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章 出击!破开僵局的曙光

说到古代军阵,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排列整齐的方阵、圆阵、锥形阵、雁形阵那些,却不知道这些阵形只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皮毛,后续的阵形变化才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迁徙中的鸟,一般会结成群体,且在迁飞时形成固定的队形。一般有人字形(也就是俗称的雁形)、一字形和封闭群。

其中,一字形队又分为纵一字和横一字形两类。

这种方式的结群中,鸟类之间是有相互关系的,有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

迁飞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可以有效的利用气流,减少迁徙中的体力消耗,领飞的鸟儿在体力衰退以后,就会飞到后面休息,然后原本在其身后,体力相对充盈的鸟儿就会顶上前去,接过领飞的任务。

古代军阵也有着相同的功能,可以透过阵形内部的人员位置变换,使军队的战力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程度。

但是,古代的军阵变化并不单单仅有这样的功能。

透过人员的快速走位,还能对敌人进行切割,甚至形成局部性以多打少的局面,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人员在进行位置变换时所使用的步法。

是的,没错!就是步法。

武术界历来就有【拳不传步,传步打师父】说,可见步法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把拳脚练得再好,如没有灵活的步法,则难以接近对方取得有效的打击。

故,常言道【百练不如一走】,灵活多变的步法,既可使对方凶猛的攻势化为无有,又可出奇制胜,转危为安。

另外,在前进、后退、左闪右躲的移动中,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定平衡,这就需要有正确、科学的步法动作,这样才能达到【步到手到,出招见效】。

拳脚如此,兵器亦然。

古代军阵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其士卒可以透过特定的步法进行位置的移位、补位,并借着错位的过程中,对敌人进行连续性的打击,对敌人形成局部性以多打少的形势。

然而,越是厉害的军阵,其阵形变化也就越多,但其训练和指挥的难度也就越高,不是什么人都有办法学习和掌握的。

在有兵法传承的情况下尚且如此,何况是在没有兵法传承,从无到有地整出一套军阵?

此时的高顺在还未成长到其巅峰状态下,就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尝试,可见其练兵天赋到底强大到了什么程度,而这也是沐云明明有能力自己培养出一批所谓的练兵大家,却还是想着要把高顺给纳入麾下的原因所在。

在掌握八门金锁等谋略之施展,究竟需要哪些阵形以后,高顺就照着张辽所讲述的引导之法,进行人员的移转调度,一步一步地推演了起来。

这个过程很是繁琐,但问题并不是很大,所以高顺在短时间里面就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没有施展谋略的情况下,透过小规模的人员操演,复现了这些谋略的效果。

只是,随着人数规模的提升,透过阵形变换的方式复现谋略的效果之难度,也跟着呈几乎的方式增长,可其效果却呈阶梯式地下跌。

高顺试验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掌握其中的人员配比。

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只能说他们的想法具备成功的可能性,真正的问题和难点还在后面。

敌人可不会傻乎乎地站在原地,看着你进行阵法的变换,如何让士卒在实战中一边进行攻防,一边完成身体走位,使阵形彻底施展开来,便成了其中的关键。

然后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就轮到士卒们在走过过程中的配合问题了。

怎么进行走位,怎么进行配合,需要联防的时候怎么做,需要夹攻的时候又该怎么做,诸如此类种种,不胜枚举。

也就高顺这种拥有一定的军事基础,练兵天赋又特别爆炸的人,才有办法在短时间里面将其理顺,并建构出一个又一个战术套路。

张辽虽然在练兵一道上也颇有建树,可要和高顺这种牛人相比,终究还是差了许多,这一连串的操作看得他瞠目结舌,不知道他到底该说些什么才好。

不过,张辽虽然做不到高顺这种依照需求无中生有的程度,在高顺将大体框架建构起来以后,照着高顺的规划帮忙进行操练,张辽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布、张辽和高顺做了简单的分工,吕布负责传授士卒武艺,让士卒熟悉钩镰枪的使用,张辽负责完成士卒们的战术配合之操练,至于高顺的部分,则在阵形变换的操演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由于他们操练的士卒,都是从并州军里挑选出来的精锐,基础可谓相当地扎实,所以吕布三人操练起来,难度并不是很高,时间基本上都消耗在熟悉武器的使用和阵形变换的走位上面。

也正因如此,吕布三人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整支新军看上去就有了这么一点儿伐罪军的意思。

照着高顺的估计,这支新军应该再训练他个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他们所预期的高度,可是吕布却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拉着新军上战场的意思。

高顺拗不过吕布,只好拉着张辽一起给吕布当副将,然后和吕布一同领着刚完成初步训练的伐罪军出击。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鲜卑确实挺强的,哪怕大汉帝国已经建立好若干城镇作为支点,令远征军得以维持较高的战力,可在鲜卑缓过劲儿来以后,还是硬生生地挡住了大汉帝国攻势。

要不是大汉帝国与南匈奴的夹击来得太快太突然,让鲜卑顾此失彼,不得不收缩战线,利用空间换取时间,大汉帝国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深入到当前的位置,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当双方都做好了准备,战场的烈度顿时便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鲜卑的八部军就像牛皮糖一样,死死地缠着大汉帝国的远征军。

当大汉帝国的远征军一离开据点城镇,他们就会绕过大汉帝国的远征军,然后对这些据点城镇发动进攻。

可当大汉帝国的远征军选择回援,他们又会跟在大汉帝国的远征军后面追打。

重点是,当大汉帝国远征军准备回过头来跟他们硬碰硬的时候,他们又会立刻远遁。

这还不打紧,当大汉帝国远征军深入鲜卑疆域并选择驻守时,他们还会从四面八方汇聚,然后对驻守的大汉帝国远征军轮番骚扰,迫使大汉帝国远征军不得不撤回据点城镇。

鲜卑仗着他们没有固定的聚落,而使用的这种无赖打法,打得大汉帝国远征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很是憋屈。

然后,在僵持了几个月的时间以后,大汉帝国终是迎来了破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