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3章 苏,我名字,就是闪电

    后程开始。

    考研的不仅仅是极速。

    如何维持极速。

    如何让后面减速减少,成了关键盘。

    这里。

    苏神的确是进入了博尔特的猎杀领域。

    但……

    这也不是没有预料。

    毕竟博尔特这里,历来都是蓝星第一。

    这个时候,能量传递与转换效率,成了苏神的选择之一。

    他要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与能量传递,来延迟极速的衰减。

    在百米短跑中,运动员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作用于地面,地面反作用力则将能量传递回运动员身体。

    当运动员蹬地时,肌肉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地面反作用力,一部分能量用于增加运动员的动能,使身体获得向前的速度,另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等。

    这个时候精确调控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能够优化能量传递过程,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

    使更多的能量有效地转化为运动员自己的前进动能。

    就比如现在。

    苏神就想要合理的蹬地角度和力量大小,来使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更接近运动员前进的方向,从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其次是关节与肌肉的能量储存与释放。

    因为……

    关节和肌肉在与地面反作用力相互作用时,也起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作用。

    当运动员的脚着地时,关节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肌肉被拉伸,这一过程中储存了弹性势能。

    随后,关节迅速伸展,肌肉收缩,将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

    与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能量相结合。

    共同产生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

    利用好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技术,运动员自己就能够更好地控制关节的屈伸和肌肉的拉伸与收缩时机。

    就能更好提高能量储存和释放的效率。

    进而增强地面反作用力。

    为提高速度提供更多能量支持。

    其次就是身体姿态与运动轨迹的优化。

    借助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和运动轨迹。

    用合理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可以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保持在合适的高度,减少不必要的上下起伏,降低能量消耗。

    侧向地面反作用力的精确控制能够使运动员保持直线运动轨迹。

    避免因身体偏移而增加额外的路程和阻力。

    其次优化的身体姿态和运动轨迹有助于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

    减少空气阻力对运动员的身体跑道影响。

    使运动员在相同的动力下能够获得更高的速度。

    苏神已经做的很好了。

    兰迪也认为,苏神在实战里面发挥到这个程度已经做得很不错,毕竟他可没有办法在训练中做到如此程度的发挥。

    因为训练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给他产生这样的实战刺激。

    可即便是这样。

    好像依然是……

    有些顶不住愤怒的博尔特。

    博尔特这个时候很恼火。

    这种恼火的情绪是已经完全没有过的。

    因为他今年。

    已经完全没有借口了。

    如果再赢不了。

    那他自己的自信心都会受到挫折。

    所以博尔特今年如此的努力和自律。

    也是为了让自己不要自信心受创。

    不然的话。

    后面对于他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点,米尔斯在去年伦敦之后,已经渐渐发现了。

    他发现,突然之间战力就飙升,达到人类极限的博尔特。

    的确优点很多天赋更是数不清。

    也道不完。

    但就是有一点。

    这一点之前连他自己都有些忽略。

    那就是博尔特的精神世界。

    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强势。

    即便是09年面对那样的局面,一群人联合围剿,他其实也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起码拥有一米多以上的余量。

    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没有被真正的威胁过。

    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很强烈的威胁。

    其实放在别人身上。

    那都是拉爆。

    只是放在博尔特身上。

    好像显得没那么离谱了而已。

    那是因为他拉爆别人的场景太多。

    拉爆别人的距离太宽太大。

    突然一下子受到一丁点的挑战,这种领先优势没有那么夸张了。

    都会让人觉得他是不是受到了威胁和刺激。

    其实。

    在短跑领域里面。

    你拉到一米以上,他就是大幅度干掉了。

    说一句拉爆,一点问题都没有。

    何况博尔特这样的极速,他超越你0.1,事实上的差距可比1米还要大。

    只是平常方便计算都取了0.1大概是三个神位,大概是一米左右。

    但其实对于他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来说,0.1秒……

    其实是个巨大的差距。

    何况。

    他还不止拉开了和后面0.1秒。

    那你说这个所谓的刺激。

    所谓的压力。

    到底给了还是没给?

    你要是放在别人身上。

    放在以前的奥运会冠军或者世锦赛冠军身上。

    就问问你这拉开了0.1秒还有多。

    会不会是叫做拉爆呢?

    的的确确就叫做拉爆。

    只是大家习惯了博尔特大开大合。

    每次都是大幅度领先。

    这反而显得他领先个一米多。

    好像没那么明显。

    好像陷入了苦战。

    其实。

    苦战个屁。

    对于其余的运动员来讲。

    这就已经是拉爆了。

    是超级表现。

    是超大幅度的胜利。

    是碾压。

    所以。

    博尔特真正意义上受到威胁和挑战的刺激。

    米尔斯认为。

    也只有去年的伦敦。

    也正是因为突然出现在了奥运会赛场的决赛上。

    才会打了博尔特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也算是打了米尔斯一个措手不及。

    米尔斯也是完全没想到。

    苏神会在奥运会决赛赛场上突然连续爆发。

    连升三级。

    连9秒60这一道以前只有博尔特能够越过的速度之壁。

    也被他在奥运会赛场第一次冲破。

    这才是和博尔特真正意义上拼到最后。

    才有分出胜负的战斗。

    这一点巅峰博尔特可从没有经历过。

    所以博尔特的心性不能说软弱。

    但是也肯定不是那种最顶尖。

    如果他的对手也不是,那还好说。

    还是在比身体天赋。

    米尔斯认为博尔特就有赢的可能。

    毕竟比纯粹的天赋。

    他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越博尔特。

    一个都没有。

    可如果要比战到最后的意志对抗。

    那这一点不能说是博尔特太弱。

    只能说博尔特这一些经验累积的太少。

    导致他没有可能和从底层一路杀出来的苏神。

    拥有大量极限对抗的例子。

    所以即便是米尔斯。

    也并不想要博尔特陷入这样的处境。

    这一定会影响博尔特的精神状态。

    毕竟这一点。

    博尔特自己都很清楚。

    他在这方面的经验。

    完完全全比不上这一个东方朋友。

    所以。

    这方面和苏神去争。

    他根本就不占优势。

    博尔特从去年之后就算嘴里不说,他的心里也已经开始把苏神这边的砝码放得越来越重。

    所以。

    博尔特。

    忍不了自己今年都大幅度进步了。

    却还是处在后面。

    这样一个尴尬的场面。

    他真的忍不了。

    在各种情绪的调动下。

    他终于在比赛场上爆发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愤怒感。

    而这。

    对于以往跑动没有情绪的博尔特来说。

    至关的重要。

    苏神快速招架。

    这就是高手对招的后期了,现在进入了人家擅长的领域,必须要好好应对才行。

    一个不小心。

    前面累积的优势。

    很可能就会。

    满盘皆输。

    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术的核心是——运动员通过精确控制自身动作,优化三个维度地面反作用力的利用。

    涉及下肢关节协同、肌肉收缩控制和身体重心转移。

    尤其是进入了后程后。

    技术节点的冲击,至关重要。

    博尔特的确是太猛。

    不全力以赴,是不行的。

    即便是第一次实战化,也要做了。

    因为。

    有一点苏神坚信。

    那就是到了这个时间段上。

    博尔特想要把一些高级的技术核心实战化。

    这也是头几次。

    甚至也是第一次。

    因为……

    他们都没法子在训练中有这样的感受。

    无法在训练中调动所有。

    那么比拼的。

    其实就是两个人。

    现在在实战中快速转化技术的能力。

    都没有别的选。

    都需要对方帮助才有机会极限中转化。

    那么……

    其实反倒是公平的。

    就看看是谁。

    更加能拿得下谁。

    下肢关节协同!

    苏神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协同运动对地面反作用力的产生和调控起关键作用。

    在蹬伸阶段,髋关节伸展带动大腿后摆,膝关节快速伸直,踝关节跖屈,形成强大动力链。

    以苏神自己为例,进入后程后下肢关节的协同配合极为精准。

    如果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就能分析发现,他在蹬伸时髋关节伸展角度、膝关节伸直速度和踝关节跖屈幅度的配合,使得向后下方蹬地的力量能够高效转化为向前和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

    这样跑步效率。

    自然就高了。

    接着是肌肉收缩控制。

    不同肌肉群的收缩时机和力量大小直接影响地面反作用力。

    对比起跑和加速阶段,臀大肌、股四头肌等大肌肉群快速有力收缩产生较大地面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

    进入后程后,深层肌肉和小肌肉群的精细收缩稳定关节、开始渐渐决定调整力的方向和大小。

    这是因为从肌肉生理学角度,肌肉收缩受神经冲动控制,短跑运动员通过训练形成特定神经反射模式,精确控制不同肌肉群在不同阶段的收缩。

    例如,苏神在起跑时,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使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快速募集运动单位,产生强大爆发力。

    那在极速后段的后程阶段,这时候就要采取小腿深层肌肉的精细收缩确保踝关节稳定,调整地面反作用力。

    以此加强肌肉的收缩控制。

    做好了这些后,进入第三点,也就是上面说的——

    涉及下肢关节协同、肌肉收缩控制和身体重心转移,里面的最后一条。

    身体的重心转移。

    在短跑历史上,合理的身体重心转移是调控地面反作用力的重要手段。

    跑步过程中,身体重心应保持相对稳定轨迹,不同阶段依运动需求适当调整。

    起跑时身体重心向前下方移动,增加向前地面反作用力。

    极速维持速度阶段保持平稳减少能量损耗。

    那到了后程冲刺阶段,又要略微提高重心增加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获得更大向前推力。

    苏神不同阶段对身体重心的控制,一向是极为精准。

    不管是这一世还是上一世。

    这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既然进入了后程,那么就要用新的手段来应对。

    不然。

    后面这个庞然大物。

    可不是吃素的。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在高速奔跑时,合理的地面反作用力分布减少不必要能量损耗。

    这。

    正是苏神现在要做的。

    那他的切入点是哪里呢。

    是……

    从能量代谢角度上来看。

    就是更加精确控制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

    那具体怎么操作?

    苏神在支撑期,充分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

    避免过度垂直冲击浪费能量。

    在蹬伸阶段,苏神优化下肢关节协同运动,使向后蹬地力量最大限度转化为向前推进力。

    减少能量在关节摩擦和肢体摆动上的损耗。

    因为苏神实验室研究表明,只要做好了这一项,那么苏神在维持极速阶段,能量利用效率比普通短跑运动员高出10%- 15%。

    比自己以前也能高出来5%。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对地面反作用力的精确调控。

    使得身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速率降低,从而能够更长时间维持高速奔跑。

    苏神从能量节约的角度入手。

    的确是个好办法。

    兰迪看着,都忍不住用手捶了捶自己的大腿。

    办法是好办法,就是操作的难度……

    相当的大。

    一个环节没有做好的话。

    很可能会引起其余环节的米诺骨牌效应。

    那样很有可能偷鸡不成,反倒是蚀把米。

    可越到后面对于技术的要求就越精细。

    像以前那样一个笼统的技术方向技术体系,就可以让运动员取得明显进步的例子……

    在后面是越来越不可能。

    要不然苏神也不会反复强调。

    未来的百米短跑是属于技术性的运动。

    就算是强如博尔特。

    不也是加持了牙买加跑法。

    200米才一下子冲到了天际。

    现在100米,不也是在米尔斯的主导下,完成了一个技术盘上的调整以及新技术的展现吗?

    连博尔特都需要。

    你说你不需要?

    苏神这一点。

    绝对是高瞻远瞩。

    洞穿未来。

    可就在他把控这些细节,想要让自己后程极速维持更长。

    掉速更小的时候。

    他身后的博尔特……

    突然!

    展现出了更加惊人的能量。

    让全世界都好好看了看。

    为什么他的名字。

    就是闪电的代称。

    苏。

    做得不错。

    就是……

    到此为止了!

    什……

    什么???

    苏神也没有预料。

    博尔特居然。

    还有这么一手?

    这场比赛第一次的措手不及。

    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