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第五百六十三章 捷报抵营
小
大
惨烈如人间炼狱的战场上,两千宋军将士正在打扫战场。
这场仗,宋军折损近三千人,被辽军突破第一防线后,宋军的火器发挥不了作用,只能近身刀剑相搏,这是宋军折损的主要原因。
一万宋军随着种建中追击耶律淳的残兵,剩下的两千人沉默地抬着战死袍泽的尸首,将他们的尸身聚集一处,脸上覆盖白布,有些肢体残缺的,也尽力将残肢找回,拼凑。
满地的鲜血与脚下的泥土混杂在一起,走在地上竟有些泥泞。
一面残破的军旗斜插在地上,随着秋风微微拂动,秋风掀开了战死将士脸上的白布,露出他们的遗容,像母亲悲绝的手,最后一次轻拂孩子的脸庞,默默地告别。
折损的三千宋军,战死的有大部分,还有一部分受伤了,伤情不一,他们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有的手脚被砍断,被袍泽们抬到阴凉处,随军的大夫们忙得满头大汗,来回救治。
战场的惨状,龙卫营将士们已看得多了,人都有些麻木。
他们只是木然地搬运着袍泽的尸身,抬走受伤的人,先将己方的袍泽料理清楚后,才缓缓拔出了刀。
接下来,他们要清场了,也就是战后的补刀。
将士们排成一字,如人墙缓缓向前移动,每遇到一名倒地的辽军,不论死活都朝他的身体猛戳几刀。
有些辽军耍小聪明,企图混在尸体中蒙混过关,几刀戳下去,蒙混的辽军彻底死透了。
战场上不时传来惨叫声,那是装死或是受伤的辽军被龙卫营将士补了刀,如此密集的打扫下,装死的人是不可能逃出生天的。
于是远处装死的少数辽军见势不妙,立马从尸堆中跳起来,朝远处狂奔逃命,然后在一声枪响中倒地。
一名宋军放下枪,狠狠呸了一声,骂道:“狗杂碎,以为装死就能逃过一劫?”
旁边的一名宋军叹道:“幸好是咱们胜了,不然被补刀的就是咱们了。”
“咱们当然能胜,从今以后都不可能败,”刚才放枪的宋军拍了拍手中的燧发枪,傲然道:“有这玩意儿在手,天下谁是咱们龙卫营的对手?”
话音刚落,后脑勺被人猛地拍了一记,这名军士大怒,扭头望去,立马神情一变。
“呵呵,都头。”军士讨好地一笑。
都头冷着脸盯着他,道:“刚才那句话,以后永远都不准说,什么叫‘天下谁是咱们龙卫营的对手’?”
军士愕然:“我说错了?哪里不对?”
都头冷冷道:“你应该说,天下谁是我大宋王师的对手,没事不要乱打龙卫营的招牌,被有心人听到了,平白给郡王殿下招惹麻烦。”
军士是个文盲,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愈发不解地道:“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你只说龙卫营,不提我大宋王师,说出去别人会参劾郡王殿下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明白么?猪脑子!”
军士一脸懵懂,他只是个普通的行伍汉子,这种很敏感的话题,都头哪怕掰开揉碎了讲给他听,他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都头,小人没读过书,字都不认识,啥叫‘拥兵自重’呀?”军士讨好地问道。
都头显然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根本懒得解释:“别问,我说了你也不懂,总之,以后不管何时何地,打出去的旗号是‘大宋王师’,尽量少提‘龙卫营’,莫给咱们郡王殿下招惹麻烦,知道么?”
军士傻傻地点头应了。
都头环视一周,沉声道:“你们也一样,胜仗打多了,惯你们一身臭毛病,没有殿下造的火器,你们算个屁!出去后别让我听到你们骄纵欺凌百姓,坏了殿下和龙卫营的名声,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周围的将士们纷纷应了。
说话间,打扫补刀的队伍仍在缓缓向前移动,这种拉网式的搜索,根本不可能有人幸免。
一名辽军从尸堆里跳出来,补刀的宋军好整以暇地端起枪,瞄准了他的后背。
谁知这名辽军却转身扑通朝宋军跪下,嚎啕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用契丹话叽里咕噜说着什么,却没人听懂。
再看这名辽军,年纪显然有点大了,至少四五十岁,容貌尽显老态,跪在地上哭得伤心,不住地磕头。
人与人的沟通不一定需要语言,宋军将士们看这名辽军的动作就知道,他一定是在求饶,大约还在哭诉家里有老有小,他的家人需要他活着回去。
打扫战场的宋军将士们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
刚才说话的都头却几步上前,上下打量这名辽军一番,随即下一刻,都头猛地抽刀,雪白的刀刃划过辽军的脖子,片刻后,辽军倒地气绝。
都头收刀,目光冰冷,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
转身看着麾下的将士,都头缓缓道:“殿下有令,不留俘虏。无论多可怜的敌人,他们也是敌人!就在不久前,他们曾举刀杀过咱们的袍泽,现在一副可怜样,你们就心慈手软了?不争气的东西!”
恨恨骂了几句脏话,都头一挥手:“继续搜索!”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都头却停在原地,仰头默默地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一声长叹。
“何时何日,天下太平?”都头喃喃地道:“我也有家人,等着我活着回去呢。”
问天不语,秋风无声,只是轻轻地拂过他染血的铁甲征袍。
…………
两日后,一道军报风驰电掣,赶到拒马河南岸大营。
赵孝骞坐在正堂内,拆开了打着火漆的军报,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
赵孝骞上下扫了一遍,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将军报递给旁边的许将。
“冲元先生,这是种建中的报捷军报,你看看。”
自从身边多了一位政委似的副使后,赵孝骞像个习惯吃独食的饕餮,却不得不与人分享。一切与军队战事有关的公文军报,自己过目之后都必须再交给许将看一眼。
主打一个光明磊落,啥事都不瞒他。
最初有点不习惯,现在已经接受了。朝廷眼线嘛,必须尊敬。
许将接过军报,认真地看了好几遍,确定之后顿时露出惊喜之色,猛地一拍桌子,笑道:“好好!老夫第一次欣闻捷报,种将军壮哉!龙卫营壮哉!”
种建中的军报内容很简洁,绍圣二年九月十八,麾下两万龙卫营将士在析津府南面五十里外,击溃四万辽军。
麾下副将张嵘另领五千偏师,绕道析津府,在宋辽两军正面决战之时,五千偏师突然对析津府城发起佯攻,城内一万辽军惊慌失措,固守不出。
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在与大宋王师正面交战时,惊闻宋军攻城,急忙止战后撤,率剩余近两万辽军驰援析津府。
种建中率部一万追击,在析津府城外,种建中和张嵘各率所部对耶律淳南北夹击。
在火器的攻势下,辽军死伤惨重,耶律淳抵抗无力,最后丢下一万余辽军尸首,狼狈逃回析津府,从此紧闭城门,固守不出。
至此,辽国三路进犯大宋的兵马,其中的中路析津府兵马已被歼灭大半,经此一战,辽军折损三万余,达到了赵孝骞战前定下的,最大限度歼灭辽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
现在辽国析津府周围的残敌已被肃清,而析津府城内的辽军不足两万人,种建中所部龙卫营已将城池围住,等候赵孝骞的命令。
“歼灭辽军三万余,好好!”许将乐得捋须哈哈大笑,忍不住多看了几遍军报,逐字逐句地看清楚了,甚至将每个字都背下来了。
“子安大才,不负圣恩,龙卫营将士也都是精锐骁勇之师,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大宋有此王师,何愁天下不定,何愁不能灭亡辽国,一统江山!”
赵孝骞对这道捷报倒是没怎么惊喜,神情很淡然。
毕竟以前的胜利太耀眼,这场胜利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
“一场小胜而已,冲元先生不必这么激动,东西两路已准备动手了,咱们且再等几日,看折可适和宗泽会给咱们怎样的惊喜吧。”
许将捋须笑道:“种将军这一路已经给了足够的惊喜了,哈哈!捷报若传回汴京,官家还不知如何高兴呢。”
说着许将又看了赵孝骞一眼,道:“汴京的勾栏里,说书先生们约莫又要忙起来了,河间郡王殿下再次平辽,靠着子安的故事,先生们又要多赚不少钱财。”
赵孝骞苦笑道:“满城的说书先生全都在胡说八道,我都想报官把他们抓起来了。”
“民间市井之戏尔,子安何必跟百姓较真,老夫当初也在勾栏里坐了很久,听子安平辽的故事时,也曾几番热血沸腾,喝彩叫好。”
垂头看了一眼军报,许将突然问道:“种建中所部已将析津府围起来了,耶律淳固守城池不出,接下来子安是否要下令种建中攻城,拿下辽国的南京?”
赵孝骞摇头:“种建中折损了三千兵马,只剩了一万多人,这点人拿不下析津府,有火器也难办。再说如若拿下析津府,势必引起辽国震动,给这场战局带来不可测的变数,弊大于利。”
“先让种建中按兵不动,只管围城,不让析津府的辽军驰援东西两路,让折可适和宗泽先把事儿办了再说。”
这场仗,宋军折损近三千人,被辽军突破第一防线后,宋军的火器发挥不了作用,只能近身刀剑相搏,这是宋军折损的主要原因。
一万宋军随着种建中追击耶律淳的残兵,剩下的两千人沉默地抬着战死袍泽的尸首,将他们的尸身聚集一处,脸上覆盖白布,有些肢体残缺的,也尽力将残肢找回,拼凑。
满地的鲜血与脚下的泥土混杂在一起,走在地上竟有些泥泞。
一面残破的军旗斜插在地上,随着秋风微微拂动,秋风掀开了战死将士脸上的白布,露出他们的遗容,像母亲悲绝的手,最后一次轻拂孩子的脸庞,默默地告别。
折损的三千宋军,战死的有大部分,还有一部分受伤了,伤情不一,他们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有的手脚被砍断,被袍泽们抬到阴凉处,随军的大夫们忙得满头大汗,来回救治。
战场的惨状,龙卫营将士们已看得多了,人都有些麻木。
他们只是木然地搬运着袍泽的尸身,抬走受伤的人,先将己方的袍泽料理清楚后,才缓缓拔出了刀。
接下来,他们要清场了,也就是战后的补刀。
将士们排成一字,如人墙缓缓向前移动,每遇到一名倒地的辽军,不论死活都朝他的身体猛戳几刀。
有些辽军耍小聪明,企图混在尸体中蒙混过关,几刀戳下去,蒙混的辽军彻底死透了。
战场上不时传来惨叫声,那是装死或是受伤的辽军被龙卫营将士补了刀,如此密集的打扫下,装死的人是不可能逃出生天的。
于是远处装死的少数辽军见势不妙,立马从尸堆中跳起来,朝远处狂奔逃命,然后在一声枪响中倒地。
一名宋军放下枪,狠狠呸了一声,骂道:“狗杂碎,以为装死就能逃过一劫?”
旁边的一名宋军叹道:“幸好是咱们胜了,不然被补刀的就是咱们了。”
“咱们当然能胜,从今以后都不可能败,”刚才放枪的宋军拍了拍手中的燧发枪,傲然道:“有这玩意儿在手,天下谁是咱们龙卫营的对手?”
话音刚落,后脑勺被人猛地拍了一记,这名军士大怒,扭头望去,立马神情一变。
“呵呵,都头。”军士讨好地一笑。
都头冷着脸盯着他,道:“刚才那句话,以后永远都不准说,什么叫‘天下谁是咱们龙卫营的对手’?”
军士愕然:“我说错了?哪里不对?”
都头冷冷道:“你应该说,天下谁是我大宋王师的对手,没事不要乱打龙卫营的招牌,被有心人听到了,平白给郡王殿下招惹麻烦。”
军士是个文盲,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愈发不解地道:“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你只说龙卫营,不提我大宋王师,说出去别人会参劾郡王殿下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明白么?猪脑子!”
军士一脸懵懂,他只是个普通的行伍汉子,这种很敏感的话题,都头哪怕掰开揉碎了讲给他听,他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都头,小人没读过书,字都不认识,啥叫‘拥兵自重’呀?”军士讨好地问道。
都头显然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根本懒得解释:“别问,我说了你也不懂,总之,以后不管何时何地,打出去的旗号是‘大宋王师’,尽量少提‘龙卫营’,莫给咱们郡王殿下招惹麻烦,知道么?”
军士傻傻地点头应了。
都头环视一周,沉声道:“你们也一样,胜仗打多了,惯你们一身臭毛病,没有殿下造的火器,你们算个屁!出去后别让我听到你们骄纵欺凌百姓,坏了殿下和龙卫营的名声,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周围的将士们纷纷应了。
说话间,打扫补刀的队伍仍在缓缓向前移动,这种拉网式的搜索,根本不可能有人幸免。
一名辽军从尸堆里跳出来,补刀的宋军好整以暇地端起枪,瞄准了他的后背。
谁知这名辽军却转身扑通朝宋军跪下,嚎啕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用契丹话叽里咕噜说着什么,却没人听懂。
再看这名辽军,年纪显然有点大了,至少四五十岁,容貌尽显老态,跪在地上哭得伤心,不住地磕头。
人与人的沟通不一定需要语言,宋军将士们看这名辽军的动作就知道,他一定是在求饶,大约还在哭诉家里有老有小,他的家人需要他活着回去。
打扫战场的宋军将士们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他。
刚才说话的都头却几步上前,上下打量这名辽军一番,随即下一刻,都头猛地抽刀,雪白的刀刃划过辽军的脖子,片刻后,辽军倒地气绝。
都头收刀,目光冰冷,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
转身看着麾下的将士,都头缓缓道:“殿下有令,不留俘虏。无论多可怜的敌人,他们也是敌人!就在不久前,他们曾举刀杀过咱们的袍泽,现在一副可怜样,你们就心慈手软了?不争气的东西!”
恨恨骂了几句脏话,都头一挥手:“继续搜索!”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都头却停在原地,仰头默默地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一声长叹。
“何时何日,天下太平?”都头喃喃地道:“我也有家人,等着我活着回去呢。”
问天不语,秋风无声,只是轻轻地拂过他染血的铁甲征袍。
…………
两日后,一道军报风驰电掣,赶到拒马河南岸大营。
赵孝骞坐在正堂内,拆开了打着火漆的军报,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
赵孝骞上下扫了一遍,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将军报递给旁边的许将。
“冲元先生,这是种建中的报捷军报,你看看。”
自从身边多了一位政委似的副使后,赵孝骞像个习惯吃独食的饕餮,却不得不与人分享。一切与军队战事有关的公文军报,自己过目之后都必须再交给许将看一眼。
主打一个光明磊落,啥事都不瞒他。
最初有点不习惯,现在已经接受了。朝廷眼线嘛,必须尊敬。
许将接过军报,认真地看了好几遍,确定之后顿时露出惊喜之色,猛地一拍桌子,笑道:“好好!老夫第一次欣闻捷报,种将军壮哉!龙卫营壮哉!”
种建中的军报内容很简洁,绍圣二年九月十八,麾下两万龙卫营将士在析津府南面五十里外,击溃四万辽军。
麾下副将张嵘另领五千偏师,绕道析津府,在宋辽两军正面决战之时,五千偏师突然对析津府城发起佯攻,城内一万辽军惊慌失措,固守不出。
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在与大宋王师正面交战时,惊闻宋军攻城,急忙止战后撤,率剩余近两万辽军驰援析津府。
种建中率部一万追击,在析津府城外,种建中和张嵘各率所部对耶律淳南北夹击。
在火器的攻势下,辽军死伤惨重,耶律淳抵抗无力,最后丢下一万余辽军尸首,狼狈逃回析津府,从此紧闭城门,固守不出。
至此,辽国三路进犯大宋的兵马,其中的中路析津府兵马已被歼灭大半,经此一战,辽军折损三万余,达到了赵孝骞战前定下的,最大限度歼灭辽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
现在辽国析津府周围的残敌已被肃清,而析津府城内的辽军不足两万人,种建中所部龙卫营已将城池围住,等候赵孝骞的命令。
“歼灭辽军三万余,好好!”许将乐得捋须哈哈大笑,忍不住多看了几遍军报,逐字逐句地看清楚了,甚至将每个字都背下来了。
“子安大才,不负圣恩,龙卫营将士也都是精锐骁勇之师,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大宋有此王师,何愁天下不定,何愁不能灭亡辽国,一统江山!”
赵孝骞对这道捷报倒是没怎么惊喜,神情很淡然。
毕竟以前的胜利太耀眼,这场胜利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
“一场小胜而已,冲元先生不必这么激动,东西两路已准备动手了,咱们且再等几日,看折可适和宗泽会给咱们怎样的惊喜吧。”
许将捋须笑道:“种将军这一路已经给了足够的惊喜了,哈哈!捷报若传回汴京,官家还不知如何高兴呢。”
说着许将又看了赵孝骞一眼,道:“汴京的勾栏里,说书先生们约莫又要忙起来了,河间郡王殿下再次平辽,靠着子安的故事,先生们又要多赚不少钱财。”
赵孝骞苦笑道:“满城的说书先生全都在胡说八道,我都想报官把他们抓起来了。”
“民间市井之戏尔,子安何必跟百姓较真,老夫当初也在勾栏里坐了很久,听子安平辽的故事时,也曾几番热血沸腾,喝彩叫好。”
垂头看了一眼军报,许将突然问道:“种建中所部已将析津府围起来了,耶律淳固守城池不出,接下来子安是否要下令种建中攻城,拿下辽国的南京?”
赵孝骞摇头:“种建中折损了三千兵马,只剩了一万多人,这点人拿不下析津府,有火器也难办。再说如若拿下析津府,势必引起辽国震动,给这场战局带来不可测的变数,弊大于利。”
“先让种建中按兵不动,只管围城,不让析津府的辽军驰援东西两路,让折可适和宗泽先把事儿办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