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君臣信任
第544章君臣信任
赵孝骞主动请任副使,当然不是表面上说的那些理由。
河北西路经略安抚副使,说起来好像只是赵孝骞的副手,但权力却很大。
副使不仅对河北西路的诸州府县有着直接的管辖权,对军队也有指挥权,更重要的是,副使还有对朝廷对皇帝的直接密奏权。
什么意思呢
就是副使还有一个秘密的使命,那就是对赵孝骞这个正使的监察监督权,防备武将兵权过大,滋生谋逆之心。
大宋四方边境皆有驻军,也都任命了经略安抚使,比如大宋的西面,章楶就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专门对西夏进行战略战术上的攻防。
上次赵孝骞也曾被任命为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前往西北征战西夏,那时的章楶和西北军诸将对赵孝骞的态度是小心翼翼的。
为什么小心翼翼不是赵孝骞的权力有多大,而是他这个副使所负的另一个秘密使命,就是监察监督西北军。
副使若是察觉到了什么,或者说存心想诬陷,只要一道奏疏秘密送去汴京,皇帝和满朝文武就会认真把它事儿办,该撤职撤职,该问罪问罪。
所以经略安抚副使这个官职,其实就是皇帝的眼线和钦差大臣。
赵煦当然听懂了赵孝骞话里的意思,什么公务繁忙,什么分心劳神,都特么是屁话。
副使对一个地方,一支军队代表着怎样的意义,赵煦作为皇帝他难道不清楚
现在赵煦只是满腹疑惑,他没想到赵孝骞居然主动提出给河北西路委任副使,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谁愿意指挥军队发号施令之时,旁边多一个副使对他虎视眈眈,盯着他日常的一言一行,偷偷摸摸记小本本……
尤其是收复燕云如此重要的战役,旁边多个副使,对赵孝骞的指挥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赵煦认真地盯着他的眼睛,神情从未有过的严肃。
“子安,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赵煦沉声道。
赵孝骞点头,坦然道:“臣知道。”
“不要跟朕说什么公务繁忙,分心劳神之类的废话,朕只问你,为何要委任副使”
赵孝骞沉默片刻,叹道:“当初臣的麾下只有三万龙卫营兵马,这点兵马不足为虑,臣可以不需要副使。”
“但如今要收复燕云,臣的麾下将有十万兵马,官家,周公尚有恐惧流言日,臣不过是凡夫俗子,岂能免俗”
“有些话从边疆传到汴京,往往味道就变了,臣希望做个清清白白的臣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仅此而已。”
赵煦脸色沉了下来:“你觉得朕会猜忌你,所以主动请旨委任副使,让朕在你身边布个眼线整天盯着你”
赵孝骞微笑,语气温和地道:“臣与官家是兄弟,官家信任臣,委臣以重任,臣也信任官家,以官家的雄心与圣明,断不会在此紧要关头猜忌臣。”
“可是啊,官家,有些事你知我知,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知否如若不任副使,臣在前方指挥将士攻城掠地,汴京的朝堂却每日有无数奏疏参劾,提醒官家防范武将兵权过大,防范臣有谋逆之心……”
“奏疏越来越多,官家如何处之臣再说一句犯忌的话,当奏疏里的内容说得有鼻子有眼时,官家是否也会在心中多几分疑虑”
“与其如此,官家为何不直接派一位副使,或者多几位官员武将在军中,臣是忠是奸,自有他们向官家奏报,臣就不必为了个人荣辱安危,而一次又一次上疏自辩,如此也算给臣解决了一桩麻烦。”
“官家觉得臣之所言是否有理”
赵煦的脸色有些阴沉,他的眼神很深邃,定定地注视着赵孝骞的眼睛,仿佛一柄锐利的长剑,要透过他的眼睛,直穿他的心灵。
“子安,你真是这么想的朕对你的信任,你信吗”赵煦严肃地问道。
赵孝骞笑了笑,道:“臣当然信,臣不过是想为官家,也为自己免除一些麻烦而已,官家委任一位副使就能免掉这些麻烦,不是吗”
赵煦沉默良久,突然笑了,抬眼看着赵孝骞,见他也在笑,二人目光对视,坦然无诟,笑得明媚。
都是成年人,都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
现在的二人,一个是合格的帝王,一个是合格的臣子,如此而已。
无论个人感情是信任还是猜忌,一个清醒的成年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一点,不因个人的感情而改变。
那种梗着脖子感情丰富地说,朕就是信你,朕绝对不会派副使,这是对我们兄弟之情的玷污什么的,能说出这种话的帝王,绝对是历史上少见的傻缺。
江山社稷啊,十万兵权啊,哪个帝王敢如此儿戏,真觉得个人感情和信任能够凌驾于社稷之上
诚如赵孝骞刚才所说,当他麾下只有三万兵马时,赵煦能够放心把兵权交给他,但当他麾下有十万兵马,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凡赵孝骞有反心,只要一声令下,十万兵马装备火器,掉头攻打汴京,赵煦这个皇帝的位置还坐得稳吗
稍微有点理智的皇帝,都不会冒这个险。
赵孝骞也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只要自己手握十万兵马,就算赵煦不说什么,朝臣也绝对不会容许的,他们会逼着赵煦委任副使,增派眼线,密切盯着赵孝骞的一举一动。
与其到时候令赵煦为难,还不如自己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家都能得到一个体面。
二人对视良久,赵煦叹了口气,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朕还是要告诉你……”
“子安,从朕的私心来说,朕从未怀疑过你的忠诚。”
赵煦深深地道:“你的性子其实很懒散,如果可以的话,你大约情愿一生当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你并不喜欢掌握权力,尤其是兵权,它太危险了,只不过朕需要你的能力,大宋也需要你挺身而出,你才不得不勉为其难。”
“你有本事,但没野心,你这样的人,任何帝王若有幸遇到,都会奉为瑰宝,对你委以重任。”
短短那么一刹,赵孝骞神情突然有些恍惚。
他的脑海里回想起昨夜赵颢声色俱厉对他说的那些话。
官家用你,不过是因为他需要你,而不是信任你,搞清楚这一点。
而此时此刻,赵煦的眼神无比清澈,里面看不到任何虚情假意。
是的,从私人感情来说,赵煦信任他,但从帝王的理智上来说,赵煦不得不防他。
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大约永远不理解这种矛盾又合情合理的想法。
但赵孝骞懂。
自古帝王无情,能做到赵煦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可以说,赵煦算是古往今来所有帝王里非常善良的一个。
“官家,挑选一个信任的朝臣来任副使吧,”赵孝骞微笑:“当然,臣的私愿,最好这个人好打交道,本性不坏,尤其是当臣指挥军队时,不会对臣的军事决定太过干涉,否则臣若打了败仗,责任可就说不清楚了。”
赵煦也笑道:“放心,朕定挑个性情合适的人。”
说完二人又笑,彼此的表情都很放松。
这是第一次,君臣二人涉及到如此敏感且犯忌的话题,同时二人又非常有默契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彼此都很坦然。
所有的话都放到了台面上,难得的是,解决之后,二人没有任何的不愉快,反倒是觉得轻松释然。
二人望向面前的桌子,桌上的灌汤包已凉了。
赵煦凑近闻了闻:“还能吃吗没那么香了……”
赵孝骞也凑近了蒸笼,盯着剩下的灌汤包观察:“这才多久就凉了,显然掌柜的没用心做,要不臣把掌柜的叫来,再揍他一顿”
赵煦瞥了他一眼:“在边疆是一位号令三军,威风凛凛的主帅,为何回到汴京又是一副跋扈蛮横的嘴脸”
“威风凛凛是装的,毕竟在三军将士面前必须保持威严,跋扈蛮横才是臣的本色,官家,其实世上的麻烦和争端,九成九以上都能用一记耳光解决。”
赵煦一怔:“真的”
赵孝骞认真地道:“真的,不信的话,下次那些老家伙在官家面前道德绑架或是胡搅蛮缠,官家不如试试一记耳光扇过去,老家伙一定跪在官家面前痛哭忏悔,从此屁都不敢放一个……”
赵煦微微动容,显然有些意动,随即眼神恢复清明,苦笑摇头:“朕要回宫了,不然真会被你带坏……”
赵孝骞不死心地进谗言:“官家试试呀,试试就不是小孩子了……先拿章惇试。”
“……郑春和,快,起驾回宫,总有奸臣蒙蔽圣听!此地不宜久留。”
…………
日子依旧平静,边疆无战事,赵孝骞索性赖在汴京不走了。
第二天,赵煦让郑春和来传旨,令他在汴京剩下的上三军里挑选八万将士,一旦赵孝骞官复原职,便将八万将士带去真定府,与龙卫营的三万将士合为一军,皆受赵孝骞节制。
委任副使的事,赵煦没提,但赵孝骞知道他也在认真考虑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