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学子们的膜拜和领悟
大唐:神级选择第129章 学子们的膜拜和领悟
长安城要重修道路,扩建外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内城外城。
整个长安城又又双被震惊了。
茶楼酒肆之中,酒友茶友们一起围看着最新的《长乐报》,一个个都兴奋了起来。
“我早就受够了这一下雨就变成泥坑的破路了,去年我运了一车布,结果下雨翻了车,全部掉到沟里,血本无归!”
一位布商大笑了起来道:“如今全部要换成长安城外去蓝田县的那种路,实在是太好了。”
“对啊,据说这是秦大郎发明的,一种叫做水泥还是混凝土的东西,比起老祖宗的三合土都好用,马车在上面居然一点都不颠簸,实在是太神奇了。”
另外一位酒商也是大笑道:“路好了,我等商人外出做生意就方便多了。”
“你没看蓝田县秦大郎的封地,如今发展比长安城都好,那里的百姓,一个个都住在新式楼房中,拿着工厂的月钱,好多人比我们都还有钱。”
有人顿时大声道。
“可不是吗,秦大郎曾经说过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实在是太对了!”
商人们纷纷感概道,好多人都曾经去蓝田县进过货,对于如今的蓝田发展,实在是羡慕的不得了。
而外城的百姓们,一个更是围绕在说书先生边上,喜笑颜开了起来。
“居然还有这种好事,只要去县衙报名,就可以登记预购新城的房子,一套只要三到五贯!”
“而且现在的老房子还可以作价抵掉一部分,不够的居然还可以和朝廷借钱,分三年偿还就行了,利息只要三分?”
一位青年壮汉顿时大笑道。
“小伙子,才年纪轻轻的,借什么钱啊,没听说,现在工部大招人建设新城,一年最少十文钱,用不了一年,一套新房子,这样的好事换成以前要上哪去找!”
另一位老者大声道:“我老汉明天就带着家里四个男丁一起去报名去,说不定到时候你们住的房子,都是老汉修的呢?”
“也是,如今家里的娘们也可以打毛衣赚钱,反正过完上元节到春耕还有好久,一起先去赚点钱再说。”
百姓们议论纷纷,工部负责招工的衙门门口,很快就被里里外外无数重人给包围的严严实实了。
这些百姓们都是很会算账的,一套便宜点的房子只要三到五贯,一个月最少三百文钱,辛苦一年就可以买到一套全新的大房子,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要是这种情况下都捞不到新房子住,只能说自己太懒了,活该挨穷受罪。
而对于发起提议的秦怀道,百姓们也是更加感恩戴德起来,不少人甚至自发给秦怀道祈祷祝愿起来。
如今他们穿的是实惠的羊毛衫,马上又要住上新房子,对于未来可以说是充满了期待。
而这一切,都和秦怀道息息相关!
而长安城的读书人更是吵翻天了。
秦怀道在报纸上面提出的大力发展商业,增加大唐百姓收入的号召,不亚于在以孔孟之道为主导的学子们之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很多人都开始羡慕起秦怀道来,因为百姓们甚至已经将新城直接叫做秦城,只要新城在一天,秦怀道的美名就会一直流传下去。
千古流芳不外如是。
只是也有不少人陷入了困惑之中,为何秦怀道的各种新奇的方法,实际效果却远在熟读圣贤书的他们之上呢。
外城,一处简陋的私塾之内,一位少年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大声道:“徐立兄在吗?”
“原来是骆宾王贤弟啊,快请就坐!”
徐立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两人寒暄了一阵,很快将话题转到了外城的建设之上。
“本来我还是给徐兄送报纸来的,没想到徐兄原来也早买了啊!”
骆宾王取出一份报纸笑道:“今日上面秦大郎关于新城建设和商业的论述,徐兄可看了?”
“我刚刚就是在困惑此事呢,这些言论,虽然新奇,却十分实用,比起我们所写的圣贤之道可以说是实用多了。”
徐立叹了口气道:“我已经决定了,不考进士科了。”
“徐兄何故如此,莫非要去考明经科不成?”
骆宾王大惊道。
这年头,科举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种,尤以进士科更容易做官,出人头地。
“都不是,我已经决定了放弃之前所写,改为钻研秦大郎在报纸上刊登的新策论,我感觉,这些新思想,才是我大唐未来发展的
大唐:神级选择第129章 学子们的膜拜和领悟
方向。”
徐立笑了笑道。
“这倒也是,小弟对于秦大郎也是佩服的很,不如一起陪着徐兄研究好了。”
骆宾王思索了一下,大笑道。
“贤弟不可,你和我不同,七岁《咏鹅》一诗已经名传天下,若是参加进士科,当有很大希望中举啊!”
徐立连忙劝阻道。
(唐朝的科举,是没有糊名和抄写制度的,中不中举,名气比起考场作答都要重要)
“和徐兄一起研究,未必就不能参加进士科啊?”
骆宾王笑道:“小弟和徐兄观念一致,觉得秦大郎的新思想才是正途,加上秦大郎如今的地位,小弟以为,今年的科举,考的是否还是诗赋还不一定呢?”
“对啊,正好这报纸之上,还有征文的信息,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若是能刊登,不仅可以提高名气,又有稿费,一举多得呢!”
“对,秦大郎果然是大才,这稿费和便宜的书籍,可是我等读书人的大福星啊!”
两人一起开始研究起报纸上刊登的各种新思想起来。
而徐立和骆宾王等人的觉悟,也开始在长安城的学子们之中开始慢慢流行起来。
圣贤教导,似乎都远不如秦大郎的教导呢。
大唐的学子们,思想还是很开放的,也很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