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年代文里的知青表哥(二)
林惜彻底清醒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落日余晖透过窗户的缝隙斜斜地照在她的眼皮上,将视野染成一片暗红,她睫毛轻颤,缓缓睁开了眼。
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茅草屋顶,年久失修的茅草顶已经泛黑,几处稀疏的缝隙间漏下细碎的光柱,无数尘埃在光线中无声浮动。
一道自屋顶延伸到墙脚的裂缝被人用新泥随意糊住,新旧泥土的颜色深浅不一。
屋子里很闷,带着泥土和干草的陈旧气味,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
窗外隐约传来几声鸡鸣,远远的,像是从村子另一头飘过来的。
林惜试着动了动身子,这才发觉自己出了一身汗,衣服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像是裹了一层湿漉漉的网。
她抬手摸了摸额头,烧已经退了,但身上仍残留着高热后的虚浮感,四肢沉重得像灌了铅。
她有些艰难地撑起身子,下了床,扶着炕沿缓缓踱步,顺便打量了一圈四周。
整个屋子虽然陈旧,但还算宽敞。
屋顶的茅草虽然陈旧腐朽,但林惜脚下的泥土地面却扫得发亮,没有一丝扬尘,可以看出住在这个屋子里的人都还算爱干净。
靠墙一溜儿的大通铺上,依次摆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四五床被子,其中三个相邻的床位之间,挂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帘子,帘子上还别着几枚毛主席像章。
正对着大通铺的,是一张用旧门板改成的长条桌子,桌面上铺着一块蓝白格子的塑料布,边角已经磨得起毛。
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个印有\"广阔天地\"字样的搪瓷缸,还有几个竹壳暖水瓶,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东西。
屋子的一角立着一个掉了漆的木头柜子,柜门上的合页已经松动,用麻绳勉强固定着。柜顶上堆着几个包裹,上面用红漆写着主人的名字。
另一边的墙角,摆放着一个陈旧的杉木洗脸架,架子上放着两个白底蓝边的搪瓷脸盆,盆沿搭着虽然一条半新不旧,洗得很干净的毛巾。
不过才绕着屋子走了一圈,林惜却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她只能又扶着炕沿,摸索着走到了最里面靠墙的床位重新坐下,开始接收剧情:
陈采青永远忘不了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夜。
冰冷的枪管抵在后脑时,她透过纷飞的雪花,看见了不远处穿着崭新中山装,笑得一脸虚伪的李卫华。
他胸前的大红花红得刺眼,正满脸堆笑地跟革委会领导握手,而她的脖子上,挂着“反革命分子陈采青”的木牌。
粗糙的麻绳深深勒进脖子,在皮肤上磨出几道刺目的血痕,呼啸的北风裹挟着雪粒子灌进喉咙,呛得她弓起背剧烈咳嗽。鹅毛般的雪片扑打在脸上,起初还能感到刺骨的寒意,可渐渐地连这点知觉都消失了,整张脸仿佛已经不属于她自己。
她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无数次李卫华满脸温柔地将她搂在怀里,嘴里说着甜言蜜语时的场景。
“采青,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要是下乡了,谁来保护你呢?”
“这些外国货太扎眼了,先放我这儿保管吧,我先帮你收着。”
\"最后一个返城名额,你知道我等了多久的,要不你先让给我?”
“采青,等我回城就娶你。”
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幕在眼前闪回,陈采青眼里几乎要冒出火来,她怎么会这么蠢?
为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李卫华,她不惜放弃留城的机会跟着他一起下乡,并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意外获得的超市系统向他全盘托出,最后更是在李卫华糖衣炮弹的哄骗下,心甘情愿地将唯一返城的机会拱手相让。
陈采青本以为她的全心付出会得到回报,可她没想到,男人温润如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豺狼的心。
在榨干她的最后一丝价值后,李卫华毫不留情地将已经怀了他孩子的陈采青一脚踢开,将她独自留在乡下,任由陈采青受够所有人的白眼。
最后更是因为害怕她破坏自己与领导女儿的婚事,而拿着曾经陈采青因为心疼他而从超市里取出的物资,一封举报信便将她送上了绝路。
刑场上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陈采青的心却比刺骨的北风还要冷。
她死死盯着台下那张伪善的脸,几乎是字字泣血地发誓道:如果有来生,她一定要让这个男人身败名裂,生不如死,得到应有的报应。
“砰!”
陈采青愚蠢而短暂的一身在响彻云霄的枪声中结束。
再睁眼,她发现自己站在知青办门口,“陈采青同志,你的下乡手续已经办好了,回家好好准备一下吧。”
陈采青低头看向手里拿着的下乡通知书,墙上的日历赫然显示:1971年9月18日。
她重生了!
看到这里的林惜:嘶,熟悉的感觉。
她忙摇了摇头,忍下了心里想要吐槽的冲动,继续接收剧情。
重生后的陈采青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她发誓要让李卫华血债血偿。
她开始一边精心布局,疏远李卫华,背地里一步步将他引入自己设下的陷阱,最终让他身败名裂,尸骨无存。
另一边则利用超市系统里的物资在黑市换取钱粮,积累下了第一桶金。
恢复高考后,她拼命复习,最终成功考上大学。
当改开的春风吹来,她抓住机遇,凭借前世的记忆和原始积累,从摆地摊做起,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邂逅了自己的真爱——红光生产大队长的大儿子,赵长栋。
这个沉默朴实的农村青年总在她最困难时默默相助,从借一盏煤油灯到帮忙修农具,渐渐走进了她原本冰封的心里,两人最后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人人称羡的日子。
————————————————
因为不是专门写年代文的,所以很多细节可能不会特别完美,时代背景会借鉴68年知青大规模下乡到改开这一段时间,但整体还是架空的哈,不要带入现实!不要带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