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第610章 弥补短板

当初萧兀纳为了抵御宋军火器,随机应变弄出了战壕,这个结果不仅折可适没想到,赵孝骞也没想到。

如果可以,将来赵孝骞很想跟萧兀纳聊一聊,纯军事话题,就想问问他是如何想到建战壕工事的,很不可思议。

战壕的出现,令赵孝骞有了紧迫感。

人类智慧最大的运用,其实都是用于战争,所以赵孝骞从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更不能因为燧发枪能碾压这个时代,他就沾沾自喜,不再追求进步。

火器是大宋逐鹿天下的资本,是基本盘,一旦被敌人领先,大宋又将回到当年屈辱的年代。

带着陈守等禁军出城,赵孝骞骑在马上,一路都在构思新火器的原理。

如今的大宋虽说商业发达,可论工业能力,基本等于原始社会。

这样的工业基础条件下,想要造出新火器自然要切合实际。

连个机床都没有,前世那些高精尖武器不可能造出来,赵孝骞只能依照如今的工业条件手搓新火器。

来到城外,找了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赵孝骞命人把火药和材料卸下,正准备动手,却见陈守下令所有禁军圆形散开,在以赵孝骞为圆心的十丈范围内警戒。

更夸张的是,这货居然还放出了斥候探马,散往四面八方,监控周围任何可疑人员。

赵孝骞懵了:“你干啥?”

陈守憨厚一笑:“世子要造的肯定是惊世骇俗的玩意儿,此物是我大宋之国器,断不可被外敌觊觎,谨慎一点总是没错的。”

赵孝骞愕然半晌,下意识环视四周。

四周空旷无人,视线所及,连条狗都没有,谁会觊觎?天上的侦查卫星吗?

这种如临大敌的作态,有一股莫名的热血中二,赵孝骞不忍心打击陈守的积极性,只好道:“你高兴就好,真想保密的话,不如用盾牌把我围成圈,隔绝所有人的视线……”

陈守惊愕怔忪,半晌如梦初醒,猛地一拍大腿:“还是世子的脑子好使!来人,速去城里……”

话没说完,屁股挨了赵孝骞一脚。

“没完了是吧?大男人作什么妖,我要干活儿了,别打扰我,滚一边去。”

陈守乖巧地退下,赵孝骞则独自蹲在圆心中央,开始干活儿。

火药是没问题的,它已超越这个世界数百年,大宋的燧发枪之所以这么大的威力,火药是关键,所以就算敌人偷去了燧发枪和子弹,甚至偷走了火药,赵孝骞也根本不担心。

因为敌人很难研发出正确的火药配比,耗费国本拼了命研究,至少也要上百年才能找到正确的配方。

而大宋的火器,会不断进步,永远保持世界领先。

蹲在地上,赵孝骞拈起一把黑火药,放在手心里观察了一会儿。

火药造得很绵密,质量没问题,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汴京火器监不敢丝毫偷工减料,不然出了问题可就不是流放刺配那么简单,至少也将喜领全家消消乐。

赵孝骞放下火药,从带来的材料里抽出一块铁皮,用框架将铁皮围成一个长方体的黑色匣子。

然后在匣子里分出三十二个筒形槽,同样以铁皮隔绝。

测量出每个筒形槽的直径资料后,赵孝骞蹲下又默默地以纸壳为材料,里面充上火药为底火,头部掺进数十粒小铁丸,最后封口。

一支小型的火箭建造完成,再将火箭塞入铁皮匣子里,火箭底部连上引线,基本大功告成。

忙活了半天,大冬天的赵孝骞已是满头大汗。

起身环视四周,赵孝骞喝道:“陈守,给我弄十几个靶子来,我先试试效果。”

陈守顿时露出凝重之色,亲自从野外割草伐木,弄出了十几个人形草靶,按照赵孝骞的要求,草靶放在百步外。

令所有人散开,赵孝骞一脸兴奋,如同过年放鞭炮的孩童一般,这样的年纪居然找回了曾经的童趣。

瞄准了前方百步外的草靶,赵孝骞兴冲冲地道:“都让开,准备听响儿了!”

说完赵孝骞点燃了火箭底部的引线,轰的一声炸响,火箭激发,从铁皮匣子里窜了出去,笔直地射向百步外的草靶。

临近百步时,还未接触目标,火箭已自行炸开,一阵白色的烟雾后,四周恢复了寂静,唯有惊雷的余韵在旷野里回荡萦绕。

陈守和禁军们脸上的兴奋之色渐渐僵硬,再看看远处十几个草靶纹丝不动,众人露出不解之色。

陈守小心地看了看赵孝骞的表情,却看不出端倪,陈守尴尬地咳了咳,道:“世子宽心,世事尚需百般尝试,哪有一次就成功的,这次不行咱们改进一下,下次继续,定能功成。”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道:“啥意思?就是说我失败了呗?”“世子,失败不丢人……”陈守继续安慰。

“失败当然不丢人,眼瞎才丢人,”赵孝骞指了指前方的草靶,道:“派人去把草靶搬过来。”

几名禁军将草靶搬来,赵孝骞和陈守上前仔细观察。

只见粗制滥造的草靶上,竟大大小小布满了弹坑,手指抠进去,还能挖出带着些许余温的小铁丸。

每个草靶躯体正中基本都中了三五颗铁丸,而且十几个草靶多多少少都中了,没一只漏掉。

近距离观察后,陈守才赫然发觉,世子这次尝试哪里是失败,分明是完美无瑕的成功!“世子,这,这……成了?”陈守惊喜莫名。

赵孝骞却无悲无喜,仍然盯着草靶上的弹坑,神情不太满意地摇头。

“勉强算成了,但还需改进,至少射程方面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赵孝骞说着,用手指比划了一下长度,又喃喃道:“铁丸可以填充得更多一点,铁丸的体积可以小一点,争取出更多的容纳空间……”

“反正这玩意儿打在人身上,碗大个洞和手指大的洞没啥区别,终归是个死。”

陈守兴奋地道:“世子,这玩意儿用在战场上,可用在近敌防御,对吗?”

赵孝骞一怔,接着笑了:“你居然看懂了?”

“末将又不傻,多少还是有过战阵经验的,咱们的燧发枪射程四五百步,这玩意儿虽说射程短了一点,但杀伤力却太恐怖了!一弹便可击杀数十敌人,简直是神器!”

赵孝骞点头,道:“没错,上次辽军三路进犯,其中的中路种建中所部折损三千余将士,他们都是被敌军冲破了第一阵线,燧发枪失去了作用,将士们不得不用刀枪与敌人近身肉搏而战死……”

“昨日我仔细看了种建中的战后总结,突然有了一些思路。”

“我军火器虽犀利,可还是有短板,短板就在第一阵线的百步内,一旦被敌军冲到百步内,我军就危险了,燧发枪装弹填药的过程终究是慢了,不能连续击发,这就给了敌人近身肉搏的机会。”

拍了拍身边的铁皮匣子,赵孝骞笑道:“有了这玩意儿,我军阵线的近距离短板算是补上了。”

“若我军阵前大量装备此物,不用太多,只需两千人装备,只待敌军冲至百步内,便一齐击发,啧啧,那叫一个‘漫天花雨’,‘暴雨梨花’,百步内根本没有躲避的地方,哎呀,想想就觉得惨!”

陈守也想象到了这个画面,神情愈发惊喜:“世子,此物可不逊于燧发枪,我大宋又添一神器!世子威武!”

周围的禁军也纷纷欣喜喝彩,一脸崇拜地看着赵孝骞。

赵孝骞当仁不让地接受众人的崇拜,我前世积德行善,品行高尚,今生得到这么多的崇拜,是我应得的善报。

“世子,此物可有取名?该叫它什么?”陈守问道。

赵孝骞想了想,道:“就叫‘一窝蜂’吧,通俗易懂,不用费力跟将士们解释。”

“好名字!”陈守脱口大赞:“末将这等粗鄙武夫一听就懂。”

反正名字不管好不好,听到以后大赞一声是规矩,陈守显然是个很懂规矩的人。

赵孝骞微微一笑,目光深深地打量着自己刚造出来的火器。

“一窝蜂”这东西,严格说来是明朝造出来的,基本不需要工业基础,纯靠手搓就能大批次制造。

明朝有一本书叫《武备志》,其中就大量记载了那个时代能制造出来的各种花样繁多的火器,“一窝蜂”是其中之一。

《武备志》记载的一窝蜂,战场上能一次性发射三十二支火箭,造成铁皮匣子的形状,单兵能背在身上奔袭百里。

这种火器的射程确实不远,根据《武备志》记载,明朝的一窝蜂最远射程可达三百步。

现在赵孝骞造出的一窝蜂才一百多步,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这样的火器才是切实可行的,赵孝骞前世积累的知识不多。

说来惭愧得很,那种动辄制造蒸汽机,冲压机床,甚至马克沁机枪什么的,实在不好意思,赵孝骞都不会,给穿越者丢脸了,好想自刎以谢天下……

他能制造的火器,不会太过先进,但至少能保证碾压这个时代。

当然,制造过程肯定也是非常简单纯朴,保证不为难这个时代的工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