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院里回来个搅家精1
这次醒来,自己是个十二岁的女孩子。
这次她叫曲囡囡。
现在是1964年。她刚从南方省回到京城一个月。
这孩子,说起来虽然不容易,但也是个本事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一个人从南方浙省农村一路辗转回到了京城。
原来,他爸爸曲明炯和妈妈盖双红都是老工作者了。她爸爸是京市人,她妈妈是南方浙省人。
俩人在工作中认识,建立了革命友谊,组成了革命家庭。在她妈妈怀着她的时候,有个出差机会去浙省,加上她妈妈也是好多年没回娘家了,就这么着,带着肚子里的她回了老家。
结果,在老家提前生产。
可是,她生完孩子半个月后,就一个人回了京城,说是她太小,一路倒车,孩子受不住,就先放在老家养着,等一年后,她或者孩子爸爸过来接。
但是,她姥姥是有着生活智慧的人啊,对她妈妈说,你把孩子放在这里,我是可以照顾他,可我年龄大了,照顾她也全靠你嫂子。
可你嫂子时间长了,也不见得高兴,不如,你把你侄女带回去养在你家,也算是给她个出路。
不然,就你侄女那样漂亮的小姑娘,又那样聪明懂事,在咱们这样的农村都糟蹋了。
这样一来,你养着你侄女,你嫂子再伺候你闺女,也就无怨无悔了。
然后,她妈妈盖双红居然就同意了。
她不方便上下倒车带自己的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却带上了三岁的侄女,回了京城。
就这样,一直到她十二岁,她那个妈妈和爸爸也没有来接她。
当然,她在姥姥家也没受到多少苛待,只不过农村养孩子也就那样,不让你饿着冻着了,就是好的。
还是一次她淘气,下午没有去上学,天气热,就在姥姥家的里屋睡着了。
等她被外间的说话声吵醒了后,才知道,京城里的那个老太太的女儿,她一直叫姑姑的那个人,来信了,而从姥姥和自己‘妈妈’谈话中知道,京城的姑姑居然是自己的亲妈。
小姑娘非常聪明。她没有吵闹,而是从窗户里跑了出去。
然后开始不动声色地找机会,终于把这些年京城那边和老家的所有信件看了一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而她之所以跟舅妈叫妈妈,那是因为她小时候看几个表弟们都叫妈妈,她也就跟着叫。
日久天长,也就这样叫了起来。
等她长大了,也没人告诉她。
等小姑娘知道了真相后,怒了。
然后,她就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回京城自己的家。
那个他们口中羡慕的高干家庭。
同时,她也要回去算账,凭什么把她扔在这个农村,还把表姐接到京城,她不服。
而这时候,小姑娘正好小学毕业放暑假在家。
前面说了,小姑娘非常聪明,她平时经常去她爸爸,也就是她大舅舅的办公室玩。
她大舅舅是村子里的大队长,那些介绍信什么的,她都知道放在哪里,也看过他舅舅给别人开介绍信的时候都写了什么。
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在几天时间内,开了三张介绍信,还模仿舅舅的笔迹添上内容。
至于钱,她自己手里只有几块钱。
于是,她就偷着拿了姥爷藏起来的私房钱。
这钱就是丢了,姥爷也不敢说出来的。
果然,她把姥爷藏起来的四十多块钱都偷出来后,姥爷天天到处找,蹲在那里唉声叹气。
当然,四十多块钱是不够的,她也在姥姥的放钱的地方拿出了四十多块钱。
她知道,姥姥非常精明,可就是对钱有点‘不识数’ 。
怎么说呢,比如头两天查好的钱,过两天再看,少了几张她也不知道,甚至有时候记错了,还说钱多了。
就这样,一切都准备好了,钱、票和介绍信。
在准备好要出发的时候,她借着做饭的机会,偷着烙了几张干饼子。
她听姥姥说过,战争的时候,那些战士就准备这种饼子,天气热也能放好几天不坏。
然后,穿上了里外两条她最结实的裤子,并在里面里面的那条裤子内侧,缝了好几个兜,把钱和票以及介绍信都分别放在了几个兜里。
就这样,自己故意把头发剪短了,脸上抹了姜水,出发了。
先是拿着介绍信,谎称自己母亲大肚子在那边等着,让自己来买票。
买了去省城的火车票。
等到了省城,她用同样的借口买了去京城的火车票。
在车上,她谁也不搭理,任何人跟她说话都不理,就把自己戴着的草帽往下一拉,闭眼睛休息。
这些经验,都是在村里听那些从部队退伍回来的老兵说的。
再加上,姥姥也经常讲古,说自己父母从前敌前敌后都工作过,一些基本的掩饰还是知道的。
所以,小姑娘就这样一路顺利并且幸运地到了京城。
然后,按照信件上的地址,找到了军区大院。
到了大院门口,一番折腾,她那未见面的爹曲明炯和妈盖双红都出来了。
当然,这时候,只能凭借着小姑娘说的老家的那些人名确认了,因为她把自己弄得像个要饭花子。
等再三确定了后,把人给领回了家。
等小姑娘洗漱好,穿好衣服出来一看,得了,不用证明了,那相貌,一看就是这家人。
小姑娘一肚子气。
回来的这一个月,谁说话就呛谁。
两口子也是心里有愧,不敢吱声,由着小姑娘挨个怼。
可是,两口子心里有愧,忍着曲囡囡。哦,对了,曲囡囡的名字,也让她特别气愤。
她从小就在南方姥姥家,打从懂事起,只听她姥姥和姥爷舅舅们都叫她囡囡,就这样一直叫到上学。
姥姥领她去报名上学的时候,人家问她什么名字。姥姥这才想起来,这个外孙女还没有名字。然后随口说,就叫曲囡囡。
她那时候也小,再说了,那时候的孩子除了吃睡就是疯玩,哪还能想起来家里的孩子都姓盖,就她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