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觉悟
林了眸光复杂地看他。
他的话让她想起了他们的两次分手。
每一次都是那么的猝不及防,每一次都是她态度强硬地要跟他分手,每一次他都只能被迫接受。
其实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他爱她,不舍得让她为难跟痛苦吧。
接触到林了的目光,肖宴川好像看透她心里的想法,苦涩地笑了下,“其实我现在很后悔,当时不该什么都听你的。”
林了抿唇。
有些话她没有问,肖宴川也没说,但彼此心知肚明。
这些年她固然过得辛苦,他也绝对不会好过,不然他也不会这么久都不愿意回来了。
林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轻声道:“以前的事先不说了,说正事吧。”
肖宴川“嗯”了声,回到原来的话题,“你想寻找自己的亲人是人之常情,如果阿姨真的爱你的话,就算她对这件事心里有芥蒂,也绝对不会出来阻挠反对,更不会在你为找到亲人而开心的时候,表现出任何不满来让你难过。”
林了若有所思。
“以我的立场说这话你可能会觉得不够客观,但是当年阿姨态度那么强硬要求你跟我离婚,我后来越想越觉得不符合常理。”
想起当初的事,肖宴川仍觉得有窒息感,顿了顿才继续道,“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我们当时已经结婚了,而且感情还那么好,阿姨却什么都不管不顾,硬要我们离婚,你不觉得她的做法有问题吗?
离婚对女方的伤害有多大她难道会不知?我觉得,她并没有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
你想孝顺父母这事本身没有错,但是没有一种孝顺是以牺牲子女的幸福为前提的,真正疼爱子女的父母也绝对不会舍得孩子这么做。
或许,她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爱你。”
林了沉默不语。
肖宴川的话说得直接,这些话如果换在两人分手那会跟她这样说,那她肯定会生气,说不定还会骂他居心叵测。
但是现在她一点都没有觉得他是在趁机说赵秀华的坏话,反而认真思考起他的话来。
其实苏桃南也跟她说过类似的话。
苏桃南的话是这么说的,“这件事一不是肖宴川的错,二也不是你的错,别人的错为什么要把责任按在你们两个的头上?
这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妈妈,女儿好好的一段姻缘她非得拆散,宁愿看着你一个人这么辛苦怀孕生小孩,她也不松口。
反正我妈说了,如果换了是我的话,她是绝对不可能让我离婚的。她只会让我和韩火星这辈子都要锁死,不然怎么对得起已经死了的人。”
甚至连陈喆都明里暗里告诉她,她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不用什么事都听赵秀华的,因为赵秀华说的也未必就全部都是正确的。
如果她认为一件事是对的,那就大胆去做,不要怕别人反对。
她其实是有听进去他们的话的,当初知道自己怀孕后,赵秀华想让她打掉,她说什么也不肯,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
事实证明,当下或许心里会有些不安,但过后的每一次回想起来她都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
其实林了非常不愿意想起以前的事,因为每想起来一次都只会让自己再次陷入无边的痛苦。但是有时候她也会忍不住想,如果那时候她没有听赵秀华的话,没有跟肖宴川离婚,那现在会是怎样?
或许他们会像柒柒常常羡慕的其他小朋友家里一样,是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吧。
以肖宴川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他肯定会把柒柒的所有事情都包揽过去,亲自为柒柒打造一个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童年。
柒柒有了爸爸的宠爱,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长大,应该也会比现在更自信更幸福吧。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柒柒虽然很聪明可爱,实际上从小就很没有安全感,一点点小事都会被吓到。
一个家庭里面有爸爸跟没有爸爸,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这也是林了常常自责的一点,可是她对此无能为力。
而这一切的根由,都是因为赵秀华。
妈妈抚养她长大,她孝顺妈妈是应该的,可是这种孝顺真的是无底线的吗?
如果赵秀华不爱她,不为她着想,她真的还要一直顾虑她的想法吗?
陈喆、苏桃南这些多年的挚友就不用说了,连林皓离开了那么多年,回来了知道这事后也鼓励她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不管是寻找自己的血缘亲人还是爱情,他们都希望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被所谓的养恩一直桎梏着。
……
林了出神了半天,连手里什么时候被塞了颗糖都不知道,下意识放进嘴里后满嘴都是甜滋滋的,这才反应过来。
她不解地看向肖宴川。
肖宴川:“柒柒说心情不好吃了糖就会变好,你现在心情有没有好一点?”
林了:“我心情挺好的。”
肖宴川也不和她争辩她刚才额上的川字纹都能夹死一只蚊子了,笑着道:“行,那吃了糖心情是不是更好了?”
林了没有回答,仔细嚼了嚼。
是橙子味的糖,味道竟然有点熟悉。
“这个糖……”
肖宴川点头,“上次听柒柒说这个糖最好吃,我也买了回来。”
什么都是柒柒说,林了合理怀疑肖宴川很快就会变成女儿奴了。
但是也不能怪他,连陈喆和林皓都对柒柒宠得不行,更何况是他这个爸爸了。
林了打击他:“你信不信下次再问她就不是这个最好吃了?柒柒永远都是手里拿的那一个最好吃,我听过的她说最好吃的糖至少都有几十种了。”
肖宴川当即傻眼了,那他刚买回来的满满几大抽屉的糖算什么?
他领着林了来到一个房间门口,紧张地问:“那这些呢?柒柒会喜欢吗?”
看到房间里面琳琅满目的玩具,林了现在是一点都不意外了,她也不作评价,
“等柒柒放学回来,你带她自己来看就知道她喜不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