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如意坊,雕玉匠

明代是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期。</p>

宣德朝的青花烧制技术更是达到了最高峰。</p>

堪称明代青花之冠。</p>

其成就被歌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p>

在陶瓷界素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一说。</p>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p>

市场行情基本在百万元级以上的水平。</p>

目前最贵的宣德青花,是一件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p>

在17年的时候,以2.29亿港元被人拍走。</p>

当然,曹子建现在入手的这件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碗没有那么贵。</p>

但保守估计也是达到千万级别的存在。</p>

见曹子建只是笑笑,并没有接自己的话茬,张海山继续道。</p>

“曹小兄弟,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要要回那件宣德青花的打算。”</p>

“我只是好奇,你是如何看着那是一件宣德本朝青花的?”</p>

“毕竟如今市场,宣德瓷的赝品还是很多的。”</p>

见对方都将话给挑明了,自己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p>

毕竟这东西已经付过钱,可没有再要回去的说法。</p>

当即开口道:“该碗青花有晕染效果,堆积处青花发色呈现黑蓝色,并有锡斑吃进瓷胎,因此釉面会给人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p>

“这只有当时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才会出现的效果。”</p>

张海山微微点头,也没有插嘴,示意曹子建继续说下去。</p>

“宣德青花瓷器纹饰采用双勾小笔触填工艺,画工精细,不会出边界。”</p>

“还有那青花大碗的露胎处,有着星星点点的褐色痕迹,那是典型宣德官窑的装烧造痕。”</p>

“最后便是所署年款款识。”</p>

“凡大明宣德御窑瓷器,这德字‘心’上无横画,有则必定赝品。”</p>

随着曹子建说完,张海山由衷的感慨道:“曹小兄弟,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对瓷器的了解就如此透彻,乃我张某生平仅见。”</p>

“古玩知识,浩如烟海,我也只是刚入门而已。”</p>

曹子建这话并非谦虚。</p>

因为华国上下五千年,先辈们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了。</p>

有些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有些则是不为人知的。</p>

这就需要自己的眼界去判断,分析。</p>

所以,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在一些神秘的华国文物面前,还是会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浅薄。</p>

在五花八门的历史遗存面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的无助和茫然。</p>

就比如三星堆文明。</p>

它的遗址表明古蜀国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但其历史在一千五百多年后突然中断,再次被记载时已过去两千多年,且关于这段历史的细节知之甚少。</p>

所以,古玩一行,并不是看了几本书,学了点知识就行。</p>

它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p>

唯有开阔自己的眼界,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的去填补。</p>

“谦虚谨慎。”张海山一脸赞许道:“你确实是吃古玩这碗饭的。”</p>

兴许是觉得跟曹子建投缘,没等曹子建询问张海山的身份,他自己就将自己的底给透露了出来。</p>

“曹小兄弟,其实我在鬼市,呆的时间并不短,但从来没人知道我到底什么来历。”</p>

“我们老张家,到我这代,祖上四辈,全是给皇上当差,都在宫里造办处。”</p>

说这话时,曹子建明显感觉到张海山脸上露出的自豪之色。</p>

这很正常。</p>

造办处,宫中具有实权的特殊机构。</p>

一个专门负责皇家物品的制造,修缮和保养等工作。</p>

皇帝用的,穿的,赏玩的珍宝,都出自这个神秘的机构。</p>

造办处网罗了整个华国最顶尖的能工巧匠。</p>

甚至还有来自西方的科技能人。</p>

他们按照皇帝的要求,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器物。</p>

清宫造办处一直延续到清宫末年。</p>

民间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凡造办处出品,必是精品。”</p>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p>

“张四爷,我听说造办处有匠作六十一种,有造办处六一行之称。”</p>

“每一个匠作都有一个自己的擅长,负责一个门类的制作,不知道你负责哪个门类呢?”曹子建好奇问道。</p>

“你祖上在宫里做过官?”张海山面露惊讶之色。</p>

“怎么这么问?”曹子建疑惑道。</p>

“这可都是宫中秘辛,不为官如何知道这些信息?”张海山答道。</p>

曹子建也没想到,在自己世界得到的信息居然就成了宫中秘辛。</p>

当即脑子一转,随口胡诌道:“我是做古玩生意的,跟我打交道的多是前朝遗老遗少们。”</p>

“这些都是通过他们嘴里得知的。”</p>

“懂了。”张海山恍然道:“肯定是他们为了能将东西卖上好价钱,跟你说了造办处的一些事。”</p>

“没错。”曹子建点头。</p>

“清朝还没倒台的时候,我是在如意馆负责雕玉方面的事宜。”张海山开口道。</p>

“雕玉匠。”曹子建双眸一亮。</p>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的一些事,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p>

“张四爷,今后咱俩或许有合作的机会。”</p>

“合作什么?”张海山好奇道。</p>

有些事,八字没一撇,曹子建也不是喜欢给别人画饼吃的那种人,所以并没有细说。</p>

只是道:“这一切,都得等你戒了大烟再说。”</p>

“那就难了。”张海山苦笑道。</p>

“难并不代表不可能。”曹子建笃定道:“回头我帮你打听一下。”</p>

曹子建相信,以21世纪的科技,戒掉大烟并非难事。</p>

“成,只要曹小兄弟能让我摆脱大烟,以后有什么吩咐,我张海山绝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p>

“没到那种夸张程度。”曹子建摆了摆手。</p>

知道了张海山的身份之后,曹子建对其也是充满了兴趣。</p>

毕竟这种身份的人,在自己世界,那是绝对接触不到的。</p>

所以两人也是聊了许久。</p>

通过张海山的嘴,曹子建知道了很多关于清宫造办处的秘辛。</p>

等到曹子建离开烟馆的时候,已经是早上9点多钟了。</p>

在路边吃了碗炸酱面,便是回到了四合院。</p>

躺在梧桐树下的躺椅上,看着手中的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碗,曹子建感慨道:“民国,还真是一个遍地都是宝贝的年代阿。”</p>

“不过张四爷的情况也点醒了我,有些古玩不一定就在王府别院。”</p>

“还有可能在‘平民百姓’家中。”</p>

当然,这些平民百姓以前可不平民。</p>

是清朝倒台后,才被迫成为平民的。</p>

就如张海山一样。</p>

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府邸,但却从清宫内,带出了许多宝贝。</p>

这让曹子建想到了一个方案。</p>

不过这方案的实行得从现实世界回来后了。</p>

因为此刻,距离回现实世界只剩下五小时零六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