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淞沪,老城厢。

由竹片、茅草搭建的简易窝棚内。

一张简陋的草席之上,正躺着一个年约六旬左右,须发皆白的老人。

老人的身形有些消瘦,在配上那干瘦的脸庞,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一般。

忽然——

好似有什么动静惊扰到了佝偻老者,让他猛地睁开了双眼。

同苍老的外表不同,佝偻老者的这双眼睛,十分的明亮。

此刻,他正一脸警惕的盯着窝棚的草门。

下一秒,窝棚的门被人给小心翼翼的推开。

在月光的映照下,佝偻老者看到了一道黑影出现在了门口。

只是,由于环境太过昏暗,他只看到黑影身着一袭粗麻服饰,脸上带着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脸谱。

佝偻老者可以肯定,对方肯定不是小偷。

但凡是小偷,就不可能来这么一个一看就属于没钱的地方行窃。

“这是谁?来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佝偻老者全神贯注的关注着来人的一举一动。

而就在这时,一道低沉且浑厚的声音落到了他的耳中。

“老爷子,既然醒了,也省的我喊你起床了。”

“什么?”听到这话的佝偻老者心头一惊。

要知道,屋内可是没有灯光的,有的只有微弱的月光。

在这种近乎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对方居然能看到自已已经醒来,这是何等恐怖的目力?

不过佝偻老者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因为他想知道,对方是真看到自已醒了,还是故意诈自已的。

“醒了就起来吧,李空儿让我带你离开这里。”黑影再次开口道。

是的,来人正是曹子建。

之所以没有李空儿的陪同,是因为摩托车就那么大,载不下那么多人。

他已经将李空儿和汤嘉禾,先安排到了安全的地方。

听到李空儿这个名字,佝偻老者顿时有些坐不住了,这就缓缓的掀开那床用粗麻布拼接而成的被子,从席子上艰难爬了起来,看着曹子建,面露疑惑之色道:“这位朋友,您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你口中的话,老头子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老爷子不认识李空儿?”曹子建反问道。

“没听说过这号人。”佝偻老者点头。

曹子建知道,对方这是不相信自已说的,在装傻充愣呢。

当即,曹子建伸手,指了指佝偻老者的右手,道:“根据李空儿说,你有六根手指,这跟你对上了,错不了,你就是李空儿口中的李云飞。”

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已的话,曹子建这就将李空儿跟自已说的和佝偻老者说了起来。

“你今年五十有一,从小在沧州长大,因为偷窃技术了得,年仅十九岁,就已是是偷盗圈响当当的人物了。”

“人送外号‘六指神偷’。”

“然而,这名气,让年轻气盛的你开始骄傲自满,在一次跟同行的聚会上,你因为多喝了一点酒,不仅在同行面前说起了自已的‘丰功伟绩’。”

“甚至在酒精的作用下,你还口出狂言,说要偷官家的东西来证明自已的高超行窃技术。”

“只是,第二天酒醒之后,这就后悔了当时的冲动之言,毕竟官家的力量不容小觑。”

“但那会已经在圈内小有名声的你又不想自已的失言成为今后同行谈论的笑柄。”

“经过一番斟酌之后,你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成了,‘功成名就’,失败,牢底坐穿。”

“只是,还没等你开始展开行动呢,官家那边好巧不巧,刚好遭了贼,”

“而你那天的酒后失言,被同行给汇报给了官家。”

“最后,你替那真正的贼抗下了一切。”

“哪怕这件事不是你做的,但你的话就是呈堂证供,最后被判杖刑五十,徒刑二十年。”

“这二十年的徒刑,彻底磨平了你的棱角。”

“从狱中出来之后,你不管做人做事,都开始变得极为低调。”

“甚至,为了能够彻底的改头换面,你离开了沧州,来到淞沪生活。”

“原本,你以为自已这一生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但在十年前,你在街上游荡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小女娃给撞了个满怀。”

“以你的行窃技术,自然知道这小女娃撞上自已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这使得她的那点偷盗水平,在你面前,就好比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一下就被你逮了个正着。”

“不过,你没有立刻送她去见官,而是觉得对方小小年纪,就有这偷盗技术,是个好苗子。”

“经过一番询问后,你发现,对方居然还跟自已同姓。”

“于是,你萌生了将其收做入室弟子的念头。”

“不仅仅希望她能够将自已的偷盗技术融会贯通,更希望将来自已走后,能有个人替自已送终。”

“所以你将她视作了自已的亲孙女,相比那些控制打骂她去行窃的组织,你无疑更有人情味。”

“不仅很少对她进行打骂,还会时不时的给她一些吃的,用的。”

“所以这些年相处下来,她也发自内心的将你当做了长辈。”

“而我口中的那个女娃,就是李空儿,这些就是她跟我说的。”

听着曹子建的这些话,李云飞可以肯定,李空儿绝对在对方手上。

因为这些事的前半部分,他只有跟李空儿一人提过。

李云飞深邃的眼眸直勾勾的盯着曹子建,问道:“空儿丫头为什么跟你说这些?”

“她遇到了一些麻烦,生怕自已一走了之之后,有人会对你不利,所以让我过来带你一同离开。”曹子建答道。

“空儿丫头遇到了什么麻烦?”李云飞问道。

“时间紧,路上边走边说。”曹子建开口道。

李云飞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道:“好,不过你等我一下。”

说着,曹子建就看到对方踉踉跄跄的去拿被他放在床边的一根木质拐杖。

随着木质拐杖入手,李云飞继续道:“这上了年纪,腿脚有些不便,这走路没个东西杵着实在不行。”

曹子建没有接对方的话茬。

因为自进入窝棚后,他就一直发动着心如明镜能力。

这使得他看到,那根木质拐杖其实内藏乾坤。

就在李云飞话音刚落,以为曹子建会因此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动了。

一个闪身,朝着曹子建掠去。

那矫健的身姿,哪还有半点刚才踉跄老人的样子。

顷刻间,李云飞便是来到曹子建的跟前,原本手上那根平平无奇的拐杖突然从中间位置被一分为二,就跟宝剑出鞘一般。

其内居然藏着一把长约二十公分的刀刃。

刀刃闪烁着寒光,看着就十分的锋利。

此刻,这刀刃正直挺挺的架在曹子建的脖子上。

“说,你把空儿丫头给怎么了?”李云飞目露凶光道:“如果你的回答让我不满意,别怪这把刀无眼。”

曹子建闻言,顿时明白,对方从始至终就没相信过自已。

这就笑了笑,道:“老爷子,身手不错,看来,李空儿对你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即便我不来,以你这身手,只要不遇到手枪,也能成功脱险。”

“少废话,说,空儿丫头怎么了?要是她有个三长两短,我让你小子陪葬。”李云飞警告了一句的同时,将藏在拐杖中的刀刃朝着曹子建脖颈处顶了顶。

“老爷子,兵器无眼,收起来吧。”曹子建开口道:“确实是李空儿让我过来的。”

“而且,你没感觉自已的小腹上顶着什么东西吗?”

这话,让李云飞下意识的低眸看去。

只见,一把手枪正被曹子建拿在手中,目标正是自已的小腹。

“这枪...”李云飞脸色微变。

先不论枪快还是自已的刀快,倘若对方刚刚真的要对自已不利,就自已完全看不清对方什么时候掏枪的举动,就足够自已死一百回了。

但是对方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开枪。

这让李云飞开始相信曹子建的话了。

这就朝后退了三步,朝着曹子建抱拳道:“朋友,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早些年的一些经历,不得不让我做事更加的小心谨慎,如有冒犯之处,抱歉。”

“不知者不罪。”曹子建摆了摆手。

之所以他要调头来带李云飞离开,就是看中了他手上的偷盗技术。

想着以他为‘老师’,替自已培养出一批专门来行窃的人。

在这乱世,有这种技术,只要利用得当,是能在很多场合派上大用场的。

正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描述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此次离开,还回来吗?”李云飞朝着曹子建问道。

曹子建想了一下,答道:“这次的麻烦有点棘手,应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回来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将一些东西给带上。”李云飞说着,这就掀开原本铺在地上的席子。

随着地上的茅草被弄到一边,露出了一块块由青泥石板砌成的地面。

只见李云飞弯腰,在一块石板上用力一推,露出了其内的一个隐藏空间。

在这空间里,还放着一个剔红的盒子。

这盒子,造型十分独特。

花棱边沿,有点像是大号月饼的样子。

盒面嵌金工艺,饰四条小龙围绕着一条大龙。

龙身周围施以祥云纹,周边饰回纹,盖身侧面均饰有龙纹,两盖严丝合缝。

“居然是漆盒,描金花纹雍容华贵,整体造型既典雅又不失雕巧,而且从大龙,小龙五爪的情况来看,还是皇家用过的东西。”曹子建看着那被李云飞藏在地下的盒子,暗道。

所谓漆盒,就是以天然生漆(漆树汁液)为主要原料。

制作时需髹涂红漆数百层,每层厚度仅0.1-0.3毫米,通过逐层阴干形成一体化漆膜。

由于生漆固化后硬度高、耐酸碱,使得用生漆制作的盒子,能够做到千年不腐。

不过相比起这漆盒,曹子建更感兴趣的还是盒内之物。

在心如明镜能力的作用下,曹子建看到,漆盒内除了几条小黄鱼以外,还有一本本线装书籍。

这些线装书籍堆叠在一起,使得曹子建看不清

暗黄色封面,在封面的左上角有着四个大字‘永乐大典’。

在这四个字的下方,则是两行小字。

卷六千六百六十六之六百六十六。

《永乐大典》,可以说,凡是华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他是由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下令编纂的一部集华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书籍。

初名《文献大成》,后由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共两万多卷,一万多册,3.7亿多字。

被称为“古今第一奇书”?。

汇集了明初以前华国各领域的重要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等内容。

由3000多位文人学士参与编撰完成?。

只是,由于各种战乱和盗窃,正本大部分已失传,据说现仅存800余卷散落全球。

在现实世界,国外的一场拍卖会上,就曾经出现过两册正本《永乐大典》,当时被人以800多万欧元给拍走。

曹子建不知道李云飞漆盒内的到底是正本,还是印刷本,亦或是副本。

毕竟他只是匆匆瞥了一眼而已。

随着李云飞将青石板给放回原位,重新用草席掩盖上后,这就一手拄着木质拐杖,一手抱着漆盒,朝着曹子建招呼一声:“好了,我们走吧。”

曹子建也没有急着询问,而是先跟李云飞出了窝棚。

淞沪,闸北区。

一栋砖木结构,青砖砌墙,屋顶覆盖灰瓦的建筑。

几十辆人力车被整齐的停在院墙内。

在这大院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铁皮招牌,其上写着‘闸北车行’四个大字。

两侧还贴着一对红纸对联,内容为“车行千里路,客聚四方财”。

这里正是顾四的闸北车行。

即便这个点了,车行内依然灯火通明。

而就在这时,一男子手握一份被卷起的纸张,急匆匆的跑进了车行内,口中喊道:“顾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