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又见旧人
詹度来到盐州是跟着一个庞大的队伍,有工匠,有学堂先生,有医师……还有一堆物资药品甲具粮食,随车队押运的是杨元勇,他顺路带给杨元奇一些信函。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詹度没有在盐州停留,杨元勇带着一堆人保护着他行去西边的一个盐池,东边还有两个盐池,距离更远,那边又靠近兴庆府,自是首先排除。
杨元奇看着各类信函,抛去情爱之语不说,总结就是一句话,盐州要的物资清寨会足额给予,所需费用将来在盐池收入上补足。清寨对盐州盐池是势在必得啊,都开始预支了。
杨元奇现在要考虑的是盐州本身,大宋要是重开这里的盐事,朱勔和仁多保忠就绕不开。事实上,当詹度去盐池视察时,朱勔也收到皇宫懿旨,让他关注一下盐州盐事。
杨元奇清楚这事要么不插手,要么就抓在手里。毕竟,杨家要是出兵保护盐池,这笔费用要计就很庞大,总不至于维持军队开支就行。那么多将士过去没有大利益可捞,成了纯当风险。
杨元奇沉思,这事不着急,考虑安全状况,他不急别人才会急。
……
盐州在清寨和定边的物资输入后,总算恢复了一点生气。仁多保忠在盐州的政策有点高压,这也不怪他,又穷又苦的地方,还经过一场乱局,他要不强力压制,盐州都能重新叛乱。
戴宗和朱贵松了一口气,仁多保忠对治安维持非常严厉,他在盐州组线人网压力很大。这是杨家第一次在一个城池内部组大规模的线人网,这里毕竟长期录属西夏。无论如何,大家都放不下心。
戴宗问:“你们裴宣大人拟定人选了没?”原本朱贵是盐州线人网最好的人,只是杨元奇把他调去李云军。现在戴宗和朱贵一起看着,但这不是长久之策。
朱贵答:“我不是情报司的人,裴大人过几天会来盐州。”
戴宗说:“什么不是?这事裴宣都没说完成交接。”戴宗之所以这事七上八下,是担心杨元奇心血来潮把他留下看住盐州,他觉得杨元奇有几句话蕴含这层意思,他都不敢接口。
……
裴宣带着一个女子进来,年纪约莫二十七八岁。
杨元奇看着总觉得熟悉,指着她说:“你……那个……我们……”
女子笑了笑:“大少,我是百花楼杜鹃。”
裴宣带来的竟然是杜鹃,杨元奇看着这个人都有点愣神,倒不是说杜鹃不行,而这勾起了杨元奇一段往事。杨元奇第一次进的青楼是百花楼,当时是和秦伯翰,白牡丹和小凤仙作陪,弹琴却是杜鹃。
杨元奇哈哈抚掌:“怎么你来了,这些年可好?”
杜鹃说道:“嫁人了哩,两次!”
杨元奇愕然。
杜鹃说:“第一次军中都头,他出自北水帮,太原就相识,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和大少北援战死。军中生死兄弟追了我几年,说我那相公救了他命,一首帮衬我和儿子,前些年他通过家中老哥说服父亲,加之有场伤,我……就嫁给了他。”
杨元奇心中发慌:“那他现在可是还好?”要是这个相公也在军中受创太多,他都不知道这话题如何聊下去。
杜鹃道:“本以为他回不得军中,小娘夫人妙手,养了半年伤好回到军伍。现在做营指挥使。”
杨元奇说:“家中可还有人。”
杜鹃道:“嗯,我以前贴身的丫头一起过门的,她在照顾家里,家里不缺银子。第二次平夏城战后,杨家梳理战损人员。也把前面战事的遗漏事项补齐。”
杨元奇这才想起,她第一任丈夫军中都头战死,补偿从他战死之日起,前面战死的人重新核实,多不退少得补。当时大规模有系统的收容政策是第二次平夏城战后,杨家才开始的。
杨元奇说:“这……亏了你们了?!”
杜鹃落泪:“大少,真的没有!百花楼姐妹众多,多有照料,银子上不怎么缺,就是孩子没了父亲。我现在相公待他如亲生,命都是前面相公救的。他都十多岁了,在清寨学堂,军司把他列入送安定专业学堂的备选名额。”
杨元奇说:“裴宣,找下安娘把他送定安专业学堂,就不废军司名额了。找安娘说我青楼的引路人的儿子呢。”
杜鹃破涕为笑:“大少还是这么随性。”听了她一曲,她倒是引路人了。
裴宣赶紧应下,军司那边名额压根不够,军司和学司吵得清风寨大家都有耳闻,能帮军司省下一个名额怎么都好。
杨元奇说:“你一首不说你第二任夫君是谁?”营将在杨家军中系列己是中级军官,杨元奇不可能一点不清楚。
杜鹃微微一笑:“杨安!”
杨元奇哈哈大笑,杨安是杨和的小儿子,杨平的弟弟。难怪杨安的亲事拖了这么久,杨和一首不同意他的小儿子娶一个顔楼女子,感情还有这层原因啊,一个带着儿子的寡妇。杨安也硬气,一拖就是几年下来。杨和现在老了退休,家中很多事杨平做主,这次杨和熬不住了,总不至于让杨安绝后,这才有了这门亲事。
杨元奇说:“和叔怎么肯放你出来?”
杜鹃说:“家中又不是只有我这个儿媳妇。其实我一首在做事,只是嫁给杨安这一年多一首帮着照料家中。公公觉得我留在家可惜,最后还是他说我想出来就出来吧。”
杨元奇问:“那你们关系很好了咯。”
杜鹃道:“嗯!公公就是当时一下子过不去那道坎。他觉得在杨家也算是有头脸的家族。”别说,杨和不让,百花楼的女子都不敢过去他家多嘴。
旁边裴宣又道:“杜鹃第一个儿子姓李,清寨住李老鸨家里,说是李老鸨看顾他,倒是有他李老鸨有个心安。”
杨元奇抚掌:“这样就好。”对于当年那些旧人他听得归处,心安不少。这点杨元奇和赵佶很像。
李老鸨没有后人,王婆倒是有两个儿子,就是都不成器,王婆指望的是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