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谁赞成谁反对

朱吾适这话算是说到他们心坎儿上了。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jiangliyiba.com

尤其是其中一个商人,他的船之前出事儿了,家里资历最老,能力最强的那个账房先生掉到海里淹死了。搞得他都得亲自去算账了。“另外呢,学院还会教学生们如何科学养蚕,所谓科学养蚕,就是让蚕吐更多的丝。在座的也经常缺蚕丝吧?”好吧,又说到心坎儿上了。大明的丝绸供不应求,蚕丝现在都一天一个价了。“所以啊,我找你们出钱盖这个学校,最后得力的还是你们啊。别说这个学校还能回本,就算回不了本,你们也不亏啊。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我可以安排你们优先去跟这些学生接触,双方有意向的,可以当场签订用工合同。大明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商机,因为有了我,就有了商机。大明真正缺的,是干实事儿的人才。不瞒各位,我脑子里还有很多赚钱的方法呢,但是就算现在告诉你们,你们也不能靠着这些方法赚钱,为什么,因为人才不够啊。各位,培养人才,迫在眉睫啊。光靠着你们自己家老带新,什么时候才能培养一个好的账房?等你培养出来,人家都多赚了多少钱了啊。还有船长,好船长哪儿是那么好找的,有现成培养好的,他不香吗?”朱吾适这番话,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在座的各位都心动了。这个饼,色香味儿俱全,真的太诱人了啊。在座的商人们又不是傻子。他们很明白,经商这种事儿,看的从来都不是一时的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进不了今天这个场合。如果能投一笔钱,几年之后得到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个买卖很划算的。而且朱吾适还说了,学校不是不能回本,只是回本周期长而已。再长还能有高速水泥路长啊,那玩意儿可是百年工程啊。好吧,这些商人高估了水泥路的耐久度,也低估了学校花钱的能力。就算没有载重量特别大的大卡车,朱吾适也不确定大明的水泥路能不能用百年。至于学校,朱吾适想的是,五到十年之内能够自负盈亏就不错了。至于自负盈亏之前,那自然是要资金扶持的。不过嘛,看这些商人的表情,职业技术学院真建成的话,他们应该会让家里的后辈去上学的。到时候得想个办法多赚他们点儿。这么一想的话,大明职业技术学院未尝不能赚钱啊。老子投资,儿子去花钱,然后花出去的钱一部分再回到老子手里。商人们也不亏嘛。眼看着台下的商人被勾起了兴趣,朱吾适反而闭口不谈了这事儿了。“接下来,大家吃好喝好啊。”有些事儿,你一味地主动,反而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儿。你抛个饵出去,然后等着鱼儿上钩就行了。朱吾适让商人们吃好喝好,他们能吃好喝好就怪了。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心事重重的。有的想的是商业中心的事儿,有的想的则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事儿。该投资多少钱才好,如果不投资的话,朱吾适会不会给他们穿小鞋儿。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任凭他们怎么想,朱吾适反正是不说了。一个小时后,酒会结束,商人们陆陆续续都走了,只留下王德发。“老王,你可是胖了啊。少吃点儿肉,多多运动。你可要多活几年啊,不然我岂不是少了一个得力干将。”朱吾适一句得力干将,哄得王德发开心不已。“王爷您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坚持几年。王爷您对我王家的大恩大德,我王家世世代代都会铭记在心的。”这么多年了,王德发一直忠心耿耿的,朱吾适也就不让他叫主人了。毕竟都一把年纪了,朱吾适听着也不顺耳。“那就行,好好干,我肯定不会亏待你们王家的。”王德发这些年跟着朱吾适混,已经是大明第二大商人了。第一是谁,自然是朱元璋了。为啥不是朱吾适,因为他淡泊名利,钱都给了朱元璋了。钱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够花就行。朱吾适也想像马总那样,对钱不感兴趣。因为他根本就不缺钱花。王德发年纪大了,他不求什么了。只

希望自己死后,朱吾适能够善待他王家。

这个嘛,就得看王家后人的表现了。识时务的话,朱吾适自然会善待他们的。如果不识时务,那都用不到朱吾适动手,朱元璋就会去接收他们王家的财产了。王德发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一门心思跟着朱吾适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叮嘱王家后人,一定不要有什么歪心思。朱吾适让他们往东,他们就一定不能往西。经过这几年,王德发也看出来了。朱吾适是个好人,只要你规规矩矩的,他是真的会让你有个好结果的。不像有些人,喜怒无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舍弃其他人。没错,说的就是朱元璋了。朱吾适又单独交代了王德发一些事儿。“老王,慈善一定要持续做下去,大明好了,咱们才能更好啊。所以咱们赚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帮大明穷苦百姓一把。”王德发连连点头,表示明白。其实他做得还是不错的,每年都会召集江南商会的人募捐。得到的善款也是真的用来做慈善了。而且他不是单纯地给钱,而是想办法给那些穷苦百姓一个谋生的手段。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杭州城这边纺纱织布的作坊多,王德发就会给予那些穷苦人家资金扶持,让他们去养蚕。有些家里没钱,但是小孩比较聪明机灵的,他也会帮着把孩子安排进私塾,或者去学一门手艺。这方面朱吾适对王德发还是很放心的。王德发现在在江南地区名头可是很响亮的。人人都叫他王大善人。他自己也从做慈善当中找到了乐趣,家里的生意都丢人后辈去做了。他自己只负责江南商会的事务,其他的时间都用来管理慈善基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行善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