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第601章 连根拔起

第601章连根拔起

跟麾下将领沟通最省心,赵孝骞不需要告诉他们前因后果,只要告诉他们如何做,将领们便一丝不苟地执行。

上下级达成了绝对的信任,才能做到如臂指使,赵孝骞这些年刻意搜罗史书上留名的名将,而名将们也没让他失望过。

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终究是有过人之处的。

比如种建中,他在战略层面以及治军方面确实能力出众,赵孝骞多次跑回真定城,把大营将士扔给种建中,麾下将士在种建中的统率下,无论操练还是作战,表现可谓完美。

比如折可适,这位出身赫赫有名的西北折家,正经的将门虎子,为人脾气有点暴躁,而且性格颇为粗鲁,可他在阵前却是一员猛将,交给他的任务从来没让赵孝骞失望过。

还有宗泽,张嵘,狄谘等人,也都是各有各的特点。

赵孝骞自傲的是,自己还是有点识人用人的才能的,他亲手挑选出来的将领个个都不凡,能领着这样一群名将征战四方,实是生平幸事。

折可适脾气暴躁,但在赵孝骞面前老实得像只兔子。

大家都是同龄人,折可适甚至比赵孝骞还大几岁,但折可适对他很服气,是打从心底里的服气。

短短数年,靠着一支数万的军队,生生扭转了宋辽两国的局势,这也不够让人服气么谁能干出这样的功绩,折可适也愿对他服气。

被赵孝骞从西北调到真定,不仅折可适倍感荣幸,西北折家也很高兴,当年宋夏一战,赵孝骞的表现不凡,不仅折可适看在眼里,西北将门折家上下全都看在眼里。

朝廷调令折可适入龙卫营麾下时,折家二话不说送折可适上路,他们很清楚,让折可适这小子跟着赵孝骞肯定不亏,前途一定亮得晃眼。

所以尽管折可适比赵孝骞大几岁,可他在赵孝骞面前却表现得像个乖巧听话的弟弟。

“杀人这活儿我熟啊,老行家了,哈哈!殿下只管说要杀谁,老折我亲自把他脑袋拧下来,献于您帐下做酒器。”折可适豪迈大笑。

赵孝骞嫌弃地一撇嘴:“离我远点儿,谁家变态用头颅做酒器,我没那爱好。”

“殿下,听说辽人好这一口儿,他们喜欢把敌人的头颅砍下来,用古法硝制后做成酒器,捧着个头骨盛酒狂饮,啧!”

“少特么废话了,我叫你大老远跑来,是跟我闲聊的吗”赵孝骞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地名,以及一串道观寺庙的名字。

“你让麾下将士分兵几路,把这些道观寺庙全办了。”赵孝骞道。

“‘全办了’的意思是……都杀光”折可适不确定地问道。

赵孝骞迟疑了一下,本来以他的性格,杀敌除害这种事一定要做绝,不能给敌人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这些道观里的道士僧人如果只是敛财,倒也罪不至死,没必要造太大的杀孽,毕竟袅袅肚里怀着孩子,为了孩子积德,如今也不便大开杀戒。

叹了口气,赵孝骞道:“先把道士和僧人全抓起来,交给皇城司审问论罪,该怎么处置自有皇城司决定。”

“不过,若遇到反抗或逃跑的,格杀勿论。”

折可适接过赵孝骞手里的纸,扫了一眼,然后咧嘴一笑:“殿下放心,此事交给末将,定给你办妥,两天时间足够。”

赵孝骞又道:“解决了这些道观和寺庙后,还有一件事,这件事比较痛快,可以让你大开杀戒。”

折可适果然两眼一亮:“真的”

赵孝骞慢吞吞从怀里又掏出一张纸,道:“这是真定府辖下的几座山头和田庄,盘踞在此的人皆是杀人越货的盗匪,大约四五股势力,你解决了道观和寺庙后,马上带兵把这些地方剿了。”

顿了顿,赵孝骞道:“平剿盗匪,可以一个不留,送这群祸害早早投胎。”

“是!”

天生的杀才,说起杀人折可适就兴奋了。

一切交代妥当后,赵孝骞离开了大营,折可适恭敬地将他送出辕门后,转身便瞠目大喝道:“奉郡王殿下军令,点兵!”

…………

接下来的几日,真定府辖下九县的地盘上,突然冒出好几股大宋将士,每一支大约两三千人。

他们携带火器,如狼似虎地冲进九县辖下建在城里或野外的道观庙宇,将里面的道士和僧人抓走,只留下一干信众莫名其妙地面面相觑。

短短两天内,宋军将士便扫荡了十余座道观寺庙,导致辖下百姓民心动荡不安,听说是真定知府赵孝骞下的令,百姓们更懵了。

这些百姓本是善男信女,他们信道或是信佛,赵孝骞突然下了这道奇怪的命令,辖下的道观寺庙全被扫荡,在百姓们看来,这位郡王殿下这不是跟神仙佛祖对着干吗

一时间真定府辖下议论四起,纷纷扰扰。

当议论声传到了真定城,民间的舆论已然比较严重了。

面对辖下百姓的质疑,真定府衙当即贴出盖了官印的告示,里面详细说明道观寺庙敛财骗钱,收割百姓农户的血汗,并详细列举某某道士或僧人某年某月骗取某人多少钱。

真定知府赵孝骞拿问道士僧人,是为涤荡地方,查治不法,还治下清明,望辖下百姓周知。

府衙的告示贴出来,百姓恍然大悟,有那些被骗了钱还蒙在鼓里的百姓则跺脚大骂,气愤不已。

至于府衙告示的真实性,基本没人怀疑。

没别的原因,因为这是知府赵孝骞说的,他说有这回事,那就一定有这回事,知府大人天神下凡般的人物,怎会诓骗百姓

那些被骗了钱的百姓仔细一想,好像真有这回事,许多村庄的村民也纷纷恍然,有些被骗得倾家荡产的则仰天捶地大哭,悔恨不已。

随着府衙告示张贴,民间的非议和舆论很快平息,而道观和寺庙也被真定府衙的差役查抄封存。

事情还没完,道士和僧人们刚被抓紧真定府大狱,皇城司就接手了审讯事宜,忙着落实供状,锁定证据。

而与此同时,折可适麾下一万兵马开始对真定府北面的几股盗匪动手了。

盗匪盘踞各处,落草为寇,有没有梁山好汉那般讲义气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盗匪的武功肯定不如梁山好汉,而且,个人武功再高,在列阵以待的正规军队面前,简直连弟弟都算不上。

折可适这场顺风仗打得可谓毫无悬念,同样的分兵各路,同时动手。

当日不到一个时辰,这场剿匪战事便结束了,结果毫无悬念。

四五股盗匪皆被宋军轻松剿灭,折可适抓住了为首的盗匪头子,留了他们一条活命,其余的全部就地斩杀,一个不留。

留了盗匪头子的活命也不是折可适心慈手软,而是赵孝骞交代留活口,方便审问,落实供状和证据,将来这些活口都是锁死柴家罪状的工具。

短短数日,柴家在真定府地界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版图和势力,被赵孝骞连根拔起。

打死柴若讷都想不到,赵孝骞居然如此不给面子,严厉警告他没几天,他便直接动手了,而且还调动了正规军队。

大宋最精锐的一支禁军啊,打得辽国北窜,歼灭十五辽军的精锐之师,居然被赵孝骞调来对付几股盗匪。

说是大炮打蚊子,简直都抬举了蚊子。

…………

汴京,延福宫。

赵煦脸色阴沉,盯着手里的奏疏,这道奏疏是刚送到汴京的,赵煦在福宁殿里已经看了很多遍,上面每个字他都快背下来了。

奏疏是赵孝骞写的,里面的内容很炸裂。

类似内容的奏疏,赵煦多日前收到过一份,也是赵孝骞写的。

第一道奏疏详细说明了大名府柴家在河北多处建造道观寺庙,里面的道士僧人敛财骗钱,真定府百姓多受其害,许多人被骗得倾家荡产。

诚如赵孝骞所猜测的那样,赵煦对他的第一份奏疏果然没放在心上,而且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批复。

说实话,大名府柴家,赵煦都有点惹不起。

毕竟当年太祖皇帝临崩前留下遗训,其中的第一条便是交代历代大宋帝王善待柴氏后人,除非他们谋反,否则不予加罪,就算柴家后人谋反,也只能秘密处决,不得连坐柴家亲眷,不得公示天下。

这可是太祖皇帝留下的遗训,而且遗训如今就刻在延福宫外的石碑上。

所以对赵孝骞的第一道参劾柴家的奏疏,赵煦只能放置一旁不闻不问。

不然他能怎么样

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的,很多事情对皇帝来说,同样也是禁忌,不可触碰,其中就包括柴家。

对赵孝骞的奏疏,赵煦只能装聋作哑,所以连一个字的批复都没有,仿佛完全忘了这回事。

今日,赵煦又收到了赵孝骞的第二道奏疏,同样是参劾柴家,里面的内容丰满了许多,不仅如此,赵孝骞还附上了柴家许多不法事的证据。

赵煦仔细看了一遍后,脸色渐渐阴沉。

他终于意识到,被自己刻意忽略的柴家,有点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