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逐渐变化的观众们

第243章逐渐变化的观众们

彼得很喜欢《触不可及》的观感。

他有点后悔当初在网络上不遗余力地诋毁这部魔影,还是在没看过的前提下。

不过当时大家都这么说,他也就跟着一起这么说,就像群里的其他人一样。

认为这是一部颠倒是非的,罪大恶极的魔影。

于是冲动和盲目吞噬了他的理智。

其实当时他也看到过一些关于这部魔影客观的评价,或是带剧透的评述。

但都没有认真看,反而对于那些内容,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反驳。

亦或是更简单一点,直接判定对方是收钱刷好评的。

没有证据,纯粹主观判定。

现在回想起来,他也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之前会戾气那么大。

难道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压力太大,又没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可做,只能在网络上发泄。

年轻的彼得还不知道,有个词叫带节奏。

生活里充满压力的人们,就是个巨大的火药桶,扇点火星就能炸。

干带节奏这种事的人,有的为了钱,有的是出于仇恨,有的则没什么理由,可能就是单纯地找个乐子,享受那种在网络上制造矛盾带来的快感。

就是有些人平凡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混乱邪恶的心。

大荧幕上,提夫林与爵士同时耍了戍卫团和医生的闹剧结束。

他们瞅准狮鹫骑士离开,医生正在下楼的空档,一个加速逃离,只留医生一脸茫然地站在楼下。

医生那迷茫的样子,又引起观众们一阵哄笑。

“没想到这送票的魔影还挺有意思的。”坐席中有人小声议论。

“是啊,我还以为实在没人看的片子才会搞这种活动。”

这段剧情结束,影片标题才出现。

《触不可及》。

黑色的背景上一个白色的单词,字体没有做任何艺术效果处理,简朴冷清,似乎是在暗示剧情并不像片头这样轻松愉快。

画面一转,爵士的豪宅中。

装潢精致的走廊,一排人等惴惴不安地坐在椅子上,等候着面试。

彼得虽然没见过格蕾丝家里什么样,但他觉得她家里应该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品味还不错。”格蕾丝则说出一句。

“哈”彼得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

“陈设的品味,不像是那些近几十年富起来的商人,什么贵东西都摆在家里,一点也不好看。”

格蕾丝家中身为老牌贵族,受整个圈子风气的影响,素来是看不起那些靠做生意崛起的新富豪。

鄙视链无处不在。

镜头的角度很有趣,没有直接展示每位面试者,而是扫过他们穿的鞋子。

一双双做工精致,上油打蜡,阳光下都晃眼的皮鞋被掠过,停在一双脏兮兮的旧靴子上面。

彼得很熟悉这样的旧靴子,他爸爸就穿这样的靴子,在工厂里已经算好的了。

机械师待遇还是要好过工人一些,大多数工人鞋子哪坏了,只要还能把脚塞进去,就会将就穿。

随后镜头拉起,给了这位靴子主人一个特写。

破破烂烂,街溜子一样的穿着,大概是现在年轻人里很流行的街头风穿搭,费了一番心思,不过在其他面试者衬托下,就是像个街溜子。

最关键的,这是一位提夫林,刚才片头片段里开魔导车的提夫林。

观众们意识到,这是个倒序,现在开始,要讲述一位提夫林怎么和贵族爵士混到一起,还去深夜飙车,忽悠戍卫团的。

每一位面试者都回答了两个问题。

“讲述一下相关经验。”

前面的几个,纷纷说出自己曾在某某名头响亮的学院接受教育,在护理行业有过多少年经验,服务过谁之类的。

“为什么要从事护工行业。”

回答的又是出于博爱,想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之类的内容。

唯一一位有点诚实的,说自己为了钱。

在听这些回答时,爵士面无表情,仿佛这都不是在给他招护工。

彼得想了想,如果是自己的话,应该也会回答差不多的内容,尽管那很虚伪,但至少听起来好听不是吗。

他连回答是为了钱的勇气都没有。

博爱,他不否认真的有这样的人,不过肯定没几个。

彼得照顾过行动不便的病人,他的奶奶。

因为父亲没时间,又请不起护工,只能他们孙儿辈的照顾。

最开始的时候还好,时间长了,心里难免不乐意,甚至偶尔会对奶奶发脾气,他很清楚那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

这还是自己的亲奶奶。

照顾一个陌生人。

绝对是一份折磨的工作。

铺垫了许久,男主角终于“闪亮登场”。

一进入面试间就不同凡响,先是对好看的秘书姐姐连抛媚眼,相当油腻。

相关经验

一点没有,不过照顾过小动物,感觉照顾人也差不多。

为什么来

最近没事做,能挣点是点。

听起来好像照顾爵士是个实在没得选,才来试一下的烂工作。

回答完还要和爵士握手,接着就展示了那个经典的“假手”玩笑。

临走时的告别也别具一格。

提夫林对着轮椅上爵士摆摆手,“不用站起来送了。”

满场的观众被他这突然的一句,逗得有点想笑又不敢笑,万一笑出声是不是有点地狱,存在不尊重病人的嫌疑。

于是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都很难绷。

“这两位主角要怎么认识”

观众中有人不解地小声问。

“我就说开头是绑架吧。”

“你傻啊,绑架还配合劫匪给戍卫团演戏的”

“那剧情让你轻易猜到,不是编剧水平不行吗。”

在大多数观众看来,提夫林的这次面试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了。

没有任何成功的理由。

既没经验,也没好听的出发点。

看起来像个混混,表现得也像个混混,就和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提夫林一样。

做反派都做不到高水平,头上永远有魔鬼这个大反派压着。

只能当那些邪恶谈不上,但又坏得让人讨厌的角色。

“爵士会选他的。”

彼得这时喃喃道。

他在这位提夫林身上,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虽说他的处境比起提夫林还是稍微好一些。

不过他们的相似点是,都与远高于自己的社会阶层产生了联系。

说不定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样,以一别两散告终。

格蕾丝显然没有猜到彼得在想什么,她现在完全被魔影剧情吸引。

“为什么”

她也不理解。

如果是父亲的话,肯定不会招这样一个提夫林,估计连出现在庄园附近都不允许。

“因为他尊重爵士。”

“每位面试者都尊重爵士。”

在格蕾丝看来,提夫林反而是最不尊重爵士的那个。

与一位抬不起手的人握手,还用假手吓唬他,临走开那种不用站起来的玩笑。

怎么能伤口上撒盐呢

简直太冒犯了。

“他对待爵士,就像对待正常人,对待一个平等的人,而不是需要同情的病人。”

彼得回答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面对格蕾丝时,他也是一位“病人”。

得的是穷病。

比起生活更艰难的人,他家的条件还算不错,可这种对比要看参照系。

如果以格蕾丝为参照,那他家和更穷的人家差不多。差距太小,以至于在格蕾丝这个单位尺度巨大的纵轴上,根本分不开。

贫穷或许比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更可怜。

身体上的问题,会有人同情,虽说他们本身可能不喜欢这份同情。

而贫穷,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上,大家可就要挑他的问题了。

是不是不够努力

有没有认真工作

身旁的格蕾丝,也察觉到彼得情绪上的低落。

她这时意识到,自己好像就是魔影中前面的那些面试者。

将彼得视为弱势群体,自以为是地同情。

穿上平民的衣服,尽管这些衣服是顶尖裁缝用昂贵材料手工定做的,只是款式上是平民的衣服。

一起骑自行车,她的车也根本不是工厂里出产的寻常商品。

然后还把自己感动到。

她可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女孩。

却没发现这些带着点表演性质的关怀,也会带来情感上的伤害。

她想和彼得说,是他太敏感了,自己没有那种意思,是想他更好过一点。

不过没能说出口,她想到那些面试者,也是想让病人更好过一点。

出发点一直都是自己。

魔影随后展示了提夫林的生活,混乱不堪的小房间,和一群臭味相投的朋友待在一起,也没个正经事做。

也有家庭,不过家里的弟弟看起来也是一副帮派分子的模样,估计会和其他众多提夫林一样,走上那个提夫林专属就业路线。

混帮派,犯罪,惹到不该惹的人,或者干脆就是某天运气不好,去吃牢饭,出来,继续这样的生活,最后横死街头。

为什么不找份正经工作呢

画面中的提夫林给出了答案,尝试过,但是找不到。

几乎所有面试官,在看到他种族的时候,就选择拒绝。

哪怕他并没有前科。

性价比很高的做法,既然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毒,很难分辨,那就不分辨,直接远离所有蛇。

这么说来,卓戈集团是在做一件好事。

彼得突然意识到他好像完全错怪卓戈集团的动机了。

他们并不是在洗白提夫林,因为他们同时还在悬赏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只给能改正的提供工作机会。

卓戈集团是在想办法改变一个族群。

而自己和朋友们,却一直在网络上攻击卓戈集团。

真是恶劣啊。

魔影仍在继续,男主角提夫林就在街头和狐朋狗友们熬了一夜,直到清晨,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大庄园。

正如彼得所说的,爵士选择了这位在面试上表现“突出”的提夫林。

他得到了一间巨大的私人卧室,而在刚才过去的一夜,他还无家可归,没地方睡。

“为什么”

观众席间嘈杂起来。

“凭什么他能被选中”

“就是,明明他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活我也能干,不过没人给我这个机会罢了。”

“那个卧室比我家都大不少。”

“魔影故事而已,不能信的。”

“肯定是接着护工身份实施的绑架。”

那位观众还是对绑架念念不忘。

而影片中,提夫林的表现确实很不专业。

倒热水意外把水倒在爵士腿上,发现爵士的知觉并不灵敏,于是又倒了一次试试。

喂饭的时候因为忙着偷瞄女秘书的屁股,把土豆喂到爵士眼睛上。

手机响了的时候,直接给爵士递手机,完全没意识到他根本没手接。

影厅中笑声一阵接一阵。

现在大家把它当一部荒诞喜剧片一样看。

但这位提夫林身上,也并非没有优点。

不停地和爵士开各种地狱笑话,拿他身上所有不能动的地方开涮。

爵士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渐渐能感受到那些笑话的笑点,一起捧腹,哦,不对,爵士捧不了腹,一起哈哈大笑。

护工相关的专业技能,学得很认真,也很快。

很多很聪明的人,只是从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以至于没法展现天赋。

和爵士一起打雪仗,尽管爵士只是单方面地被打。

还带着爵士飙车。

是的,就是片头中出现的那辆豪车。

爵士之前出行,只能坐为病人特制的慢悠悠的车,但提夫林显然不太在乎这样的规则。

这里提夫林难得展现出种族身份的好处。

有另一辆车总爱停在爵士家门口,管家屡次去交涉,那人总是嘴上知道了,可该挡门口还是挡门口,每次都说忘记了,下次一定。

提夫林的做法简单直接得多。

他直接把那个人从车里拎出来,脸摁在门口请勿停车的牌子上,让他一遍遍地读。

然后“健忘症”立刻就好了。

再也没有车堵在门口。

有些时候,威胁,确实比好好说话好用。

观众们逐渐被影片里展示的滑稽但和谐的日常所吸引。

观念被一点点潜移默化地改变。

这位提夫林也许不是个专业的好护工,但一定是一位有趣的好朋友。

爵士身边并不缺专业医师,维持他身体情况的人组成了一个不小的团队。

但他真的很缺一位能不顾及他身份,也不在意他身体,无所顾忌地讲笑话逗他开心的好朋友。

大多数观众心里冒出个想法,也许以后遇见提夫林的时候,可以先了解一下再做判断。

反正简单了解又不至于损失什么。

再说了,不是有不少提夫林本来就是人转化成的吗。

又不是说人变成提夫林,就立刻变坏了。

他们以前对那些提夫林的态度,确实有点不公平。

影片气氛的高点,是爵士的生日会。

高端的交响乐,优雅的舞会。

显然爵士并不能跳舞,提夫林就陪在他身边,调侃他听到的每一首名曲。

“哈,这首我听过!是《猫和老鼠》!”

此言一出,观众们一阵爆笑。

他们深有同感。

那些名头响亮的名曲,他们只是听说过很厉害,其实根本没完整听过,就算听过也感觉不出哪里特别厉害。

但是《猫和老鼠》。

在场的每个人是真的都看过。

高雅的舞会结束,提夫林觉得并没多少意思,于是播放起更流行的歌。

《费林好歌曲》中最火的歌。

节目中的人气选手,也都在这场戏里短暂地客串。

这档节目的流行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影厅里甚至响起大合唱。

观众们一度相信这部片子就会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结束。

然而情况急转直下。

提夫林的弟弟出事了。

他被戍卫团抓住,在牢里关了段时间,出来后也没有任何想要改正的趋势,反而继续和帮派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

影片在这里,直接又残酷地展示了提夫林生活中阴暗的那一面。

已经过了几个月护工生活的男主角,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管教弟弟的责任。

但他的精力是有限的。

想要让弟弟避免那种生活,就没时间再照顾爵士。

所有观众都意识到,是分别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