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堂堂大唐就要四方来贺

第1137章堂堂大唐就要四方来贺

这句话,好像是说给自己听的。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他曾经带着将军深入突厥人的腹地,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的冲了过去。

他所过之处,所有和大唐为敌的势力,全部灰飞烟灭,谁能与之抗衡?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老韩抿着嘴,强忍着泪水。

当年与将军并肩作战的那些兄弟,如今都已经不在了。

这二十年来,死了多少兄弟?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才会有今日的盛世。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

随着一首歌的结束,不少观众都跟着唱了起来。

大唐是一个尚武之国,立国二十余年,几乎年年征战,尤其是最初的十几年,几乎每一年都在战争中度过。

遥想当年,突厥入侵长安城的时候,大唐是何等的屈辱。

可以说,这首《精忠报国》,在《花木兰》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经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了。

“这首词,应该就是燕王所作吧?也只有他,才能写出这样一首诗来。”

淼淼坐在第一排,听见了鼓声,听见了马蹄声,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还没等她喘口气,一个美丽的女人,就出现在了舞台上。

一只大鹅在舞台上晃来晃去,配合着织布机的轰鸣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吼!”

就在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只獒犬突然从舞台上跳了下来,一爪子下去,那只大鹅就倒在了地上,鲜血淋漓,吓得正在织布的“木兰”尖叫了起来。

台下的许敬宗情不自禁地用袖子遮住了自己的脸。

这剧本不对啊。

这小玉米,又开始捣乱了。

看戏的时候,怎么就没给金毛牵好绳子。

“回来,金毛!”

小玉米对金毛的表现也很惊讶。

她这才想起,刚才光顾着出去了,忘了喂金毛吃的。

难怪这家伙一见到大白鹅,就忍不住要杀了它。

还好舞台上的画面一转,两个阵营的演员在台上你来我往,不时有人喷出一口“鲜血”,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紧接着,花木兰的爹收到了一张紧急征召令,这是剧情的第一个转折。

“大师兄,长安城的女人们,会不会因为《花木兰》的出现,也开始模仿女扮男装?”

狄仁杰带着刘广一起来看花木兰。

“这可说不准,自从上次《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书院里就有不少同学确认同学是不是女扮男装来上课的。说不定,那些大家闺秀已经有穿男装出门的了。”

狄仁杰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已经有了一种成熟稳重的气质。

如果不是他的身材比刘广要矮一些,恐怕别人都会把他当成大师兄。

“老师离开长安城半年,长安城之中,依旧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刘广想起最近几部很火的戏剧,都是师父闲着没事,跟周围的丫鬟们开玩笑的时候写出来的,不由得肃然起敬。

老师果然名不虚传。

随手就是一段又一段的经典。

不像他,连微积分都看不懂。

难怪老师有时候会说我是乐色!

虽然听不懂“乐色”是什么意思,但从这语气来看,绝对不是夸奖。

“师尊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自然非我等可比。这戏剧院里的东西,于他而言,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倒是更注意格物学院的各种理论与实验。”

“师兄,在我看来,你的算术虽然重要,但如果能和格物学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或许你会有更大的成就。”

狄仁杰的语气,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师弟。

不过在见识到这个小师弟的不凡之后,刘广也只能认了。

“这倒也是。就拿格物学院提出的力学理论来说,其实和算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之前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现在看来,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刘广想了想,觉得狄仁杰说的很对,于是,他决定回去之后,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格物学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好!”

狄仁杰与刘广交谈之时,舞台上的剧情已经进入到了花木兰奋勇杀敌的阶段。

紫霞身材高挑,穿着一身简单的盔甲,看起来英姿飒爽,吸引了不少少女的目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看了花木兰,我就不想再看别的戏了。”

老韩可不是狄仁杰,刘广,这么精彩的一出戏也能走神。

从头到尾,他都在仔细的看着,时不时的和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进行对比。

随着《秦王破阵乐》的奏响,大幕缓缓落下。

所有人都意识到,《花木兰》结束了。

“杨兄,你觉得如何,这歌剧团出品的东

西,可从未让我失望过。”

贺勤和杨本满两个人走出了戏剧院,不由的有些失神。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

“这出戏确实不错,尤其是那首《精忠报国》,更是精彩。不过,燕王有这样的才华,却不想着为国效力,却将精力放在了儿女情长上,实在是有些不妥。”

杨本满是个倔脾气,根本不会帮李想说话。

“当年,燕王在观狮山书院与学生们授课,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笔记。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什么话?”

“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大唐也好,观狮山书院也罢,都是如此。燕王殿下说,“宣传是一把神剑,这戏院里的戏,也是宣传的一部分。”

何勤的侄儿去年才进了观狮山书院,但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杨本满,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事实上,长安城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观狮山书院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只是还没有人去宣扬罢了。

“宣传?难道不应该是礼部考虑的问题吗?”

杨本满不明白,何勤为什么会对这句话如此推崇。

“礼部是有教化之责,但百姓们可不爱听他们的。就拿《精忠报国》来说,光是这一首歌传出去,不知道会有多少青年才俊想要为国效力?”

贺勤的格局比杨本满要高多了,这一点从他看问题的角度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