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多生点儿孩子吧

就算蒸汽火车慢一点儿,时速二十公里,然后一天只跑五个小时。

那也是一百公里了,一千七百多公里,也就只需要半个月时间。

而且这半个月士兵们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更何况,蒸汽火车的时速也不会只有二十公里每小时,更不可能一天只走五个小时。

所以真要是把铁路铺好,以前需要几个月的路程,现在可能十天八天就走完了。

就这个效率,只要大明的军队不是烂到根儿了,真没什么造反的土壤。

蒸汽火车可不仅仅能运兵,还可以拉货的。

就拿赈灾来说。

古代百姓家的存粮是很少的,手里也都没有什么闲钱。

基本上每次丰收后,能留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已经很不错了。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存粮没了,马上就要面临没东西吃的处境。

这时候可就全靠政府赈灾了。

地方粮仓不够的话,就要从其他地方运送。

运粮食可比士兵行军还要慢的。

真要是从应天府往云南运粮食。

等到地方,不说路上的损耗,光这个时间,就足以把灾民们饿死了。

每次有天灾人祸,百姓伤亡惨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饿死的。

所以交通便利的好处,体现在方方面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可不是瞎喊的。

正是因为朱元璋会算这个账,所以当他看到蒸汽机车试验成功的时候,才会那么的激动。

“老朱啊,你先别激动,这种事儿你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眼下有一件事儿你还是可以帮上忙的。”

“什么事儿?”

“生孩子。”

朱元璋面露难色,不过最后还是勉为其难地说道。

“那好吧,咱就努努力,争取多生几个。”

朱吾适闻言,平地一个踉跄,差点儿摔个狗吃屎。

“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啊,我说的是让你鼓励百姓生孩子。你生,你一个人能把全大明的孩子都生了?你就算是猪,也生不了这么多吧。”

朱元璋很尴尬,非常的尴尬。

“那你咋不早说呢,咱还以为你想让咱多生几个优秀的儿子呢。”

朱元璋终于承认自已的儿子优秀了。

也不对,他一直都承认,只不过他以前只承认朱标优秀。

其他孩子在他眼里也就那样。

随着自已儿子们做出的成绩越来越多,朱元璋才意识到,自已其他的儿子好像也不是那么废物。

“别扯犊子了,你都多大了,还天天想着生孩子呢。赶紧搞催生吧。大明现在缺的就是人啊。”

大明现在最缺的,确实是人。

本来经过元朝末年那几十年的战争,人口就减少了很多。

有很多地方的土地都没人耕种了。

这也是大明刚建国的时候,朱元璋为什么鼓励百姓开荒,只要开垦的荒地,就归他所有。

就是因为人口太少了。

不然就华夏人对土地的看重,怎么可能有荒地存在。

是个犄角旮旯都要种点儿东西,这才是华夏人的习惯。

更何况朱吾适还带来了更加高产的作物,更先进的堆肥方式。

虽然大明农作物的产量远远比不上现代。

但是也比以前的产量提高了很多很多了。

既然百姓们已经饿不着了,那可不就得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嘛。

朱元璋也很为难。

“咱一直在做啊,生孩子又不是放屁,说放就放了。总要有个过程的嘛。”

“反正你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就对了,一刻都不要松懈,要持续宣传。”

搞定了朱棣的事儿,又看了蒸汽机车试验,朱吾适要回去闭关了。

他要把瀛洲开办学校的计划整理出来,然后让俞通渊拿给朱棣。

另外还有让商人帮忙开发建设瀛洲的事儿,他还需要再好好规划一下。

“老朱,我先回去了,没什么重要的事儿最近就别打扰我了,我很忙的。”

“你忙啥?你不是天天在家奶孩子吗。”

朱元璋最有意见的,就是朱吾适每天都吊儿郎当的,不干正事儿。

“忙什么,忙瀛洲的事儿啊,要不这个计划你来做?”

朱元璋这才想起来,之前两人聊了聊这件事儿,具体怎么实施,还没有想好呢。

“贤弟啊,咱知道你很激动,但是你先别激动啊。是咱误会你了,咱给你赔不是。你辛苦了,咱回去就让人给你送点儿营养品补补。”

“送点儿补肾壮阳的啊。”

朱吾适也不拒绝,女人那么多,确实需要补补了。

据说很多男人就一个老婆,到了三十以后还总是力不从心呢。

朱吾适这么多女人,就算再天赋异禀,也不能大意。

不然就只能不知金贵,望那啥空流泪了。

两人就此别过,各回各家去了。

回到家,朱吾适也并没有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天累了一天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嘛。

陪着孩子们玩儿了一会儿,吃过晚饭,朱吾适本来想要直接休息的。

结果根本不可能,被拉着交了公粮才能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起床,照例带着老婆孩子出去跑跑步,做做操。吃完早饭,朱吾适一头钻进了书房了。

书房是朱吾适唯一的秘密花园,除了他和妈妈桑,其他人都不能进。

妈妈桑是负责给他打扫卫生的。

朱吾适但凡要进书房,涉及到的都是国家大事,保密措施还是要做好的。

整整在书房里憋了两三天,朱吾适终于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也写清楚了。

美美地睡了一晚上,本想着第二天好好在家休息一下,结果一大早又被拉走了。

大明萝卜开会楼。不对,是群英楼已经建好了。

今天要去剪彩。

前两天朱元璋就派人来找过朱吾适,当时朱吾适在闭关,就有打扰他。

今天既然出关了,他这个倡导者自然是要去参加剪彩仪式的。

朱吾适也没啥办法,这种事儿,该去还是要去的,这可是自已主持的工程。

以后是要名垂青史的,可不能让人给摘了桃子。

没错,说的就是朱元璋,如果朱吾适不说的话,朱元璋真敢把这事儿揽到他身上。

可惜朱吾适早就做好了防护措施。

早就让人做了一块碑。

碑上刻着群英楼的来历。

谁提议和主持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群英楼,这些内容都刻在了碑上,然后立在群英楼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