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宋朝特色,不宜起兵锋
第361章宋朝特色,不宜起兵锋
“赵娘子,其实我除了叫赵承宗之外,还有一个名字,赵衻。”
赵承宗是赵衻混迹东京时用的化名,在钱塘的时候,也是这么跟赵盼儿她们说的叫赵承宗。
但他并没有骗赵盼儿,因为他现在的确字承宗。
事实上,赵盼儿也没感觉到欺骗,她只感到了震惊。
“赵衻是我知道的那位赵衻吗”
赵衻笑了一下:“嗯,不出意外的话,你听说的那个赵衻应该就是我。”
“你……你是韩王殿下”
赵盼儿不是没想过赵衻是赵氏皇族子弟,但根本没敢将赵衻往那位跑去边关当兵的皇子身上想。
无它,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今韩王殿下实在太耀眼了。
单单是十三岁考中进士,就让无数人为之震撼,更别说后来还跑去西北边境,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建立了一支大军,关键这支大军还将祸害西北边境多年定难军打的溃不成军。
一时间,赵盼儿呆愣在了当场。
没办法,这个身份给她的冲击,委实是不小,甚至远在之前的表白之上。
还是那句话,赵衻对她有意思,她或多或少能感觉到,多少有点心理准备。
可韩王这个身份,她却是一点都没有心理准备,就那么怔怔地看着赵衻,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赵怀恩走了进来。
他先是看了眼赵盼儿,才压低声音道:“家主,官家召您进宫觐见。”
赵衻点点头,对愣神的赵盼儿道:“赵娘子,赵娘子。”
喊了两声,赵盼儿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慌忙的行了一礼,比之往昔恭敬太多太多。
“民女拜见韩王殿下,殿下请吩咐”
赵衻扶起赵盼儿,装出一脸苦涩的模样:“赵娘子,你我之间,非要如此吗就算你不答应我,我们也还是朋友嘛,还有我说过想娶你是真心的,你再考虑考虑。
不过你放心,我不是那种强人所难的人,如果实在做不成夫妻,我不会强迫你,我们依旧是朋友,现在我要进宫,过几日再来看你。”
“恭送殿下。”赵盼儿行礼。
对于赵衻的话,她自然十分动容,可她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赵衻之间有多大差距。
她呆呆望着赵衻离去的背影,心里非常非常的乱,乱到她都没心思去找欧阳旭了。
这边赵衻出了门,目光就朝刘晟和双喜扫了过去:“你们胆子不小啊,竟敢拿本王来打赌。”
因为之前有过敲打,现在又听赵衻这么一说,吓得双喜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殿下恕罪。”
刘晟稍微好一点,但也心虚不已:“殿下,属下……”
“行了,你们两个输了,记得给怀恩银子。”赵衻开口打断了他的话,看向前来宣旨的内宦:“刘公公,带路吧。”
“殿下这是……没在意”刘晟有些不确定的问赵怀恩。
“自然,家主没那么小气,而且家主今日本就没想过赵娘子会答应。”
事实上正如赵怀恩所说,他今日过来找赵盼儿表白,根本就没想过赵盼儿答应,只为了在赵盼儿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此时此刻,刘晟终于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整个韩王府中,最了解赵衻的人不是奶娘秀茵,也不是从小就跟在赵衻身边的双喜,而是王府大管家赵怀恩。
“以后再也不跟你打赌了。”
起码有关于赵衻的打赌,他肯定不会再跟赵怀恩赌。
赵怀恩淡淡一笑:“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赶紧跟上。”
宋朝的皇宫比较特殊,贯穿了五代十国,是仿照洛阳宫殿紫微城的模式,跟以后的故宫肯定没法儿比,但依旧是高大巍峨,雄伟壮阔。
皇宫的正殿叫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庆典北侧是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以及接待外来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在紫宸殿西北方向,是文德殿,平时皇帝处理完早朝,都会在此殿休息,或召集重臣在此开小会,因此文德殿又有内朝之称。
刘公公带着赵衻来文德殿,站在殿外等了一会儿,殿内便响起了内监的呼喊声,明明是尖厉的嗓音,却喊出了惶惶正大的意味。
“宣,韩王觐见。”
赵衻听到之后,立刻整了整衣袍,跟着刘公公大踏步走进了文德殿。
来到大殿中央,赵衻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见过几位大人。”
“皇儿免礼。”
赵衻抬起头,面向皇帝赵恒,赵恒的面容不算苍老,一身华贵的服饰,正襟危坐,脸色显得颇为难看。
很显然,刚刚应该是被几位大臣给喷了。
不得不说,北宋的历任皇帝,对臣子还是非常宽容的,尤其是对读书人,除非是特大的罪过,否则最多也就是流放,不会危及到性命。
他爹赵恒这一代还不算什么,到了下一代的仁宗皇帝,更加宽仁,宽仁到连自己的皇子都保不住,这都已经不能说是宽仁,而是懦弱。
被文官欺负到头上的皇帝,历朝历代都没有几个,而宋仁宗绝对是排在前三的存在。
不等赵恒开口,柯政便开口道:“韩王殿下,刚刚西北边关急报,夏国派出了使团前来东京商谈岁币一事,如今使团已在路上,你可知晓”
在唐朝末年,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一族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于淳化元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了河西走廊诸州,所以柯政口中的夏国,其实党项一族占领的河西走廊。
赵衻点点头:“知道,我听说李德明联系上辽国,准备取消我们之前谈的朝贡。”
李德明也就是现在夏国王,定难军的首领,他在历史上算不得有名,但他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儿子,那就是后来的西夏国国主李元昊。
此前在战场上,他还跟李元昊较量过一次,可惜……如果不是有人挡下了那必杀的一枪,李元昊现在坟头上的野草都应该三丈高了。
案前赵恒一脸忧心:“不错,所以急召你进宫,就是有一事想听听你的建议,夏州的定难军最近又有复起之势,你曾击溃定难军,收复两州之地,依你之见,我们大宋该如何应对党项李氏”
赵衻虽在东京,但整个西北边境其实是牢牢掌握在他手中的,从西北边境传回东京的消息,除了需要八百里加急的大事之外,他甚至比朝堂都还要先知道。
而定难军起复一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父皇,您真想听我的意见”
赵衻很清楚朝野上下的尿性,所以对于定难军复起一事,其实是他故意为之,只有让定难军复起,才能让大宋朝野有危机感。
“但说无妨。”
“父皇,儿臣觉得,定难军常年与辽国勾结,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其用兵,一举将其覆灭,否则他们就会犹如野草一般,见风而起,若父皇要对定难军用兵,儿臣愿意为先锋大将。”
赵恒都还没开口,柯政就直接反对道:“不行。”
赵衻扭头看过去:“老师不赞成出兵”
作为朝中的主战派,柯政自然是赞成出兵:“不不不,老臣只是不赞成殿下领军,殿下贵为皇子,须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朝堂之上不只殿下会打仗,老臣看殿下麾下那位李将军就不错,接连挫败了定难军的犯边。”
没错,在最近两年,定难军发起过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但都没有在李君信手中讨到便宜,反而还吃了些亏。
现在李德明敢派使团前来商议取消朝贡,大概是因为他急调了一万血衣军回来,以及辽国那边应该给出了什么许诺,让李德明认为自己又行了。
“嗯,我对李将军还是很信心的,我不去也可以。”
眼见着一师一徒好像就要定下来,在场的几位主和派自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然后,主和派就和柯政吵了起来。
吵得让人有些头疼,赵恒当即怒喝一声。
“行了,别吵了。”
殿内再次安静下来,赵恒难得硬气了一回的骂了两句后,才看向赵衻:“你的心思朕知道,但若是对定难军用兵,辽国定然不会坐视不理,澶渊之盟才过去十几年,我大宋好不容易才安稳下来,不宜再起兵锋。”
赵恒的这一番话,赵衻并不觉得意外,他爹如果有雄心的话,就不会严令西北边境的血衣军只守不攻。
而且不只是他爹如此,后来的皇帝也都一个鸟样。
用一个字就能形容。
怂!
不宜起兵锋,算是大宋一朝的特色了。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父皇,须知没有永久的和平,只有绝对实力才能给我大宋带来安稳,商谈而来的和平不过是空中楼阁,一触即碎,儿臣还是那句话,我大宋的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枪炮的射程之内,只有灭掉定难军,才能保我大宋西北安稳,何况以收复河西走廊失地的功绩,父皇也勉强够资格去泰山走一遭了。”
去泰山封禅,是赵恒心心念念的事情。
赵恒一下就心动了,呢喃道:“出兵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差点被你小子给套进去了,出兵绝对不行,起码在两国商谈之前,不行!”
“官家圣明。”
几位主和派当即奉上了马屁,赵衻扫了他们一眼,望向赵恒,无语道:“父皇,既然你已经有决定和谈,那还叫我来干什么”
赵恒眼睛一瞪:“怎么,我现在是叫不动你了”
“那倒没有,您是我爹,我哪敢不听您的话啊。”
听到爹这个称呼,赵恒态度一下软化了下来,笑道:“召你入宫,除了想听听你的意见,还有便是商议和谈一事,你对党项人熟悉,和谈一事交给你处理。”
“让我处理和党项人谈”赵衻一愣,一脸玩味的笑道:“您就不怕我把和谈,谈崩了”
柯政低着头,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谈崩了才好呢。”
如果说对辽国用兵,他还要考虑考虑,甚至可能反对。
但对于夏州的党项人用兵,他是一百个支持。
因为赵衻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夏州的定难军在血衣军手中,就是一个玩物而已。
柯政的声音并不小,明显是故意为之。
赵恒冷哼了一声,倒也没有指责什么,只是对赵衻说道:“朕相信你不会因为个人想法,让大宋陷入战火之中,而且你如果谈崩了,太子之位,朕就要再考虑考虑了。”
储君之位,空悬已久。
在柯政回京之后,再次提出了立储一事。
而这个储君的人选,自然便是赵衻。
赵恒最近其实也在考虑立赵衻为太子的事情,而且已经放出了一些风声,试探朝臣们的态度。
也就是,赵衻再迈出一步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这话说的,好像我很稀罕当太子,以后坐您那个位置一样。”赵衻白眼一翻,一脸嫌弃道:“当皇帝那么累,狗都不当好吗”
众人闻言,全都呆愣在了当场,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然后,齐齐偷瞄了赵恒一眼。
赵恒像是没听清一样,愣愣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当皇帝那么累,狗都不当。”
“放肆!”
赵恒怒了,拍案而起,指着赵衻的手都在发抖:“你你你……给朕滚出去。”
“是,儿臣告退。”
赵衻行礼,退出了文德殿。
没有出宫回府,而是转道去了后宫。
慈元殿。
赵衻都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的玉石碰撞之声。
皇后刘婉、杨淑妃、曹贤妃、刘宸妃四个女人,正坐在牌桌上打麻将打的兴起。
看见赵衻进来,刘婉先是愣了一下,扔出一张牌之后,才开口道:“唉哟,这不是我们的大忙人韩王殿下么,您怎么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太婆了。”
赵衻一脸讨好的笑着,来到刘婉身后,一边给她揉肩,一边说道:“娘,你漂亮着呢,一点都不老,您要是跟孩儿一起出门的话,别人保准以为您是我姐姐呢。”
刘婉顿时笑了起来:“你啊,就会哄我高兴。”
杨淑妃接过话头,乐道:“殿下这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不过听殿下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姐姐最近还真是容颜焕发了,看起来跟二十岁的小姑娘差不多,是不是有什么秘方啊”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就是这孩子前些日子捣鼓出来一些美容养颜的方子,我用了一段时间,感觉确实不错。”
只要是女人,就没有不爱美的。
听到刘婉这话,刘宸妃当即问道:“真的吗”
杨淑妃则笑道:“刘姐姐,大家情同姐妹,你这样可不好。”
“怪我,怪我,主要是我想着先试试有没有效果。”刘婉一脸理亏的模样,喊道:“翠微,去将殿下给本宫的方子抄录三份,给三位娘娘送来。”
“有韩王殿下这么个孩子,姐姐真是好福气啊。”曹贤妃说着,看了眼赵衻,眼神中闪过一抹可惜,最后笑道:“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家姑娘。”
“还便宜哪家姑娘,他连……”
“娘,我有喜欢的姑娘了。”
此话一出,刘婉的抱怨戛然而止,猛地扭头看向儿子,一脸错愕。
“你说什么”
“我说我有喜欢的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