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花费不菲的旅途
要知道在2004年,希腊目前尚未开放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
因此,一般的旅行社是不能组团去希腊的。
但由于雅典奥运会,肯定会有游客去现场看比赛,所以为了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经国家旅游总局等主管机关批准,“2004年雅典奥运门票销售及组织接待中心在03年就正式成立。
该中心由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交流中心委托中体华奥咨询有限公司和港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负责中国奥委会所获得的3000多张包含开、闭幕式及10余个比赛项目在内的奥运会门票销售,以及相应的组织接待工作。
当然不排除有其他途径,但官方还是放出相信对于出国旅行还是最好走官方途径,安全为主。
散客当然也可以自己去,但比较困难。
除了签证、机票等问题不容易解决之外,最关键的问题是。
奥运会期间,雅典当地不接受零散的订房———必须18个晚上一起订,这是他们的规矩。
主要是人太多了,雅典其实并不大,住宿就显得很困难
一般居住地离场馆很远,所以抱团出行比较好,安全,方便。
港中旅对于此次雅典奥运会,根据中国体育运动爱好者的情况,他们为散客推出了3个观摩行程:
8月17日—22日的乒乓球观摩团,8月14日—19日的篮球观摩团和8月21日—28日的田径和跳水观摩团。
3个团的费用各不相同,其中乒乓球观摩团每人的收费为1.88万元,由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转机;
篮球观摩团每人的收费为1.98万元,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转机;
田径和跳水观摩团费用最贵,每人的收费为2.38万元,也是从伊斯坦布尔转机。
“这些费用包括了往返机票,当地吃、住、行及旅游景点门票在内的一切费用,还包含进入奥运场馆观看比赛的门票费用。”
当然行程之外的观光节目费用以及其他私人消费也都不包括在内。
为满足国内媒体的报道需求,港中旅还推出了专门的记者团。
每人有四五万元的,也有每人七八万元的。
而且报团还不是结束,还一点很麻烦,每人在获得希腊签证后,还需预存签证保险金8万元左右。
这笔钱会在游客随团返回中国后5个工作日之内退还。
要不是陈家是双职工,本身也没有什么大开销,有些存款,不然一般家庭根本支付不起。
三个人出行光是预存得保证金就要24万,旅行团费要7万多。
但女儿还有奖金,再怎么都够了。
其实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旅游在世界范围不算特别火,
雅典奥运游火不起来,是因为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
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今年3月的马德里大爆炸。
使得人们担心雅典奥运会会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因此许多游客打消了前往雅典旅游的念头。
在西方各国较疲软的出行需求下,反而是东亚各国的出行量和门票需求暴增。
据相关媒体调查已购票游客,50%以上是希望去现场支持自己的国家队,40%是专门去支持亚洲之光李枫。
原因是去年李枫横空出世不仅跑进十秒大关,打破人种论的枷锁!
后续还创造历史般取得了黄金联赛六站全胜,还有世锦赛双金,年度劳伦斯体育奖等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突破。
让东亚人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什么垃圾人种论?你看看李枫,多吊!
加上国际田联的宣传,还有李枫本身就自带流量,隔一段时间突破一次,刷新个亚洲记录什么的,频繁的登上各国的官媒。
你想不了解他,想不粉他都不行,人又长的帅,实力又强,这次夺冠机会有大!
谁有时间又有钱的情况下,不想去现场看看?
种种情况使得亚洲游客观看雅典奥运会的需求暴增,出行量和门票需求也暴增。
原来国际奥委会分配给中国的3000多张根本不够,中国奥委会不得不申请了更多的门票。
但中国还不算是最多的,最多的是日本,成几倍的增长。
但总得来说,希腊政府旅游这块弄得其实不算特别好,一部分是因为政府原因,一部分是网络原因。
因为筹办时间很长,政权更替导致了政策不连续,大大影响了旅游政策的更新。
使得原本吸引世界众多游客的奥运会,变得没有那么热闹。
现代传播技术也成为双刃剑。
现代传播技术虽然扩大了奥运的宣传效应,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它对旅游的负效应也很显着。
转播今年奥运会的世界电视集团已有12家,希腊官方预计雅典奥运会的媒体采访人员将多达1.2万人。
加上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及时全面报道,使得普通人不在现场也可以“观看”奥运比赛,自然就降低了人们去雅典旅游的热情。
相比较为疲软的观众,全球的记者成为了奥运赛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吃着组委会提供的不够习惯的饭菜,在爱琴海一点也不浪漫的烈日下,扛着粗笨机器奔波于各大赛场,绞尽脑汁挖取大小新闻。
那些没有采访证件的记者们则是更加的不易。
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反而是那些在电视前的观众,可以轻松的观看几乎所有比赛。
而身在雅典的人其实反倒无法看全自己国家队的比赛。
跟着旅行团众人赶去下一场的小陈同学一家人,来一趟真的挺不容易得。
相比于其他人,小陈同学没什么心思看其他项目,她心里只惦记着一个人。
本来她是早早就打算今年九月份开学后,在学校里偶遇李枫,然后吓他一跳!
没想到爸妈这次居然真的带她来奥运会现场了。
让她也有点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要知道距离两人的上一次联系,已经过去很久了。
害,要不算了吧,这次还是不联系了,去学校再说吧,小陈同学心里不由自主的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