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韩王之威

第362章韩王之威

养了二十年的猪,终于知道拱白菜,刘婉的高兴溢于言表。

“儿子,你喜欢的是哪家千金,我这就去找官家给你赐婚。”

看着老娘激动的就要站起来去找赵恒,赵衻一把将她按回了座位上。

“娘,您别急着高兴,我喜欢的那姑娘,您可能不会喜欢。”

刘婉一怔,随即保证道:“不可能,只要是你喜欢的姑娘,娘肯定也喜欢。”

这话赵衻肯定是不信的,赵盼儿曾是乐籍女子,这样的身份,她娘如果能喜欢才有鬼了。

赵衻无声叹了口气,转头看向杨淑妃、曹贤妃、李宸妃三人笑了笑:“三位姨娘,你们看这时辰也不早了。”

三人秒懂。

尽管她们对赵衻喜欢的女子很好奇,但还是很识趣地告辞离开了。

等到三人一走,赵衻才开口道:“娘,我喜欢的是一个平民女子。”

“平民女子”刘婉眉头微微一蹙,随即又笑道:“没事,只要你喜欢就好,你也老大不小了,早点成婚,早点给我生个大胖孙子。”

以她儿子如今拉拢到的势力,已经不需要靠姻亲增强实力,尽管她想让儿子找一个娘家有势力的媳妇,可没办法,她儿子不喜欢那些簪缨世家的女子。

赵衻观察了一下母亲的神情,随即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她曾沦落过乐籍。”

“什么”

刘婉大惊,噌的一下站了起来,赵衻按都按不住。

她死死的盯着赵衻,似乎想从赵衻的神情中看出,这只是一句玩笑话。

可事实却是,她儿子竟然真喜欢上了一个乐籍女子。

“不行!”

赵衻就知道会这样,讨好的笑道:“娘,她曾经也是……”

话才刚刚起了个头,刘婉便满脸怒容地打断道:“我说不行就不行,我不同意。”

她曾经也是乐籍女子,自然知道乐籍女子是什么情况,说的好听叫乐籍,其实就是贱籍,表面上看似风光,实际上连寻常百姓都瞧不起。

她儿子可是堂堂王爷,岂能娶一贱籍女子,哪怕如今已经是良人,也不绝对不行。

“娘……”

“别叫我娘。”刘婉怒喝一声,拂袖而去。

赵衻很清楚,他娘虽然曾经也是乐籍,让她同情一个乐籍女子很容易,可要让她答应让一个乐籍女子当儿媳妇,非常非常困难。

别说为妻,做妾都很难。

所以赵衻在来之前便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做好了攻坚的打算。

接下来几天,他除了去见过一面参加和谈的官员,以及找老爹赵恒聊过一次之外,其他时间都在慈元殿,对老母亲嘘寒问暖。

那殷勤献的,看得刘婉既心疼,又气恼。

堂堂皇子,文武双全的少年将军,竟然为了一个贱籍女子,做起了奴仆才做的端茶倒水。

时间转眼过去七八天,刘婉实在受不了儿子如此放低身段,态度终于有所缓和。

“你就那么喜欢那个女子”

赵衻嗯了一声:“喜欢。”

闻言,刘婉沉默许久,才叹了一口气:“娘也不是那种棒打鸳鸯之人,既然你喜欢,娘同意了,不过你父皇那里,他未必会同意。”

赵衻很清楚,他娘所谓的同意是什么意思,于是讪讪地笑道:“娘,我是想娶她为正头娘子,不是做妾。”

“你疯了”

刘婉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八度,足见其态度。

“娘,她真的很好,我发过誓,今生非她不娶。”

刘婉气急,缓了好几口气,才怒道:“你是想气死我吗”

“娘,我是真心喜欢她。”

刘婉没有说话,就那么看着他,赵衻也没再开口,一脸坚定。

许久之后,刘婉败下阵来:“她叫什么,具体是什么人”

“她曾经也就官宦之家,后蒙冤受害才沦落为乐籍女子,至于叫什么,以及其他情况,我不能跟您说,除非你答应我娶她为妻。”

赵衻又不傻,他娘可不是什么心善之人,若说出赵盼儿的具体情况,他敢肯定,今日赵盼儿就会遭遇刺杀。

刘婉哼了一声:“我答应你没有,你的婚事,要官家答应才行。”

“父皇会答应的。”

赵恒都不嫌弃刘婉曾经是乐籍女子,立了刘婉为后,赵衻有信心说服赵恒。

“你……”

一时之间,刘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一声喊声。

“娘娘。”

刘婉一下就找到了怒火的发泄口,横眼瞪了过去。

“何事”

刘公公先是行了一礼,才说道:“皇后娘娘,党项李氏派来的使团到了,官家召殿下去紫宸殿议事。”

“嗯,本宫知道了。”刘婉点点头,看向赵衻,气道:“你去吧,那姑娘的事,以后再说。”

“那儿臣先告退了。”

跟着刘公公一路来到紫宸殿,在进门的第一时间,赵衻便感受到了一道道怨毒的目光。

他微微扭头看过去,咧嘴笑了一下。

就这一笑,在对方眼里好似恶魔的微笑一般,不少人都被吓得打了个颤。

赵衻没有管他们,来到左边上首的位置。

说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北宋是以左为尊,可是官员被贬谪又被称为左迁。

今日只是来拜见赵恒,打个招呼,用书面语言就是递交国书,具体的商谈要等到之后,等到两方谈判结束,朝廷还要办一场宴会,才算是走完整个流程。

不过,赵衻可没有兴趣和党项人谈判,所以在党项人递交了国书之后,便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以为,我大宋与党项人没什么可谈的,他们要战便战,我大宋男儿顶天立地,岂是党项族的贪生怕死之徒可比”赵衻傲然立于大殿中央,朗声道:“边关异族只配在我大宋铁蹄之下苟且偷生,儿臣愿意领兵出征,灭掉定难军,收复河西失地。”

此话一出,瞬间获得了一部分武将的支持。

“殿下此言有理。”

“不错,区区定难军,我大宋弹指可灭。”

“官家,末将愿充当殿下麾下先锋大将,灭掉党项李氏一族。”

“灭掉党项李氏一族……”

一时间,一众主战派的老将和文臣群情激愤。

见此,赵恒也有点懵。

他倒是知道赵衻会闹这么一出,先给夏州的使团一个下马威有利于后面的谈判,可他却没料到赵衻会带动武将,将声势搞这么大。

好在,赵衻带动的武将虽然不少,但并非所有的武将都是主战派,再加上主和派的文臣,很快就将主战派的声音都压了下去。

各种引经据典,表示不宜与定难军开战。

本来还有些被吓着的党项使团,看见大宋朝堂主和的人更多,瞬间底气十足。

“开战便开战,就是不知道你们宋人能否挡住我党项数十万大军。”

此话一出,众人只觉眼前一,赵衻已经闪身到了开口的党项人面前。

然后,他伸出右手,一把掐住对方的脖子。

“在我大宋朝堂之上,岂有你一个异族人开口的余地。”赵衻语气淡漠,右手开始缓缓用力,将其举了起来。

随着他的发力,对方的呼吸开始不畅,脸色逐渐变红,双腿一个劲儿蹬着。

“住手。”

赵恒大急,赵衻却恍若未闻,右手猛地一用力,硬生生扭断了对方的脖子,然后像是扔破布一样的,扔出了紫宸殿。

一时间,整个紫宸殿针落可闻。

不管是党项使团,还是朝中的朝臣,全都呆愣在了原地。

过了一会儿,众人才回过神来,其中党项使团的主使当即怒喝出声。

“赵衻,你……”

赵衻一个眼神扫过去,让他后面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这人赵衻也认识,是李德明麾下的牙将王旻,之前在边关打过不少交道。

“王旻,你也想死”

面对赵衻的喝问,王旻屁都没敢放一个,因为他很清楚,赵衻那是真会动手。

“说说吧,你们来我大宋要谈什么”赵衻是明知故问,因为党项人要提的条件,他一清二楚。

总结起来,大致就是三点。

第一,废除之前签订和平条约,取消岁贡。

第二,归还前两年占据的两州之地。

第三,反向索要岁币。

至于具体要多少,赵衻倒是不知道,他只知道这种丧权辱国的条件根本没必要谈。

王旻一看赵衻的架势,他哪还敢说出自己一方提出的苛刻条件,支支吾吾道:“这……这……”

“这什么这,本王让你说。”

王旻一脸为难,可他心里也很清楚,不说不行。

于是,王旻省掉了最后一条,只将前两条说了出来,而且言辞相当委婉。

大致意思就是他们现在已经归顺大宋,属大宋治下,不应该是额外给予岁贡,而大宋作为天朝上邦,应该给与他们支持,所需要的支持便是那两州之地。

听过王旻的条件,主战派态度缓和了不少,赵恒和主和派的官员更是十分满意的,毕竟天朝上邦这个称谓,实在是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去了。

唯有赵衻一脸嗤笑,淡淡道:“回去告诉李德明,他是什么心思,本王一清二楚,每年的朝贡只会增不会减,更别说免掉朝贡。

别以为你们暗中联系辽国,本王不知道,本王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清楚,你们若是敢联合辽人入侵我大宋,本王拼得放弃抵抗辽人,也要先灭了你们夏州。

回去告诉李德明,他若胆敢再觊觎那两州之地,本王不介意再去边关吃两年苦,到时,本王要的就不是两州之地,是让你整个党项一族鸡犬不留。

大宋没有给异族狗崽子的饭食,带上你的人,滚!”

听到带着浓浓侮辱之意的滚字,王旻没有丝毫怒气,反而长松了一口气。

“是,殿下之言外臣一定带到。”

言罢,他又朝赵恒行了一礼,才带着其他人退出紫宸殿,却不想被赵衻给叫住了。

“本王说的是滚。”

一个使臣实在受不了了,色厉内荏道:“韩王殿下,你别太过分,我……”

“你想死吗,闭嘴。”王旻低喝一声,一脸谄媚的笑道:“韩王殿下,我们这就滚,这就滚。”

然后一行五人,真就滚出了紫宸殿。

这一幕,让赵恒和朝堂众臣震惊不已。

他们都知道赵衻边关大败定难军,把定难军吓破了胆,但没有亲自见到,终究难以体会,而此时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韩王之威。

突然,殿外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紧接着,就是激动的喊声。

“韩王殿下威武。”

殿外的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殿内的朝臣,虽然没有想禁军那般大吼大叫,但每个人都流露出了激动的笑容,哪怕主和派的官员也一样。

赵恒高坐堂上,看着下方的儿子,满脸的骄傲,随即神情一敛,责问道:“韩王,朕让你主持谈判,是让你这样谈吗两国交兵都不斩来使,你此举置我大宋颜面于何地”

“父皇,您就说爽不爽吧”

“爽,当然……咳咳。”赵恒赶忙以咳嗽止住后面的话,有些担忧道:“他们不会真联合辽人出兵犯边吧”

真怂啊。

赵衻叹了口气,无语道:“父皇,您放心吧,李德明不敢,要不是他最近两年老实,您又不敢对他出兵,血衣军都已经将定难军灭了。”

赵衻的话仿佛有魔力一般,一下就让赵恒悬着心安定下来,笑骂道:“你小子,怎么跟朕说话呢。”

赵衻呵呵一笑,沉吟道:“西北边的党项人现在不足为虑,倒是辽人那边有些麻烦,李德明敢明目张胆派使团前来我大宋打劫,恐怕辽国那边会有动作。”

如果说党项人只是疥癣,那么辽人就是心腹大患。

朝野上下,大部分人都对辽人充满了畏惧。

所以赵衻这话一出,又让赵恒和主和派官员忧心起来。

而这时柯政站了出来,给大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官家,老臣以为,辽人暂时不会撕毁盟约,不过以防万一,老臣愿往边境镇守。”

赵衻正要说话,却被赵恒抢先了一步:“爱卿老成持重,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朕允了。”

早就对柯政厌烦了,现在柯政自请去边关,赵恒自然乐得顺水推舟。

不过柯政是文人,让一个文人镇守边关实在不像话,所以赵恒又挑了一位主战派的老将,商议了一番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犯边一事,才宣布散朝。

这次赵衻没有再去慈元殿,而是跟着柯政和一众武将出了宫。

皇宫外,双喜和刘晟已经在车架旁等着了。

他们不知道赵衻什么时候出宫回府,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宫外守着。

早上来,晚上回去。

“见过诸位大人。”

二人先是给诸位朝臣行了一礼,才转头看向赵衻道:“殿下,咱们回府吗”

“不回,去悠然居,给老师和折老将军践行。”

没错,抢到镇守边关的,是折氏一族的人折御铵,是天波府杨家折太君的族兄。

眼下,杨家将是抵御辽人的主力军,与杨家有着姻亲关系的折家人坐镇边关,是最合适的人选。

除了柯政和折御铵两位上了年纪的之外,还有杨家的杨文光,以及曹家的几位年轻人,也会去边关。

所以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赵衻提议大家一起去悠然居聚聚。

毕竟此番一别,没有个三年五载,只怕难以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