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学院授课
当朱雄英耐着性子将蒸汽机的伟大之处说出来以后,朱允樋等人那是震惊不已。
“船能在无风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力量的情况下前进,真是不可思议。”
“那马车也太神奇了吧,竟然靠着燃烧煤炭前进。”
看着众人一脸震惊的样子,朱雄英看着朱济熺说道:“想要制作出蒸汽机,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估摸着要花费数十年,甚至是二十几年的时间,你能坚持下去吗?”
朱济熺点头说道:“请大哥放心,如今我爹已经有了嫡子,我也不必去继承秦王的爵位了,刚好可以待在京师研究蒸汽机。”
朱允炆站了起来颇为认真地说道:“大哥,我也不想去封地,和济熺一起研究蒸汽机。”
看着朱允炆一脸认真的样子,朱雄英还未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朱济熺便说道:“大哥,你就让允文和我一起吧,这一年来,都是我们两人一起查找资料,一起研究大哥说的那些话呢。”
朱雄英看着朱允炆说道:“你不想去封地了?”
“其实封地也没有什么的,我倒是想和济熺一起研究蒸汽机。”
朱允炆话落下以后,看着朱雄英说道:“只是皇爷爷当初说了,身为皇子必须要外出就藩,可我......”
看着朱允炆为难的样子,朱雄英笑道:“放心吧,只要你不愿意就藩,皇爷爷说了也不算。”
朱允炆欣喜地说道:“谢谢大哥。”
朱雄英轻轻点头说道:“但是你们要明白,想要制作出来蒸汽机,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冶炼技术,如若能冶炼出钢,那么制作蒸汽机就简单了。”
朱济熺嘿嘿一笑说道:“大哥,您也知道咱们大明的冶炼技术比较差点,虽然能冶炼出来燧发枪和洪武炮,可冶炼钢的话,程序就更加复杂了,仅仅是冶炼炉的制作就要符合要求。”
朱雄英轻声说道:“冶炼炉的事情,的确是很复杂,孤能向你保证的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地方给地方。”
朱济熺欣喜地说道:“多谢大哥。”
“何须客气,你也知道我不缺钱。”
制作蒸汽机需要克服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众所周知,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结构、调速结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其中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
这其中不管是气缸,底座,活塞还是滑阀配汽结构、调速结构和飞轮等东西都是需要逐步的去克服。
依着朱雄英的想法,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能制作出蒸汽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蒸汽机是1686年由英国人萨弗里制作出来的,随后瓦特等人又先后在萨弗里的基础上对蒸汽机进行了改造。
毫无疑问,瓦特改良蒸汽机导致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
如今是洪武十六年1383年,如果大明能提前三百年将蒸汽机制作出来的话,那么引领这个世界的将不再是欧洲人了,而是大明。
朱雄英拍了拍朱济熺和朱允炆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孤看好你们,好好努力。”
“我们不会辜负大哥期望的。”
朱雄英轻轻点头,又看着其他人说道;“以后你们有啥想法也可以和我说,只要是为了大明着想,孤都会无条件支持你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吾等多谢大哥。”
“行了,咱们都是兄弟,就别客套了。”
话说几日后,朱雄英又去了格物院一趟。
这是朱雄英南征东南半岛番邦属国归来以后,首次前来学院视察。
李敏、蔡信、杨青、陆详等格物学院的先生们纷纷出来相迎,朱允炆与朱济熺也欢喜的前来迎接朱雄英的到来。
“殿下亲临格物学院,是我们的荣幸呀。”李敏笑着说道。
朱雄英耸耸肩说道:“李大人这番话传出去了,估摸着宋先生和刘先生,还有我那岳祖父估摸着会说我偏心呢。”
“他们顶多就是羡慕。”
朱允炆与朱济熺上前行礼以后,朱雄英问道:“前几日孤已经答应了给你们提供场地与钱财方面的协助,至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告知李大人也就是了。”
朱允炆点头说道:“目前我们的团队已经征召了几个人,目前人才方面不需要了。”
朱雄英看着李敏说道:“格物学院与其他学院的性质大有不同,一定要培养学生们动脑,动手的习惯,如若制作出改善百姓们生活方面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东西,孤都不会吝于赏赐的。”
李敏点头说道:“臣一直是这样做的。”
蔡信拱手说道:“目前咱们学院的学生有在攻克水车的,有在攻克冶炼技术的,也有在攻克建筑方面的,还有一些学生在研究疏通河流淤泥,维护道路,提高造船技术等等。”
“学习的氛围挺不错的。”。
这番话落下以后,朱雄英顿了顿说道:“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吧,孤上一趟公开课。”
约莫半个时辰以后,三千多名格物学院的学生们已经组织起来了。
当朱雄英信步来到演讲台上的时候,面带温和笑意,目光扫视着这些学子们,内心里也是感慨不已,这些人将来可是都会投入到建设大明的任务之中呀。
“诸位同窗,许久未见,大家尚好?”
听着朱雄英这样的询问,学生们激情澎湃地欢呼道:“尚好,尚好,尚好......”
“今日孤呢,不讲什么圣贤书,也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谈什么锦绣文章,诗词歌赋等东西,今天就聊聊我们脚下的土地,水利,农业等,以及那浩瀚无边的大海。”
“许久以前,咱们大明一亩良田,年收不过三石,旱地的话顶破了天也是两石,这些年以来朝廷颁布了一些耕作的技术,改进了耕犁,选用良种,深耕细作,一亩地的收成较之以前多收了一石或者是两石,提高粮食收成的办法尚且还有许多,孤希望你们多去田间走走,想一想如何增收粮食的产量,让大明的百姓真正的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