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入侵奥匈帝国
在日耳曼帝国皇帝奥古斯特下达了命令之后,日耳曼帝国海军和陆军都行动起来了。
日耳曼帝国陆军的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已经在进行出击前的最后准备了。
尽管,日耳曼帝国方面料定奥匈帝国的实力并不强,甚至于不会发生较为顽强的抵抗的。但是,在进攻之前,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行。否则的话,一旦局势不如预期,而日耳曼帝国陆军又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的话。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日耳曼帝国海军也同样如此,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战舰,开始向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汇聚。
尽管,日耳曼帝国海军这一次是以震慑为主,阻止灯塔国海军进入地中海。
但是,如果灯塔国海军要强行冲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话,日耳曼帝国海军就要做好同灯塔国海军进行决战,一举将灯塔国海军的主力全部摧毁的准备。
当然,如果双方的海军真的爆发了决战,日耳曼帝国海军真的摧毁掉了灯塔国海军的主力。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日耳曼帝国和灯塔国将会处于战争状态了。
不过,这样的话日耳曼帝国也就没有什么畏惧的了。灯塔国海军的主力都已经被摧毁了,还能够对日耳曼帝国构成什么威胁呢?
要不是灯塔国海军现在的实力很强,日耳曼帝国海军要想摧毁掉他们,必然会付出不小的代价的话。那么,日耳曼帝国海军这一次根本就不会只为震慑灯塔国海军,而是以吃掉灯塔国海军作为目标了。
这也是因为日耳曼帝国海军现在的实力还不够强大的原因。
别的不说,单单是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方面,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进度就并不快。
虽然日耳曼帝国海军已经在这方面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了。但是,奥古斯特对此并不满意。
作为实验性航空母舰的‘先驱’号已经服役了,但舰载机性能太差了,只能够携带一些战斗机,以及实施水平轰炸的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而已。并且,鱼雷攻击机也只能够携带轻型鱼雷而已。轻型鱼雷威力有限,对于皮糙肉厚的主力舰,无法构成太大的威胁,这无疑极大的限制了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的实力。
再加上第一批量产型的航空母舰建造进度也较慢,舰载机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改进。因此,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想要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无疑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这使得日耳曼帝国海军在这一阶段,依旧要以主力舰作为海军的主力。
因此,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这些主力舰,也是非常宝贵的。
日耳曼帝国海军高层,以及帝国皇帝奥古斯特,都不想帝国海军同灯塔国海军拼一个两败俱伤。那样的话,将会对日耳曼帝国的海上霸权构成不小的威胁的。毕竟,现在的海上强国除了日耳曼帝国和灯塔国之外,还有远东的东洋帝国,同样也在大力发展海军。
奥古斯特希望,能够过段时间再同灯塔国海军决战。至少是等到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真正具备强悍的实力之后,双方才进行决战。这样的话,日耳曼帝国海军的胜算将会更大。
日耳曼帝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元帅,亲自赶往巴伐利亚,同陆军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司令官们会面。
“先生们,帝国皇帝陛下已经正式下达了命令了,要求我们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奥匈帝国已经秘密勾结了灯塔国,想要同帝国对抗,这对于帝国而言,无疑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灯塔国是帝国的敌人,奥匈帝国这么做,无疑就是在背叛帝国。”鲁登道夫元帅说道。
布罗姆贝格中将,克里斯托夫上将和豪森元帅等人,都连连点头。
日耳曼帝国陆军的集团军司令官,向来都是由上将乃至于元帅担任的。
但是,在参加上一场世界大战的将领们逐渐老去之后,日耳曼帝国的陆军已经开始改革了。
被帝国皇帝奥古斯特和鲁登道夫元帅都看重的布罗姆贝格中将,第一个以中将的身份出任集团军司令官。
未来,日耳曼帝国陆军当中,中将身份的司令官还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于,在未来的战争当中,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将领们,将会更加的年轻化。
老一辈的将领们,逐渐退役,从而给年轻一代的将领们,让出更多的机会。
“第3集团军的任务是沿着公路,直接向维夜納进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则是向奥迪力王国南部地区进军,准备迂回到维夜納东部地区,占领奥迪力王国的其他区域,切断整个奥迪力王国同其他地区的联系。
如果有奥匈帝国的军队敢于向奥迪力进发,阻止我们的进军的话,你们必须要采取最有力的进攻,将他们粉碎掉。
帝国皇帝陛下希望在4月3日日落之前,看到帝国的军队占领维夜納,看到奥匈帝国屈服!”
鲁登道夫元帅一脸严肃的下达了命令。
“是,参谋长阁下!”几个元帅和将领都纷纷回答。
随后,日耳曼帝国陆军也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公元1721年4月1日一大早,日耳曼帝国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部队,先后越过边境,进入了奥匈帝国境内。
这些部队,开始沿着公路,向奥迪力王国各地进发。
一辆辆的卡车运输着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士兵们,拖拽着火炮,在公路上行驶。
甚至于,还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在公路上前进。
这让奥匈帝国的民众,无不惊恐的注视着日耳曼帝国陆军的军队。很多人甚至一脸的恐惧。他们担心日耳曼帝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爆发战争。
这对于奥匈帝国,对于奥匈帝国的民众而言,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