家、商家、老百姓的船都挪走。

京师府尹郑明旭一早就听说了这事儿,气得直冒烟。

这不正赶上中秋前嘛,数不清的货在码头排队等着进城,朝廷这时候封了云平码头一整天,影响很大。

“大人,这命令是内阁直接下的,咱们哪敢不照办啊。云平码头封了,城南那边还有蛟南码头能临时顶一阵,反正也就耽误一天时间。”

京师副官解释着,想让上司消消气。

郑明旭年纪不大,气却不小,脖子轻轻一转,府衙里头的官员们就一个个低下了头。

“今儿究竟要干啥大事呢?”

内阁命令板上钉钉,郑明旭眼睛转了转,换了个问题。

副官低头往前凑了凑,小声回道:“回大人,朝廷向东征战的军队,就今天从码头出发。皇太孙亲自设祭坛点兵,给大军壮行。”

“东征?”

郑明旭眉毛拧成了疙瘩。

推官微微叹气,目光下移,只见府尊大人的裤腿上沾满了泥点子。

这段时日,因忙于上元门码头的建造跟拓宽通往玄武湖河道的工程。

这位堂堂的从三品应天府府尹,几乎日日泡在那片荒凉之地,朝廷事务倒成了次要。

郑明旭的脚步一顿,立在街上,环顾四周喧嚣的人群,这都是他治下应天府的子民。

随行的推官和其他官员不明所以。

而郑明旭这时已抬腿,在地面上用力跺了跺,泥土纷飞,这才抬头看向推官:“怎样?有没有失了官威?会不会冲撞到太孙呢?”

推官再度轻叹,无奈道:“府尊,您尽管去码头就是,太孙心中有数,哪会计较这些。”

推官嘴上这么说,心头却五味杂陈。

今日乃朝廷东征大军启程之时,皇太孙将在云平码头举行祭旗点兵,为大军壮行。

到场的必是大都督府的显赫武将打头阵,接着才是六部五寺的官员。

哪怕府尊身为从三品高位,到了那种场合,也难有亮眼之处。

郑明旭颔首称是,随即加快步伐,向外金川门方向的云平码头进发。

尚未迈出门外金川,他手一挥,指向街道两侧:“这里不准乱扔垃圾,不准随意停车阻路,日后要在这里建个管理处,维持秩序。”

推官心里那个苦啊,这位大老爷真是一时一个主意。

但谁敢当面说个“不”字呢?

应天府上下谁不清楚,咱这位府台大老爷是文渊阁里那位小石阁老身边红人。

银子自然不能瞎折腾,毕竟跟着小石阁老从边疆回来的同僚,个个精明强干,油水想都别想。

偏偏这些上司们,总有法子在最恰当的时机,找最合适的机会,给衙门里上下老小谋点福利。

这能耐,可不是一般人有的。

推官紧跟在郑明旭后头,冲旁边小文书使了个眼色,让他把府台大人关于整治应天城墙外金川门那片街区治安的意见,一字不落全记下来。

一群人急匆匆往码头方向赶。

郑明旭刚冲出城门洞,云平码头豁然眼前,大得让人都有点认不出来了。

城门外码头一带,彩旗飘飘,顺着江风摇曳生姿。

一艘艘跟应天城墙差不多高的大船战舰,安静地依偎在栈桥旁,随着江波轻轻荡漾。

成队的上直亲军把码头区域围得严严实实,但周围跟高处,看热闹的老百姓和商人可不少,都盯着那些朝廷大员跟整装待发的兵士。

那些被赶到上游的船只,也纷纷抛锚停下,船上的水手和商人们爬上桅杆,好奇地张望着。

城门下,临时搭建的拜将坛上。

大明内阁大佬们难得齐刷刷亮相了。

他们站的位置,尽在不言中。

朱允熥立在一张供桌前,桌上陈设着虎符与宝刀。

他背后站着任亨泰与徐辉祖,随后是解缙、石伟毅。

仿佛一串紧紧相扣的链条。

再往后的队伍中,翟善,郁新、张襄、茹瑺,皆落后四人半步。

更远的地方,六部五寺三法司的其余官僚们静静伫立。

而那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们,今日并未现身拜将台。

他们无论是否参与东征,此刻皆戎装齐整,排列于台前,展示着京师武将的威严与整肃。

武将之后,是一小群身着统一军事学院练功服的武生。

环顾四周,大都督府下的精英士兵与上直亲卫军分列两旁。

将领身披数十年征战的甲胄,手持饱饮敌血的宝刀,全身散发着战意。

周围士兵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