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第553章 南营会师

第553章 南营会师

曾经布下的棋子,不是让他们白占便宜白拿好处的。

像萧兀纳这样的高级棋子,通常是不会轻易动用的,要用在关键的地方,重要的地方。

对如今的宋辽战事来说,重要的地方就是两国君臣对战争的战略决策。

萧兀纳这样的高级棋子,要用他的时候,就必须影响辽国的决策,让他说着最正确的话,却诱导辽帝将决策带往错误的方向。

这是个技术活儿,没脑子的人干不了。

比如萧光敬,就算他有那个身份地位,大概也不知该如何向辽帝进献谗言。

萧兀纳可以做。

赵孝骞尽管从没见过他,但知道萧兀纳的履历。

曾经的东北路统军使,知黄龙府,辽帝专门让他镇压女真部落的鹰犬,绝不可能是个蠢货。

现在赵孝骞需要的,是辽国君臣维持如今的战略,让辽军继续保持三路进攻的态势。

对宋军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三路进攻换个角度去理解,也可以说是三路分兵,更有利于宋军首尾截断,各个击破。

担心的是耶律洪基发现了不对劲,尤其是赵孝骞官复原职的消息泄露出去,他会立马改变战略。

这个时候,萧兀纳这颗棋子就该动用了。

萧光敬不知赵孝骞的想法,他的头脑比较简单,想不了那么深远,赵孝骞对他更不可能交底,只让他老老实实传话。

队伍行进数日后,大军到达相州城外扎营,萧光敬这时也离开了队伍,朝辽国上京飞奔而去。

军情紧急,赵孝骞在相州城外也只驻扎了一夜,第二天就下令继续开拔。

与此同时,远在拒马河南岸,曾经的飞狐兵马司,如今的龙卫营大营里,种建中也得到了来自汴京的圣旨。

听说辽国调动兵马,欲从三路进犯,种建中大吃一惊。

赵孝骞离开大营赶回汴京后,种建中暂替他的官职,代为统领龙卫营。

这些日子过得很平静,每日只是督促将士们操练,操心一下粮草,维护一下枪支弹药等等,种建中仿佛又回到当初汴京龙卫营时的悠闲日子。

跟赵孝骞的判断一样,种建中也认为辽军两败,折损了八万兵马,而且龙卫营一直对辽国保持进攻态势,当初为了救苏轼,龙卫营北渡拒马河,一度兵临析津府城下。

这样的态势下,种建中和赵孝骞都曾判断,至少一两年内,辽国应该没有再次进犯大宋的胆魄和底气。

谁能想到,时隔短短数月,辽军居然又有动作了。

所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犟种,很难把他们打服,除非从物理意义上彻底消灭他们。

收到朝廷的调令后,种建中不敢怠慢,当即便集结兵马,准备粮草,只等赵孝骞率领的三万汴京兵马会师后,再将兵权交给赵孝骞。

平静祥和的日子里,突然间战云密布,一股低沉窒息的气压,笼罩在人们的心头。

唯有龙卫营将士却欣喜不已,当种建中下达集结令后,将士们振奋激动,跃跃欲试。

这大约是整个大宋最特殊的一支军队,闻战而喜,人人争先,从将领到普通的军士,都透着一股好战的精神劲儿。

…………

赵孝骞行军的速度不算慢,兵贵神速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当辽国析津府的辽军已集结数万时,十日后,天气渐凉,秋高气爽之时,赵孝骞所部三万汴京兵马赶到了拒马河南岸大营。

这次行军太苦了,就连路上经过真定城,赵孝骞都没来得及进城看袅袅三女,没想到自己也跟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三万大军进入飞狐兵马司,与龙卫营三万兵马会师。

得知辽国兵马调动后,龙卫营这些日子派出了无数斥候,北渡拒马河打探军情。

析津府已集结四万辽军,消息传到龙卫营,将士们更是蠢蠢欲动。

种建中却压下了将士们的情绪,在没有得到赵孝骞的军令前,他不敢擅自决定行动。

老实说,种建中在龙卫营能主持大局,包括粮草安排,操练情况等等,然而真正遇到战事,种建中却心里没底。

指挥一支军队是需要主帅有着清醒的思路的,种建中并不清楚自己的思路是否与赵孝骞一致,若是遣错了兵马,执行了错误的命令,对全军将士就是一种灾难。

直到赵孝骞率汴京兵马赶到,种建中终于松了口气,整个人卸下了千钧重担。

南岸大营外,龙卫营众将列队迎接赵孝骞。

看着远处旌旗漫卷,密密麻麻数万人的行军队伍,龙卫营诸将欣喜不已。

本来听说辽军这次调动十万兵马反扑,龙卫营的将领们还有点为难,担心自己三万将士抵挡不住,结果郡王殿下从汴京又带来了三万兵马,听说是从上三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而且人人装备火器。

这下将领们心里有底了,信心也跟着高涨起来。

兵马浩浩荡荡入营,各自忙着开辟空地,搭建营帐。

赵孝骞骑马缓缓行来,来到众将身前下马,含笑注视众将。

种建中当先迎了上去,一脸激动地道:“殿下总算回来了!麻烦都解决了吗”

赵孝骞当初杀了韩维等官员后,一声不吭赶回汴京解决麻烦,种建中也深知事关重大,一直挂念着他的安危。

后来汴京传来消息,赵孝骞先是被罢官,甚至还入了大理寺监牢,后来又被放出来,最后竟官复原职,过程之曲折,简直难以想象。

赵孝骞拍了拍种建中的肩,笑道:“解决了,幸好赶回去比较早,来得及找门路,不然今日我怕是仍蹲在大理寺监牢里数身上的虱子呢。”

种建中轻松地道:“解决了就好,袍泽们听说后都悬着心呢,不过官家向来宠信殿下,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重惩殿下的。”

众将纷纷朝赵孝骞行礼,看得出他们对赵孝骞的归来是真心高兴,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迫不及待的神情,就等赵孝骞发号施令了。

赵孝骞笑吟吟地打量众人,目光落在折可适身上,眉头不由一皱,不确定地道:“老折”

折可适出来抱拳躬身:“殿下,久违了,可想死末将了!”

赵孝骞上下打量他,有点吃惊:“老折,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吃了多少至少胖了五十斤吧”

折可适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每天待在大营里,种将军又不准末将进真定城找乐子,大营里除了吃就是吃,不知不觉有点……嗯,丰腴了。”

赵孝骞嘴角一扯:“神特么‘丰腴’,这是形容你的词儿么你这一身肥膘还能上马杀敌吗逃命都够呛吧。”

折可适立马不服气地道:“殿下莫小看末将,古往今来有名的将军都是发福的,末将长了肉是不假,但也长了一把子力气呀,不瞒殿下说,如今末将轻松能举起两个大活人。”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真特么让人不省心啊,我才离开几天……回头我弄个减脂餐配方给你,你照着吃,至少得减下三十斤,不然别怪我以后给你取外号,见面就叫你‘死胖子’,看你有脸没脸。”

众将哈哈大笑起来,折可适幽怨地答应了。

与其余的将领们招呼过后,种建中侧身一让:“请殿下入帅帐。”

帅帐是个表面的词儿,如今龙卫营的帅帐是曾经飞狐兵马司的官署,条件可比野外搭帐篷好多了。

走进熟悉的官署正堂,赵孝骞打量着堂内简陋的摆设,有一种回到家的安全感。

当仁不让地坐在正堂首位,其余的将领纷纷落座。

此时的堂内不仅有龙卫营将领,还有赵孝骞带来的汴京将领,皆隶属汴京禁军精锐。

汴京的上四军里,互相认识的熟人不少,毕竟都在汴京城当差,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四军之间将领互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进了正堂后,堂内瞬间成了大型认亲现场。

熟悉的将领惊喜大叫,然后冲上前拥抱,用力拍打对方后背,哈哈大笑之后,把臂谈笑,互诉境况。

种建中也跟曾经汴京的几位老熟人聊了一会儿,目光一扫,发现堂内靠近门口的角落,默默地坐着一位中年将领。

将领大约四十来岁的年纪,但却好像没什么熟人,只是默默看着将领们互相谈笑。

种建中眸光一闪,主动上前招呼:“这位袍泽兄弟,不知原属哪支军哦,对了,我是种建中,曾经的龙卫营军都指挥使,现在是郡王的麾下。”

此人起身抱拳,谦逊地道:“末将拜见种将军,末将名叫狄谘,以前是宫中禁军班直,西阁门副使,被郡王殿下临时征召,随军出征,现为都指挥使。”

种建中有些意外,宫中的禁军将领竟被郡王殿下单独拉进了军中,想必此人定有过人之处。

于是种建中急忙客气地抱拳道:“原来是狄将军,久仰……嗯慢着,阁下姓狄”

狄谘点头:“是,末将狄谘。”

种建中转身朝首位端坐的赵孝骞看了一眼,神情古怪地道:“我听说郡王殿下的正妻,所娶正是狄家女,不知这个狄家与阁下是……”

狄谘叹了口气,他就知道瞒不住,毕竟赵孝骞如今是名人,大宋军中将士对他多有崇拜敬仰,被奉为偶像。

粉丝对偶像的一切,自然会主动打听,所以赵孝骞的出身,官爵,包括妻家等等一切信息,根本瞒不了有心人。

狄谘叹气之后,不得不苦笑道:“郡王殿下所娶正妻,……正是末将的女儿。”

种建中两眼赫然睁大,惊愕地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老丈人!”

狄谘脸颊抽搐了一下,缓缓道:“我是郡王殿下的老丈人,不是你的老丈人,种将军莫乱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