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土邦主们的选择
天竺半岛的面积很大,足足四百万平方公里以上。不过,日不落帝国天竺半岛殖民当局直接统治的区域,也就只有一半左右而已。
并且,主要是集中在天竺半岛北部的恒河流域一带。其余的很多地区,都处于土邦主们的统治之中。
整个天竺半岛,有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土邦主。
一些小型土邦,在日不落人面前,根本就没有抵抗能力,完全成为了日不落人掌控的傀儡。
但是,那些大型土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仅领土面积广大,还拥有大量的人口。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军队,法律,自己的政府系统等等。
可以说,这些土邦就完全是国中之国。
哪怕是日不落人,为了确保天竺半岛的稳定,对这些土邦主们也大都是以安抚为主,承认这些土邦主们的利益,进行合作。
这些土邦主们,统治着大片的土地,大肆剥削和压榨着天竺土著,数百年来,已经积累起了非常庞大的财富了。
以海得拉巴邦的土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为例,在另外一个时空,他可是一度蝉联了多年的世界首富的名头,可见他有多么的富有。
其他的那些土邦主,虽然比不上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但也绝对不是穷人,而是一个个的富豪。
对于这些土邦主们而言,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吝啬鬼一样。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财富全部积累起来。数百年下来,积累的财富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但在另外一个时空,天竺独*立之后,这些土邦主们通通都被抄家了,便宜了那些天竺土著。
在这一个时空,一切都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这些土邦主们愿意同日耳曼帝国合作的话。那么,他们的统治不仅能够长久下去。并且,他们还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些土邦主们,对于土地也是非常热衷和渴望的。让他们花钱来购买土地的话,他们绝对会同意的。这样的话,日耳曼帝国就能够从这些土邦主们手中,将他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全部弄过来。
日耳曼帝国的情报部门开始活动了,将日耳曼帝国的善意转达给了一众土邦主们。
包括海得拉巴邦的土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还有迈索尔邦的土邦主克里希那罗阇沃德亚四世,印多尔帮的土邦主斯里坎达,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土邦主哈里辛格,特拉凡科尔邦的土邦主木兰三世,朱纳格特邦的土邦主默罕默德马哈巴特三世等人。
这些土邦主,对于目前的局势,正惶惶不安,生怕日耳曼帝国打来之后,会推翻他们的统治,掠夺他们的财富。
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峰回路转的一天,日耳曼人居然主动同他们联络。这对于这些土邦主们而言,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土邦主们并不是傻子,比起那些愚蠢的天竺土著,要更加清楚现在的国际社会的情况。
毫无疑问,日耳曼帝国赢得了世界大战的胜利之后,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而日不落帝国,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而已。
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看,日不落帝国远远比不上日耳曼帝国了。
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延续自己的统治。天竺半岛的这些土邦主们,自然愿意同日耳曼人合作了。
在日耳曼帝国的情报部门的秘密安排之下,这些土邦主们秘密离开了天竺半岛,前往大食半岛的马斯喀特,在这里同日耳曼帝国的代表进行会晤。
日耳曼帝国外交大臣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代表日耳曼帝国,全权同这些土邦主们进行会晤,对天竺半岛的未来进行讨论。
这些土邦主们,很清楚的知道日耳曼帝国已经是世界霸主了。因此,他们在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面前,非常的低调和谦逊。
“诸位天竺半岛的君主们,帝国皇帝陛下让我代他向你们问好!”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面带笑容。
“外交大臣阁下,请转达我们对皇帝陛下最诚挚的问候!”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说道。
其他的土邦主们,也都纷纷表达对奥古斯特的问候。
“诸位君主们,想必你们也很清楚,波斯王国已经成为了帝国的保护国了。那么接下来,帝国将会对天竺半岛发起进攻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道。
一干土邦
主们都连连点头,他们早就已经料到了这一点了。
“帝国希望,你们能够站在帝国这一边,帮助帝国打赢接下来的这场战争。帝国打赢这一战之后,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你们的利益,将会得到保证。”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接着说道。
但是,这些土邦主们却没有开口。
“诸位,你们该不会是认为帝国打不下天竺半岛吗?”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笑道。
“外交大臣阁下,对于日耳曼帝国的实力,我们自然是相信的。但是,日不落人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他们在天竺半岛上,有着三十万人。更何况,他们还动员了五百万军队。并且,还在动员第二个批次的五百万人。圣党和天方教联盟,已经完全站在日不落人那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动员一千万人,乃至于更多的军队。”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说道。
“是啊,外交大臣阁下。日耳曼帝国实力的确很强,但日不落人在天竺半岛的力量,也同样非常的强悍。”克里希那罗阇沃德亚四世也说道。
其他的土邦主们,也都纷纷点头。
大家都很清楚日耳曼帝国的强大。作为取代了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日耳曼帝国的强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日耳曼帝国在天竺半岛上想要打败日不落人,尤其是获得了圣党和天方教联盟支持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当局,恐怕并不容易。搞不好的话,还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
这也就使得这些土邦主们,并不愿意轻易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