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故人突至
第545章 故人突至
如果可以,赵孝骞宁愿永不掌权,尤其是兵权。
他就死赖在汴京城,活得像个废物,劈柴喂马,吃喝嫖嫖,并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但沉迷美色,繁衍子嗣。
这样的生活,是何等天堂般的日子。
谁愿意跑到边疆风吹日晒,领着十万杀才行军打仗,无论胜负都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既无美食也无美色。
反正赵孝骞不喜欢这样的日子,他在汴京活得跟神仙一样逍遥自在,为什么非要没苦硬吃
这段日子朝堂的风声越来越小,关于刘贤真一案,在赵煦和章惇有意无意的弹压下,朝臣们渐渐没了动静。
感觉到赵煦恢复他官职的日子越来越近,赵孝骞也有了紧迫感。
他忙着享乐,忙着跟妻妾们造人,忙着在艰苦之前享受个够本。
赵颢这几日有些沉寂,自从刘贤妃诞下皇子后,赵颢变得沉默了许多,每天把自己关在王府后院喝酒。
赵孝骞陪过几次,认真劝解过他,赵颢不为所动。
但神奇的是,赵颢居然很快恢复如常,他又变得开朗且混账,缺德且冒烟,据说好像新勾搭上汴京某个寡妇,每天与寡妇厮混,连王府都不回了。
也不知赵颢对寡妇到底有什么执念,王府里那么多年轻貌美的侍妾不去动,偏就钟情于各种寡妇。
有时候赵孝骞忍不住恶意地揣测,莫非赵颢年轻时被人家丈夫捉奸在床,所以后来执着于勾搭寡妇,安全且解气,在人家丈夫的牌位前那啥啥,这种禽兽行为没准更兴奋。
接下来的几日,赵孝骞奉旨巡视汴京上四军。
上四军是拱卫汴京的核心军队,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四军之一的龙卫营已然全数驻于拒马河,赵孝骞要做的,是在剩下的上三军中挑选八万将士,将来带去真定府。
剩下的上三军,分别是“捧日营”“天武营”“神卫营”,再加上戍边的龙卫营,合称“上四军”。
上四军每营的额定编制是五万人,四军加起来二十万。
但由于入选上四军的要求异常严格,身体素质达标的并不多,所以汴京上四军常年缺额,四军兵马人数基本与龙卫营差不多,都是维持在三万人左右。
由此也能看出,上四军里的将士确实都是精兵悍将,理论上赵孝骞闭着眼从里面挑人,挑到谁都是合格的。
但赵煦既然下旨要他挑选,他还是要做做样子。
赵孝骞是个十分懒散的人,挑选八万将士这种累死人的活儿,他当然不可能亲力亲为。
首先巡视了上三军的各大营后,赵孝骞又观摩了将士们的操练情况。
不得不说,精锐中的精锐确实有些斤两,赵孝骞看他们操练的架势就能发现很多细节。
相比普通的禁军以及地方厢军,上三军将士无论是体力,素质,耐力,反应能力等等,都是最强的。
与此同时,赵孝骞巡视汴京上四军,在各大营中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赵孝骞巡视大营的举动,已经给将士们释放了太多明显的信号了。
众所周知,龙卫营自从跟随赵孝骞北上戍边后,数败辽军,歼敌八万余,据说战后赵孝骞送进汴京的请功名册长长的一串,官家欣闻捷报,心情大好,对赵孝骞的请功奏疏一字不易,全部照准。
于是数败辽军后,龙卫营里普通将士升低级武官的人共计上千,还有一批晋升的寄禄官,虚衔官等等。
不仅仅是升官,跟着赵孝骞还能发财。
赵孝骞治军既松散又严厉,说起来矛盾,但很合理。
对大宋的百姓,严令秋毫无犯,但对敌国的百姓却百无禁忌,纵容将士们杀戮抢掠,更惊喜的是,抢掠所得财物不必上交,个人纯得。
据说龙卫营里的将士,其中大半都已发家致富,家里的父母都盖了新房,买下更多的土地。
简单的说,跟着赵孝骞这位郡王殿下,前途一片敞亮,既能升官也能发财,努力一下的话,说不定能实现阶级跨越。
对汴京上四军的将士们来说,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在赵孝骞巡视汴京各大营的时候,将士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无论列阵,冲锋,操练都挺起胸膛,甚至努力踮起脚,生怕郡王殿下没看见他。
短短数日的巡视后,赵孝骞对上三军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至于挑选八万将士的流程,懒散的人自然有懒散的办法。
赵孝骞命人在各大营的校场上布置了一些装置,包括障碍栏杆,沙地,铁丝网,百斤大石磨等等。
挑选的流程很简单,如同前世子弟兵每天的训练一样,先跑十里,接着跨栏,攀墙,匍匐铁丝网,一系列的动作以沙漏计时。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赵孝骞还把陈守等数百禁军亲卫派了下去,校场上监督执行,让那些有别样小心思的家伙无法得逞。
就在汴京城臣民日复一日过着平淡日子的时候,上三军的大营内却紧张凝重,各大营奉赵孝骞之令,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选拔活动。
赵孝骞给各大营安排了任务后,便果断回了王府,继续每天吃喝玩乐造人的枯燥日子。
又过了几日,汴京城的府邸民居都高挂起灯笼,街上处处飘荡着月饼的香气。
中秋将至,对古人来说,中秋是重大节日,是必须要隆重对待的。
令人苦恼的是,每年此时,苏轼那首《水调歌头》也在汴京街头巷尾反复被人传唱,而作者苏轼,每年这个时节都会翻红一把,名气再上一层楼。
距离中秋还有数日,这天下午,汴京城外缓缓行来一支商队。
商队的规模不算大,包括商人伙计镖师在内,总计数十人。
商队为首一人穿着绸衫,唇上沾了一圈胡子,头上戴着西域那边独有的圆顶毡帽,一脸风尘仆仆地看着汴京城高大巍峨的城墙,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久违的萧光敬。
按照他爹萧兀纳的吩咐,萧光敬很低调地乔装成西域胡商,隐藏身份来到大宋汴京。
这次来汴京已不像上次那么风光。
上次萧光敬是尊贵的辽使,进城便有大宋礼部和鸿胪寺官员正式迎候,当然,跟赵孝骞也闹了一点不愉快。
这次萧光敬不再风光,毕竟辽国并未正式派遣使臣,萧光敬来大宋纯粹是个人原因,更不能让辽国知晓。
大宋鼓励通商,对萧光敬这支胡人商队并未刁难,查验沿途通关文牒后便痛快地放他们进城了。
踏上久违的土地,回想起当初在汴京的经历,萧光敬不由百感交集。
他在这里欢笑,也在这里哭泣。
他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来的时候是风光无限的辽国使臣,回去的时候已变成了辽国的二五仔,成功被策反了。
从此萧家父子的人生,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硬生生拽偏了方向,奔向未知的明天……
想到这里,萧光敬眼神复杂,脸上流露出悲喜交加的表情。
“这一次,我失去的一定要夺回来!”萧光敬暗暗握紧了拳头,露出坚毅的神色,像回归都市的兵王,营救窑子卖身的妻子,中二且热血。
随即萧光敬一愣。
自己究竟失去了什么,又要夺回什么
……不管了,反正要夺回来!
进城后,萧光敬打发商队的随从自去寻找客栈住宿,而他,则独自朝楚王府走去。
半个时辰后,萧光敬来到楚王府门前,仰头看着王府高耸的门楣。
门前值守的禁军上前,不客气地呵斥驱离,萧光敬不走,在值守的禁军人群里打量,随即神色露出惊喜。
他看到了陈守。
真是赶巧了,今日恰好轮到陈守当班。
而陈守作为常年跟随赵孝骞的贴身侍卫,自然也是认识萧光敬的。
二人目光对视,一眼千年,
片刻之后,萧光敬在王府的银安殿见到了赵孝骞。
赵孝骞穿着单薄的绸衫,尽管快中秋了,天气却依然炎热,赵孝骞满头大汗,身后还跟着两名丫鬟亦步亦趋,一边走一边给他打扇。
见到银安殿安坐的萧光敬,赵孝骞愣了一下,不由惊喜莫名:“……哎捧友,来卖羊肉串还是卖葡萄干”
萧光敬一呆,下意识垂头看了看自己的穿着,发现自己此时是一身西域胡商打扮,唇上还沾着西域人独有的八字翘胡。
懵逼地眨了眨眼,萧光敬也呆呆地开口:“赵子安,……你被罢官之后,眼睛也瞎了么”
“哎捧友,乱说话会挨打的哟!”
萧光敬气坏了,抬手就扯下唇上的八字翘胡,大怒道:“哎捧友,你再仔细看看,认出我了吗”
赵孝骞眯眼打量他许久,然后缓缓摇头:“……不认识。”
萧光敬气得跺脚:“我是萧光敬!”
“不可能!我认识的萧光敬风流潇洒,翩翩佳公子模样,不可能是这副又丑又锉的样子。不如你说个只有咱俩知道的秘密验证一下”
萧光敬表情麻木空洞,脸颊狠狠抽搐了几下,想起了一桩曾经的不堪经历。
“汴京馆驿的粪池,你掉进去过吗……我掉过。”
赵孝骞一怔,这才好像刚认出他,惊喜道:“萧兄!原来真是萧兄,久违了!”
“赵子安……你真特么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