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陈东归来!

赵桓听着赵佶的话,却没有立刻答应。

罪己诏是在任皇帝颁发的诏书,历数自己的罪过。现在,一个太上皇来颁布罪己诏,那就有些荒诞了。

明显不合适。

再说了,儿子在任上颁布老子的罪己诏,也容易给人刻薄的印象。

这不利于赵桓执政。

赵桓摆手道:“父皇已经退位,罪己诏就不用了。只要父皇不再掀起波澜,朝廷稳健施政,对天下万民,已经是最大的恩典了。”

赵佶沉声道:“我这点请求,你都不愿意满足吗?朕现在,也就是想弥补下,道个歉而已,都不行吗?”

“你大权在握,军队是你的,满朝百官也只认你。这样的前提下,朕不过是一个罪己诏而已,你怕什么呢?”

赵桓笑道:“朕不怕,但是颁布罪己诏不合适。”

“你,你……”

赵佶气得很是难受。

他一路急吼吼的回来,就是希望做一点弥补,没想到这样的小小要求,逆子竟然拒绝了,太让他伤心了。

赵桓安抚道:“父皇,想要弥补天下苍生,让百姓安乐,不在于一道小小的罪己诏。”

“罪己诏,那是形式而已。”

“父皇颁布罪己诏,百姓有任何得利吗?能多吃一碗干饭,能多吃一块肉,能少缴纳一点赋税吗?”

“都不行的!”

“既然对百姓没有任何的帮助,无非是形式上,让你好过而已,何必要执着于这样的形式呢?”

赵佶哼了声,却一声不吭,不愿意表态。

赵桓却想要运作这件事。

赵佶有想法,是一个好事情,可以帮助更多的百姓。

赵桓沉声道:“父皇要救治百姓,儿臣倒是有一个想法。”

赵佶问道:“什么想法?”

赵桓回答道:“父皇虽然退居龙德宫,可是父皇的手中依旧有很多钱,还有许多的产业。要救助百姓,为什么不拿出一笔钱来运作,专门用来赈济救灾的百姓呢?”

“比如,黄河决口,地方百姓艰难,父皇捐赠的这笔钱,就可以专款专用,救治些能够救治的百姓。”

“比如,地方上有地震的情况,父皇也用你捐赠的这笔钱,去购置救灾的物资,去安置更多百姓。”

“这些才是让百姓得利的。”

“父皇有救治百姓的心,就要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这样的罪己诏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

赵桓笑吟吟道:“父皇认为怎么样呢?”

赵佶神色意动,开口道:“朕捐赠的钱,你该不会挪用吧?”

赵桓摇了摇头,回答道:“父皇捐赠出来的钱,对地方百姓来说很多,对朝廷来说那就太少了。”

“现在朝廷最大的一个聚宝盆,都在大宋银行,这里有无数的银子。”

“除此外,朕抄家无数,内库多的是钱。”

“父皇的这点钱,朕还看不上。父皇捐出来的钱,可以作为一个专项基金会,朕安排专门的官员,来负责这笔款项的支出。”

“父皇随时可以抽查,检查支出的账目。”

“我相信以父皇的智慧,也没有人能够瞒得过你。”

赵桓越发觉得这事儿可以运作,与其让赵佶花天酒地浪费了,不如让他找点事情做,还能够发泄更多的精力。

赵桓眼中有期待,问道:“父皇觉得怎么样?”

赵佶也意动了,回答道:“没问题,我同意这样的安排,朕到时候还可以再找一些人捐赠,补充一些钱在基金会里面。”

赵桓沉声道:“父皇,我还在要明确一点。一旦基金会成立,这笔钱就不属于你的私人财产了。”

“这是既属于朝廷,又不属于朝廷,因为朝廷只负责监管,不会挪用这笔钱。可是,这笔钱同样也不属于你。”

“你缺钱了,也不能挪用。”

“你缺钱了,这也必须是公款公用,只能用于赈济灾民。”

赵桓正色道:“如果父皇答应了这一点,朕可以安排。如果父皇这一点都办不到,只想借这个名目捞钱,那还是算了。”

赵佶哼了声,连忙道:“朕也是当过皇帝的人,现在也是太上皇,也是要脸的,没你说的这么不要脸。”

赵桓轻轻一笑。

要脸?

曾经的赵佶,那就是天下间最不要脸的人,为了捞钱什么事情都敢干,称得上是刮地三尺了。

赵桓颔首道:“既如此,父皇就可以回去整理整理,看看你能筹措多少钱。到时候,朕安排御史台的人负责监管。”

“不行!”

赵佶沉声道:“御史台的人,全都是一群废物,只知道为了党争弹劾人,懂个屁的监管。要安排人负责,也是户部的人。”

赵桓沉声道:“户部的人,起不到监管的作用。”

赵佶说道:“御史台的都是废物。”

赵桓解释道:“朕已经要改组御史台了,调陈东回来担任御史大夫。有陈东在,御史台会焕然一新的。对陈东的任命,已经颁发了出去。”

赵佶一时间沉默下来。

陈东的确不错。

他在外面微服私访,也数次听到了很多人议论陈东,说陈东纠察不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官员。

曾经赵佶当皇帝时,陈东在太学生中,就是一个大喷子,最喜欢弹劾蔡京等人。

这样的人是不错。

赵佶心中默认了,却是道:“朝廷一贯是不设御史大夫,你现在要打破这个惯例吗?”

赵桓回答道:“祖宗不自信,始终怕这怕那,导致咱们大宋朝真正的名臣都没几个。”

“出了个王安石,却像是个疯子,一场改革弄得天下疲敝,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虽有范仲淹,却是不得志。”

“反倒是党争,搞得红红火火,持续不断的争论。”

“说来说去,这些党争都是咱们赵家搞出来的,一个个不想着对外作战,不想着开疆拓土,只知道在家里搞权斗耍威风。”

赵桓正色道:“现如今就该正本清源,该重塑朝廷了。所以御史台的改变,就是一个方向。”

赵佶说道:“曾经的御史大夫,那是朝廷重臣,就算你重新设立御史大夫,他连政事堂宰相都不是,更比不了各部尚书,如何提升御史台的地位?”

赵桓却是笑了笑。

笑容中,一副耐人寻味的模样。

赵佶眉头一挑,忽然间有了猜测,问道:“你是要让御史大夫拜相,入政事堂。”

赵桓心中赞叹。

看看,这就是赵佶的聪明,非常的善于揣摩,只可惜他聪明归聪明,却没有把聪明用在正道上。

赵桓微笑道:“父皇说得对,这是后续朕要改革的。朝廷的御史大夫,怎么能没有足够的权威呢?”

赵佶想着赵桓一项项的改革。

加强武人的地位!

改变文官担任枢密使的惯例,自此让武人执掌枢密院担任枢密使。

如今,又要改变御史台。

总归是好事儿。

从另一个方面分析,这也是赵桓越发的自信了,不像是历代皇帝,始终防备着这里防备着那里,总担心有人造反。

大宋这一百多年,其实没有真正大规模的造反,就算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也是小规模的人造反而已。

转眼就平定了。

赵佶越是琢磨,越觉得这个儿子不简单,赞叹道:“皇帝,你很厉害,朕服了。”

赵桓笑道:“父皇过奖了,您回去后好好整理下,朕等着父皇的好消息。”

赵佶也不再多言,转身就离开了。

他走出大殿,站在了殿外看着偌大的皇城,回头看了眼殿内,阳光照耀下,皇帝又在埋头处理政务了。

赵佶忽然笑了,又摇了摇头。

皇帝这样的勤勉,他是做不来的。

在书法绘画、天文星象、蹴鞠马球等各方面,他都有足够的兴趣去研究,就算一坐一天都乐意。

在政务上,却办不到。

枯坐在殿内批阅奏折,屁股就仿佛遭到针扎一样,火烧火燎的不舒服。

……

皇城外,官道上。

一辆马车正缓缓行驶而来。

马车中,坐着的人不是别人,赫然是返回的陈东。

陈东一直在福建路处理事情,因为当地有一个县令,仗着有背景肆意敛财,陈东收集了全部的罪证,把人就地正法后,才接到了皇帝的圣旨。

得知皇帝召见,陈东才火速返回。

陈东乘坐马车一路来到了宫外,看着巍峨的高墙,心中也激动了起来。

终于又回来了。

终于又能见到官家了。

陈东走下马车,请站岗的士兵去通报,却被告知让他直接入宫。

赵桓早就做了安排,一旦陈东回来,不需要通报,直接就可以进入皇宫。

陈东心中愈发的激动,迈着轻快坚定的步伐,一路来到了大殿外,稍微整理了下混乱的衣衫和有些散乱的鬓发,才迈步进入殿内。

赵桓也看到陈东回来了,摆手道:“不必行礼了,坐吧。”

陈东却是固执的站定,撩起衣袍跪下,叩头道:“臣陈东,拜见官家。”

赵桓笑道:“平身!”

陈东这才站起身,小心翼翼的坐在搬来的凳子上。

赵桓主动道:“你在福建路处置蒲城县令的事情,朕已经得知了消息,你处理得很好。这样为非作歹,兼并土地,滥收赋税的官员,就是应该处理,不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陈东正色道:“官家过奖了,臣做得还不够。”

赵桓说道:“这一趟去南方,有什么收获?”

陈东回答道:“臣这一趟去南方,有两个比较大的感受。”

“第一个,是人性贪婪,再怎么处置贪官污吏,地方上还是有人贪污受贿,为了钱财压榨百姓。”

“第二,地方百姓都感念官家的恩德,一听到臣是奉官家的命令巡视地方,无比的激动。因为有官家,他们才过上好日子。”

“官家在地方上的民心民意,已经真正建立起来。”

“人心便是如此,官家爱民如子,励精图治,百姓敬官家如天。”

陈东一番话后,郑重道:“虽说大宋地方上,仍然有无数的贪官污吏,可是臣认为我大宋朝,已经呈现出盛世景象。这是官家励精图治,重新缔造的真正盛世,臣为官家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