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方士徐福

    白鹿精和白鹤仙子的关系不错,情谊深厚。

    而且,白鹿精昔日便曾为玉虚宫捕妖队之首领,受那无良仙翁差遣,肆意捕捉诸多生灵,以供其炼丹之用。

    身为妖族的白鹿精,连妖族都能无情猎捕,更何况是区区凡人乎?

    在这漫长岁月里,他早就麻木了。

    捉就捉呗。

    此时此刻。

    白鹿精见状,心中一紧,赶忙挺身而出,揽下这桩棘手之事,欲为白鹤仙子解围。

    ……

    寿星听闻白鹿精所言,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显然是有所心动。

    福星与禄星亦是微微颔首,动作虽轻,却难掩对这提议的认可之意。

    有道是:

    “神仙行事,多遣耳目代劳,本尊自是泰然处之,恰似弈棋落子,进退皆有章法。”

    “若遇事发之危,便弃车保帅,以保本尊周全。”

    “那耳目,不过是可弃之棋子罢了。”

    “如此,本尊自可不沾因果,逍遥于三界之外,无拘无束,自在洒脱。”

    ……

    寿星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白鹿精,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与威严,开口问道:

    “孽畜,你待如何行事?”

    白鹿精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吾幼年在凡间山林游历之时,曾闻樵夫高歌,言那凡间帝王,亦多向往长生不老之术。”

    “有凡间帝王日夜寻访仙方,以求长生,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只为能得长生之法。”

    “正是:凡间帝王多几许,不问苍生问鬼神。”

    说到这里,白鹿精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之色。

    千年捕妖生涯积累的麻木,他早几乎已忘记,自己也曾是山林间会被樵夫歌声打动的一只白鹿。

    “若是直接掠夺童男童女,我等与那为祸三界的邪魔歪道又有何异?”

    “若是事发了,面上实难堪也。”

    “况且,这般行径也极易引起天庭的关注。”

    言罢,白鹿精微微抬眼,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语气一转,继续道:

    “我愿出蓬莱仙岛,前往凡间,于市井之间散布传言,便说我蓬莱仙山有长生不老药,得之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享无尽之福泽。”

    “那些凡间帝王,哪一个不是对长生不老之术痴迷至极?”

    “他们日夜寻访仙方,四处求神拜佛,只为能多活些时日。”

    “我放出这等消息,他们定会心甘情愿地供奉童男童女,以换取这长生不老之药。”

    “为了求得长生,他们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吾等要求。”

    白鹿精越说越兴奋,开口道:

    “我弄几艘大船,将那些童男童女引来,为师尊炼药所用。”

    “如此一来,亦可言说是凡间帝王心甘情愿所献。”

    “而且,茫茫大海,波涛汹涌,船沉了,船翻了,也是常有之事,并无异常。”

    “如此一来。”

    “师尊便可置身事外,不沾半点因果,此乃两全其美之事,师尊以为如何?”

    白鹤仙子立在一旁,心中焦急万分,欲要开口阻止,奈何其嘴被寿星以寒光封住,口不能言,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眼中满是担忧。

    “嗯……”

    “嗯……”

    福星和禄星闻白鹿精所言,皆是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寿星沉吟片刻,手握蟠龙拐杖,轻抚胡须,开口道:

    “此计虽妙,然凡间帝王多是人杰,若是帝王多疑,若空口无凭,恐难取信。”

    白鹿精低头思索片刻,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寿星的蟠龙拐杖上缠绕的“蟠龙”,灵机一动,开口道:

    “常言道:云从龙,风从虎。”

    “龙,有吞云吐雾之能。”

    “吾可借师尊蟠龙拐杖一用,借杖上‘蟠龙之力’,创下‘海市蜃楼’之奇景,让让凡间帝王亲眼目睹海外仙山的瑰丽与仙人的风采。”

    “量那凡间帝王虽是人杰,但也是凡夫俗子,怎识得仙家法术?”

    “如此一来,凡间帝王必将深信不疑!”

    禄星在旁闻言,赞叹道:

    “妙计也。”

    寿星闻言,微微颔首,言道:

    “善。”

    白鹿精看向寿星、福星、禄星三仙,开口道:

    “既得诸位首肯,白鹿便准备出蓬莱仙岛,踏入凡尘俗世,还望师尊与诸位大人垂怜,赐予一个凡尘俗名,以便行走人间。”

    寿星轻捻胡须,徐徐言道:

    “长生之药,当徐徐图之,急不得。”

    “你便以‘徐’为姓,这‘徐’字,正寓‘徐徐图之’之意。”

    “你在外行事也要徐徐行之,莫要心急,出了差错。”

    白鹿精听闻,赶忙看向寿星,恭敬地说道:

    “谢师尊赐予‘徐’姓,白鹿定当铭记于心。”

    福、禄、寿三仙之中,福星位居首位,乃福禄寿三仙之首。

    福星凝视着白鹿精,和声说道:

    “白鹿啊,你出自蓬莱仙岛这等洞天福地,已经算是福泽深厚,便再取一个‘福’吧。”

    “以‘福’为名,是希望你能时刻铭记自身来处,莫要在这凡尘俗世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白鹿精闻言,赶忙看向福星,感激地说道:

    “谢‘福星’大人赐予‘福’名,徐福定当谨记在心。”

    自此。

    白鹿精得名——“徐福”。

    “徐福啊……”

    “你切记……”

    福、禄、寿三星对白鹿精又有一些嘱托。

    白鹿精(徐福)俯身叩首,声音坚定地说道:

    “徐福定当谨记诸位大人的教诲,不负所望。”

    ……

    此后。

    白鹿精得名“徐福”,摇身一变,化为凡间一位方士,出蓬莱仙岛,面见人间帝王,意欲携童男童女,炼长生不老药也。

    ……

    秦始皇二十八年,帝驾东巡,行至海滨,但见云海翻涌,海外仙山之轮廓,隐约可见,山川人物,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令秦始皇心生无限向往。

    方士徐福趁机进言:

    “此乃传说中海外之仙境,蓬莱、方丈、瀛洲三山,隐于波涛之间,仙人居之,可求长生之药。”

    秦始皇闻之大喜,遂依徐福之请,遣童男童女数千,随其出海,求取仙药。

    徐福归而言道:

    “已遇海神,然海神嫌礼薄,拒赐仙药。”

    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数千人,令徐福再度出海。

    徐福领命,携众多童男童女,出海寻海外仙人求长生不老药,一去不复返。

    有史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其事曰:

    “方士徐福等上秦始皇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

    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徐福究竟是何方神圣?出自何处?

    徐福一个凡人,为何知道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徐福又为何要引领数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之后,便如石沉大海,一去不复返?

    是遭遇了不可预知的凶险,还是另有所图?

    此千古谜团,未解之谜,盖因此缘故也。

    海外神仙行事,凡人怎识其奥秘?

    只是,这其间所隐藏的种种秘密,真正知晓之人,甚少也。

    ……

    白鹿精得名徐福之后,便下去准备出海事宜了。

    与此同时。

    寿星也放了白鹤仙子,但寿星唯恐白鹤仙子出去报信,便在其身上下了禁制,限制其行动。

    恰在此时,三岛之地风云突变。

    蓬莱仙岛附近的结界一阵松动,卷帘大将带着“天庭捕鳌队”的一众天兵天将,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气势汹汹地冲破了结界的桎梏,踏入了蓬莱仙境。

    虽然十洲三岛有些不老实,那也还是偷偷摸摸的不老实,在私下搞一些小动作。

    然而,他们终究无法摆脱天庭的掌控。

    但这些海外散仙终究还是隶属于天庭的管辖之下,是天庭的地盘,得服从天庭的规矩,给玉帝纳贡朝拜。

    在这朗朗乾坤之下,谁敢公然抗拒玉帝的圣旨,阻挡天庭的使者?

    那就是玉帝“师出有名”,直接派遣天军压境,踏平三岛之地了。

    ……

    福星、禄星、寿星感受到天庭的动静之后。

    寿星连忙将“天元鼎”收了起来。

    而后福星和禄星在松下对弈,寿星在旁边观棋,一派悠闲的模样。

    ……

    天外有天,海外亦有海。

    这环绕着蓬莱仙岛、方丈仙山、瀛洲海岛三座仙境之畔的海域,是为“海外海”。

    卷帘大将带着“天庭捕鳌队”的一众天兵天将来到海外海之后,一挥手,朗声道:

    “下网搭弓,准备捕鳌!”

    ……

    金鳌,乃海中巨兽,其首尾似蛟龙,身躯如陆龟,通体金黄,为海中神龟之尊。

    金鳌,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尤善负重,能背负仙山而行,有移山填海之力。

    其真可谓:“背驮日月,口吞吐星斗。”

    除了昔日的金鳌岛外。

    如今的天下金鳌,以蓬莱仙岛为尊。

    而,金鳌正是蓬莱仙岛的“护岛神兽”。

    甚至可以说,蓬莱仙岛的诞生,便与金鳌息息相关。

    《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由十五只巨鳌轮流背负,其呼吸形成潮汐,龟甲缝隙间渗出的灵气,孕育了蓬莱仙岛。”

    唐朝诗人李白在《怀仙歌》有云:“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唐朝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亦云:“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西游记》中,亦记载这蓬莱仙岛之景:“蓬莱分合镇波涛……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

    可见金鳌和蓬莱仙岛之间的非凡关系。

    ……

    金鳌,不仅是托举仙山的神龟,更因千年背负天地灵气,体内凝聚了“乾坤至阳之气”。

    至于为何金鳌能补充阳气?

    此乃自然之理。

    古有“以形补形”之说。

    《黄帝内经》对“以形补形”也有所记载,正是:“猪腰煲杜仲,美味且滋补。”

    而鳌,海中巨龟也。

    吃金鳌之鳌头,补自己的“鳌头”,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传言道:“强肾如鳌足擎天,鳌首昂扬啸沧海!”

    正是说这金鳌之非凡之功效。

    在妖界之宴席上,鳌头亦是抢手之珍馐,谁都想抢到鳌头吃,正所谓:“独占鳌头”。

    且,古代众多炼丹师皆认为,金鳌因长期背负仙山,吸收天地阳气,其体内凝聚了强大的阳性能量。

    除了金鳌之头,金鳌每千年蜕下的甲片,蕴含纯阳之气,也乃大补之物。

    明代《金丹大要》便详细记载了以鳌甲为鼎的炼丹秘术。

    可以说,金鳌一身都是补。

    正是:“金鳌背甲龙纹——通男子阳脉,鳌足如巨柱——强男子腰脊,鳌首昂扬——振男子精神,鳌负泰山——撑起男子门庭。”

    至于后世金鳌为什么不见了,可能是因为太补了,都被古代仙人捕杀完了。

    ……

    海外海。

    蓬莱东极之地,风云突变,万丈黑云如墨倾泻,翻涌间遮蔽了半边苍穹。

    海天交界之处,一道金甲身影巍然矗立,正是:“卷帘大将”!

    卷帘大将身披一袭金甲,冷光闪烁,立于云巅之上,俯瞰着茫茫大海。

    其身后,数百天兵天将如雁阵般整齐排列,手中鱼叉林立,如密林倒悬,寒光凛冽。陨铁打造的捕神网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铛、铛、铛!”

    “铮、铮、铮!”

    ……

    弓弩机括之声,密集如雨前闷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猎杀行动。

    弩箭上档,蓄势待发,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射穿海面。

    “唳、唳、唳!”

    “唳、唳、唳!”

    ……

    铁背苍鹰振翅,铁爪如钩,轻易撕裂流云,羽翼所过之处,罡风肆虐,海面被犁出百丈沟壑,浪花飞溅,恍若末日景象。

    “汪、汪、汪!”

    “汪、汪、汪!”

    ……

    獒犬群起,喉间低吼,声声嗜血,震得山峦回响。

    ……

    天庭有专门养马的御马监,也有专门养龙的御龙监、专门养鹰、养犬的……御鹰监、御鹰犬。

    这些天庭之鹰犬,岂是凡间之物?

    它们自然并非凡俗鹰犬,皆是牙尖嘴利之神兽。

    这一时间,蓬莱仙境附近,鹰唳犬吠交织,声震四野,竟盖过了海潮的轰鸣。

    ……

    卷帘大将手持降妖宝杵,猛然往云端上一杵。

    随后,卷帘大将取出天庭之宝“照海镜”,轻轻一照,镜底之上,海底一隅的景象尽收眼底——只见一头金鳌,背甲如移动的岛屿,十二根骨如长枪,气势磅礴。

    海底之鳌,如井底之蛙,居于深海之中,难以观天。

    此时此刻。

    一群小金鳌们,身披璀璨金鳞,体态矫健,正无忧无虑地在浅滩嬉戏,全然不知危机已至。

    “放神獒犬!”

    “放苍鹰!”

    卷帘大将一声令下。

    十二头獒犬咆哮着跃入海中,溅起漫天水花,直接朝着那群小金鳌冲去,专撕金鳌腹下软甲。

    领头獒犬直扑幼鳌群中体型最硕者,利爪划过其背甲,竟迸出火星四溅。

    与此同时,三头铁背苍鹰自云端俯冲而下,铁喙啄开海面,精准叼起两只幼小金鳌。

    猎杀时刻,到了!

    ……

    蓬莱仙岛。

    白云洞前。

    福星本来正在安然和禄星下棋,见卷帘大将这么大的阵仗,也是按捺不住了。

    毕竟,这些金鳌可是蓬莱仙岛的祥瑞之兽啊!

    福星轻轻一拂袖,棋子归位,棋盘隐去。

    随即,福星身形一展,化作一道流光,腾云驾雾,直奔卷帘大将所在之处。

    “上弩箭!”

    待到近前,只见卷帘大将面如寒霜,目光如炬,对福星的到来视若无睹,只是冷冷地继续下达着捕鳌的命令。

    福星见状,终是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卷帘天将,此番浩荡而来,所为何事?”

    卷帘大将闻言,只是淡淡地瞥了福星一眼,吐言道:

    “吾奉玉帝之命,特来捕鳌。”

    “多福星君,你莫非有何异议?”

    “这……”

    福星闻言,面色一滞,看着海中金鳌,最终也是无可奈何。

    “哎……”

    最终,福星只能在心中默默长叹一声,化作一道流光,悻悻而去。

    蓬莱仙岛,虽为他们福禄寿三星之居所,是东华帝君这位“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的蓬莱仙岛。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说到底,这蓬莱仙岛还是玉帝这位“三界之主”的蓬莱仙岛。

    玉帝要见如来佛祖,不过是一句:“诏见如来……”

    而如来佛祖,即便是西方佛国的领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但如来佛祖面对玉帝,也只能叫:“回首瞻仰……”

    三界之中,大天尊,便是那至高无上的老天爷。

    大天尊在自己的地盘上,捉鳌。

    他一个多福星君能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