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非议与力挺
张霸入主朝政之后,大刀阔斧。
一棍子下去,杀了很多人。真是双手沾满鲜血,王座前方,尸骸遍野。
当然,死的多是汉室忠臣。
张霸也迁移走了弘农杨氏,使得弘农郡再也没有一个杨家人。
但对普通的世家,其实动的不多。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很多还在朝中做官。
当然,他们没有实权,多是闲散官,看热闹,议论议论时政的。
比如蔡瑁。
他们也因为畏惧张霸权势,很多事情不敢出头,不敢说。
这些年张霸用王朗、张昭等人,也还有延用孝廉、茂才制度,在各郡选拔人才。
也有三公征辟。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张霸这是挖所有世家的根啊。
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子子孙孙,都没有办法当官了。
这如何受得了?
倒也没有人串联,但很多个人上书朝廷。
说什么的都有。
比如。
这大汉朝取士做官,有几百年的制度,稳定、运转良好。大将军一遭更改,恐怕会动摇根基啊。
根基一旦动摇,那汉室就无法中兴了。
又比如。
世家有德,而寒门多阴险狡诈之辈。直接科举取官,恐怕不妥。
还是应该先品评人物,调查士人的德行、才学,这才好录用为官。
官员,才能是德才兼备的。
也才是股肱社稷之臣。
也有人曲线救国。直接骂张霸身边有小人作祟,比如那陈宫、戏志才、荀攸,胡乱出主意。
这是祸国殃民的虐政啊。
大将军,你不能这么干。
张霸在朝中的势力,都已经稳固成这样了。对外又屡屡获胜。斩将夺旗,诛杀诸侯,所向无敌。
威风无二。
但还是有这么多人站出来,不要命的上书朝廷,议论科举,抨击科举。
可以想象,张霸干的这个事情,有多么的遭世家的恨。
当然。
张霸的支持者更多。有的人是想攀附权势,有的人则是寒门出身,感同身受。
有的人则是觉得科举不错。
有的人干脆就是张霸的家奴。
太学生更是汹涌澎湃。
数万太学生啊。
狂欢了都。
虽然。
虽然他们没有参加这一次随骑,前往并州参加头一次科举。他们如丧考妣,肝肠寸断,甚至有人都呕血了。
但是他们全心全意支持这一次科举。
希望啊。
有一必有二。
这一千随骑是前辈,他们是后辈。只要这一次搞成了,下一次就有机会了。
我们数万太学生,都有机会。
都想参加科举。
整个洛阳人口也才数十万,太学生就有数万了。再加上那些寒门士人,穷酸读书人。
这一股势力,可比世家大族的势力强大太多了。
而且他们是张霸政策的支持者,不怕。
无数人串联在一起,上书赞同科举,并抨击那些世家大族。
有太学生直接称赞张霸,大将军啊,这是千古仁政,哪怕是让我抛头颅,洒热血,我也支持大将军。
然后话锋一转,谁敢反对?我与反对的人拼了。
又有寒门士人上书说:“朝廷有大将军,乃河东张氏,真圣人也。”
“才能德望远超前大将军梁冀、何进。”
“科举之事,必定光耀千古。”
又有寒门官员上书说:“自从灵皇帝、桓皇帝后,大汉颓败,四方叛乱。”
“我大将军中牟侯,展其羽翼,辅佐汉室,朝纲再振。”
“事实证明。我大将军、中牟侯,睿智明断。”
“我赞成科举。”
总而言之。你反对,我赞同。
世家大族、
寒门官员与太学生、寒门士人联盟,分作两派,因为这件事情而吵的不可开交。
这个事情,愈演愈烈。
以至于张昭、关羽、王朗这些宰相,觉得朝廷应该下场了,明确是非。
才能平息动荡。
稳住朝局。
大将军长史张昭,入永乐宫见太后。
温暖的寝宫内。
双方相隔屏风而坐。张昭身穿朝服,正襟危坐。
何太后的肚皮越来越大了,身材愈发丰满动人了。她坐姿随意,神色慵懒,懒洋洋的听着张昭的禀报。
对于这个事情,何太后并不关心。
这朝廷都是张霸的。
他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而且从私情上来说,何太后也不喜欢那些世家大族。
听完后,何太后抚摸着自已圆滚滚的肚皮,对张昭说道:“就以皇帝名义下诏,赞同科举。”
“平息事端。”
“另外。张公。大将军什么时候回来?”
何太后眼波流转,十分想念张霸。这死鬼。一出门就好几个月,还来了一次孤军深入关中。
真是吓死人了。
等他回来,打他屁股。
惩罚他。
张霸的闺房之乐,玩的很花。何太后一想到过往种种,便是眉目含春。
波涛荡漾。
好个想男人的妇人。
“是。”张昭先是躬身应是,然后从容回答道:“出征之前,大将军是想平并州再回军的。”
“但是兵势变化。现在并州情况复杂。大将军可能平了晋阳回来,也可能是夺取了河套再回来。臣也不知。”
何太后绝美的脸蛋上,露出失望之色。
肚子里十分嗔怪。
她当然不会表现出来,只是点头道:“嗯。”
张昭也只是来禀报一下,得到许可之后。他便告辞离开了。
何太后也乏了。便在宫女的搀扶下起身,扭着肥臀肥肚子,回去床上休息养胎。
随着皇帝诏书下达,这件事情就定下了基调。
大将军是对的。
于是。仿佛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落下一尊玄武。顿时波涛平息,海浪不存。
大海之上,风平浪静。
这当然不是皇帝的权威,而是大将军中牟侯张霸的威望。
有镇压一切声音的威望。
而这个事情。当然也不是完全、彻底消失了。
世家大族内心是不服的,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跳出来。
除非张霸一直赢,一直赢。
赢到坐稳天下,赢到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朝廷官员的主流。
科举很重要。
晋阳之战也很重要。科举要圆满。
晋阳之战,也得圆满。
而晋阳城的白波,快撑不住了。
守城虽然有优势,但也是需要承受相当大伤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