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第1252章
天津海军学院内,暮春的风裹挟着渤海的咸涩气息掠过青砖灰瓦,在屋檐下悬挂的铜铃间穿梭,发出细碎的叮咚声。
李祺负手立于窗前,手中攥着的名单被风掀起边角,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暮色中泛着墨香。
“恩师,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五千人报名,而且大多家中都是非富即贵之人。”汪子元抱着一摞厚实的统计表疾步而入,额头上还沁着细密的汗珠。
那统计表上工整的数字排列有序,是他依照李祺传授的数算之法,熬了数个通宵方才完成。泛黄的纸张上,墨迹深浅不一,可见誊抄时的专注与认真。
李祺的眉峰瞬间蹙起,如同阴云笼罩的山峦。他轻轻摩挲着名单上的字迹,指尖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那些权贵子弟背后贪婪的目光。
这五千人中,绝大多数人来此求学,并非真正怀揣着对航海知识的热忱,而是将海军学院当作通往锦绣前程的跳板。
窗外,夕阳的余晖将远处的城墙染成血色。李祺的思绪不禁飘向那场惨烈的国战。大明战将们身披重甲,如钢铁长城般矗立在北疆,面对数十万蒙古铁骑的疯狂冲击,他们挥舞着染血的兵器,嘶吼声响彻云霄。最终,大明军队以巨大的牺牲重创蒙古势力,残存的蒙古部落,要么仓皇向西迁徙,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要么选择归顺,从此不敢再觊觎大明的疆土。
北疆的战火就此熄灭,一时间,大漠之上唯有风声呜咽,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然而,当北疆战事平息,海洋却成为了新的舞台。
太子标雄心勃勃,在李祺的引导下决心经略海洋,派遣庞大的水师扬帆远航。这一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渴望立功的臣民来说,陆上无战事,海洋便成了唯一的出路。更何况,这所海军学院乃是李祺与太子标亲手筹建,承载着大明水师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朝廷对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文臣缙绅们在富丽堂皇的府邸中商议,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武将勋贵们在肃穆的议事厅里谋划,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仿佛看到自家子弟在海洋上建功立业,家族荣耀更上一层楼。
而“毒士李文和”这个响亮的名号,更是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无数人趋之若鹜。
在他们眼中,只要子弟能从李祺那里学到一星半点,此生便无忧矣。
李祺自然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眼神坚定而深邃。想要改变大明,引领这个庞大的帝国走向海洋,仅凭他一人之力,无疑是蚍蜉撼树。
即便如今他贵为朝堂重臣,声名远扬,但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依旧显得渺小。
因此,他需要培养出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受益,从而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共同推动大明迈向海洋强国之路。
但在这条道路上,士绅缙绅是无法回避的障碍。在这个时代,儒家文人掌控着所有的话语权和知识。他们整日埋头于四书五经之中,不仅要将经典背诵得滚瓜烂熟,还要熟记如山般厚重的注解,却往往不解其中深意,只是机械地记忆,以此作为踏入仕途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