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万象更新(元旦快乐!)
第315章万象更新(元旦快乐!)
淳于越愣住了。
他没想到一个牙都没长齐的小孩,居然会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淳于越这一下,终于开始意识到,其实无知的可能是他这个自诩为大儒的人,而不是天下人。
他一直以为,是因为天下人没有读过书,不懂得仁义礼教,所以才祸患不止,灾难不断。
可是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
事实也许是和书上写的完全相反。
是因为这些人知道仁义礼教对他们没有用,所以才不去学。
于是新的问题落在了淳于越的心头,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仁义礼教是有用的呢。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淳于越虚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改变了言辞,开始把君王改换成了公子、臣众。
胡亥本来就年纪小,被淳于越这样日夜苦口婆心教育,率先垂范,再加上扶苏对他进行封闭式宠养。
好日子过的久了,淳于越则又给他讲正能量的道理,渐渐地胡亥真的被教育过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淳于越忽然被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他发现了儒学的另一种用处。
就在这个时候,淳于越和奉命改造儒家理论的张苍两个人不谋而合。
于是他们开始探讨儒家的源头理论和秦国的体制相矛盾的地方。
两个人又抱起了荀卿、韩非的书,聚在一起探讨有关制度的理论。
有一件事,是他们能开展这些研究的前提。
那就是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卿、韩非,他们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希望国家安宁,人民幸福。
虽然把韩非列在这两个人名字旁边,实在有些自己打儒家的脸,但是也没办法。
因为韩非本来就是脱胎于荀卿的理论。
而且韩非的理论,和秦国现在运行的制度模式是一致的。
他们在发现秦国完成了君权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彻底地打击了贵族政治。
一种在秦国内部来说已经相对稳定的选拔制度已经运行起来,这正是大汉朝赫赫有名的‘举孝廉’。
不过在此时的秦国,这个选拔制度只是单纯的命名为举荐。
从下到上,有着一套非军功晋升之外的选拔文吏、提拔武将的模式和标准。
正是这个模式,让秦国能从天下以及秦国的最底层吸纳新的人才。
而六国的诸侯王,只能被贵族制捆绑,无用之人充斥在诸侯王面前,君王想推也推不掉,因为根本没有势力和他们抗衡;就算推掉了,补上来的也还是一样的人。
他们发现了秦国其实已经酝酿出了一个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无论是军功爵制,还是举荐制,都在断绝无用的贵族入仕。
这就使得士人要想能够得到高禄,不能再依附于过去身为臣子的贵族,而是越过他们,直接向君王效忠。
这个制度就是官僚制。
张苍其实是顺着扶苏的意思,再加上儒家荀卿对制度和师、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加以综合。对秦国一定的了解,已经想到了要把儒家的血,和这些制度
渐渐地……
淳于越跟着张苍的研究思路,了解到了除去儒家典籍之外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主张。
淳于越不禁好奇,“你我按理来说也是同出一门,只是下柱国却视野开阔,谈天说地,几乎是无所不能啊。”
这两个人聊起天来,太有意思了。
一个是张口闭口都是‘子曰’,一个却能说出墨家、名家、阴阳家的理论。
淳于越本以为自己很牛逼,没想到在这个后生晚辈面前,自己竟然显得读书不够多。
<divcss=tadv>可谓大耻矣!
“无他。唯广见也。我什么书都读,从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过去我也曾和仆射一样,专心读儒家的典籍。可是我发现儒家祖师爷的话我根本无法理解。机缘巧合之下,却在百家之说中找到了答案。”
淳于越听了,自然嘴上说着认可赞许的话。
回到家里,他也开始紧跟时事。
过去他是看不上韩非的学说的,读过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
而且淳于越和李斯是好朋友,他更欣赏李斯的主张和文采。
就这样,两个在当时的秦国算得上最有名望的人开始引领起一种让儒学适应体制的学说改造尝试之风。
这个主意,很快就引起了当时备受嬴政器重,同时又身居高位的廷尉李斯的注意。
李斯是个非常有才华,也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能做到把自己做的有功劳的事情都推给嬴政,但是却把嬴政做的名声不好的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他的才华非常高,而且又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当这个问题被淳于越转达给李斯之后,李斯立刻发觉了这个主张的妙处。
李斯毫不讳言地说,“博古,倘若你能做成这件事,日后必定得到大王的重用。”
淳于越听到这个,自然也对这个事情更加上心。但是他却并没有爽快的答应下来说他要去做这件事。
“我们儒家,一向是坚持要尊古重道。而今道未释,却自己走上了改儒家先师主张的路。”淳于越还是不肯干这个事。
李斯也没啥话说。
淳于越这个人非常清高,而且不知道变通。可是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天下大儒的原因所在。
让他为了迎合君王去做一些事情,这就好比要了他的命。
于嬴政而言,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可以让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给他教养。
于李斯而言,这样的人也值得信任,因为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在背后捅伱刀子。
李斯是懂淳于越的,他觉得这件事可以劝上一劝,虽然自己也没抱多大希望。
“太子曾经对人说,不在乎羽毛是白还是黑,只要羽毛能让鸟飞就行。如今太子正需要有人帮助太子完成这样的难事,太子自然是希望能够完成难事,而不在意完成他的方式。”
“难道说淳于兄不想为太子做些事吗?”
淳于越神色严肃,“太子若是有令,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可是这……”
可淳于越并不想去改孔子的话。
李斯就对淳于越说,“太子现在固然为君,可是自从封君以来,淳于兄可见到太子高兴过吗?淳于兄不愿为之的,却是太子只能为之的。淳于兄都不愿意相助的,必然是太子有心也完不成的。”
淳于越听了这些话,自然茅塞顿开啊。
比起涉猎百家的张苍,淳于越对儒家理论最为了解,一旦他想改造儒家,就好比顺水推舟。
淳于越改了一些儒家理论体系的内容,又结合了孟子之说,他改了一点内容,可是竟然终日战战兢兢起来。
【孟子是很多人很讨厌的一个儒家宗师。】
淳于越不好意思告诉天下人,他写出来了一些理论学说,可是他不和其他人讨论,就没法验证自己的学说是否合理。
这个时候,长出了新牙的胡亥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
淳于越自然把他给叫住了。
【读者们新年快乐!今儿元旦节是双甲子日,据说是天赦日。各种罪过都会被天神赦免。总之是非常吉祥吉利,希望大家接到好运。】
第315章万象更新(元旦快乐!)
淳于越愣住了。
他没想到一个牙都没长齐的小孩,居然会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淳于越这一下,终于开始意识到,其实无知的可能是他这个自诩为大儒的人,而不是天下人。
他一直以为,是因为天下人没有读过书,不懂得仁义礼教,所以才祸患不止,灾难不断。
可是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
事实也许是和书上写的完全相反。
是因为这些人知道仁义礼教对他们没有用,所以才不去学。
于是新的问题落在了淳于越的心头,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仁义礼教是有用的呢。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淳于越虚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改变了言辞,开始把君王改换成了公子、臣众。
胡亥本来就年纪小,被淳于越这样日夜苦口婆心教育,率先垂范,再加上扶苏对他进行封闭式宠养。
好日子过的久了,淳于越则又给他讲正能量的道理,渐渐地胡亥真的被教育过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淳于越忽然被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他发现了儒学的另一种用处。
就在这个时候,淳于越和奉命改造儒家理论的张苍两个人不谋而合。
于是他们开始探讨儒家的源头理论和秦国的体制相矛盾的地方。
两个人又抱起了荀卿、韩非的书,聚在一起探讨有关制度的理论。
有一件事,是他们能开展这些研究的前提。
那就是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卿、韩非,他们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希望国家安宁,人民幸福。
虽然把韩非列在这两个人名字旁边,实在有些自己打儒家的脸,但是也没办法。
因为韩非本来就是脱胎于荀卿的理论。
而且韩非的理论,和秦国现在运行的制度模式是一致的。
他们在发现秦国完成了君权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彻底地打击了贵族政治。
一种在秦国内部来说已经相对稳定的选拔制度已经运行起来,这正是大汉朝赫赫有名的‘举孝廉’。
不过在此时的秦国,这个选拔制度只是单纯的命名为举荐。
从下到上,有着一套非军功晋升之外的选拔文吏、提拔武将的模式和标准。
正是这个模式,让秦国能从天下以及秦国的最底层吸纳新的人才。
而六国的诸侯王,只能被贵族制捆绑,无用之人充斥在诸侯王面前,君王想推也推不掉,因为根本没有势力和他们抗衡;就算推掉了,补上来的也还是一样的人。
他们发现了秦国其实已经酝酿出了一个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无论是军功爵制,还是举荐制,都在断绝无用的贵族入仕。
这就使得士人要想能够得到高禄,不能再依附于过去身为臣子的贵族,而是越过他们,直接向君王效忠。
这个制度就是官僚制。
张苍其实是顺着扶苏的意思,再加上儒家荀卿对制度和师、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加以综合。对秦国一定的了解,已经想到了要把儒家的血,和这些制度
渐渐地……
淳于越跟着张苍的研究思路,了解到了除去儒家典籍之外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主张。
淳于越不禁好奇,“你我按理来说也是同出一门,只是下柱国却视野开阔,谈天说地,几乎是无所不能啊。”
这两个人聊起天来,太有意思了。
一个是张口闭口都是‘子曰’,一个却能说出墨家、名家、阴阳家的理论。
淳于越本以为自己很牛逼,没想到在这个后生晚辈面前,自己竟然显得读书不够多。
<divcss=tadv>可谓大耻矣!
“无他。唯广见也。我什么书都读,从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过去我也曾和仆射一样,专心读儒家的典籍。可是我发现儒家祖师爷的话我根本无法理解。机缘巧合之下,却在百家之说中找到了答案。”
淳于越听了,自然嘴上说着认可赞许的话。
回到家里,他也开始紧跟时事。
过去他是看不上韩非的学说的,读过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
而且淳于越和李斯是好朋友,他更欣赏李斯的主张和文采。
就这样,两个在当时的秦国算得上最有名望的人开始引领起一种让儒学适应体制的学说改造尝试之风。
这个主意,很快就引起了当时备受嬴政器重,同时又身居高位的廷尉李斯的注意。
李斯是个非常有才华,也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能做到把自己做的有功劳的事情都推给嬴政,但是却把嬴政做的名声不好的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他的才华非常高,而且又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当这个问题被淳于越转达给李斯之后,李斯立刻发觉了这个主张的妙处。
李斯毫不讳言地说,“博古,倘若你能做成这件事,日后必定得到大王的重用。”
淳于越听到这个,自然也对这个事情更加上心。但是他却并没有爽快的答应下来说他要去做这件事。
“我们儒家,一向是坚持要尊古重道。而今道未释,却自己走上了改儒家先师主张的路。”淳于越还是不肯干这个事。
李斯也没啥话说。
淳于越这个人非常清高,而且不知道变通。可是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为什么能够成为天下大儒的原因所在。
让他为了迎合君王去做一些事情,这就好比要了他的命。
于嬴政而言,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可以让他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给他教养。
于李斯而言,这样的人也值得信任,因为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会在背后捅伱刀子。
李斯是懂淳于越的,他觉得这件事可以劝上一劝,虽然自己也没抱多大希望。
“太子曾经对人说,不在乎羽毛是白还是黑,只要羽毛能让鸟飞就行。如今太子正需要有人帮助太子完成这样的难事,太子自然是希望能够完成难事,而不在意完成他的方式。”
“难道说淳于兄不想为太子做些事吗?”
淳于越神色严肃,“太子若是有令,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可是这……”
可淳于越并不想去改孔子的话。
李斯就对淳于越说,“太子现在固然为君,可是自从封君以来,淳于兄可见到太子高兴过吗?淳于兄不愿为之的,却是太子只能为之的。淳于兄都不愿意相助的,必然是太子有心也完不成的。”
淳于越听了这些话,自然茅塞顿开啊。
比起涉猎百家的张苍,淳于越对儒家理论最为了解,一旦他想改造儒家,就好比顺水推舟。
淳于越改了一些儒家理论体系的内容,又结合了孟子之说,他改了一点内容,可是竟然终日战战兢兢起来。
【孟子是很多人很讨厌的一个儒家宗师。】
淳于越不好意思告诉天下人,他写出来了一些理论学说,可是他不和其他人讨论,就没法验证自己的学说是否合理。
这个时候,长出了新牙的胡亥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
淳于越自然把他给叫住了。
【读者们新年快乐!今儿元旦节是双甲子日,据说是天赦日。各种罪过都会被天神赦免。总之是非常吉祥吉利,希望大家接到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