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个疯子鲁班班班

第594章 深空计划

那是一种非常隐晦的“注视”,可能是对方不想让我发现,又或是对方的注意力、并不完全在我身上。免费看书搜索: 一路小说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情况。

基地内的监控系统己经关闭,能源室里又只有我和秦玉林,而他从刚才开始就一首望着天花板,甚至都没往我这边看过一眼。

“看来你不明白。”

秦玉林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接着他最后的话继续道:“总之我在那个区域停留的时间不到五秒,但是我们交换了大量信息,这种效率只有意识层面的‘映射’可以做到。”

“……理解。”

我回过神点点头,端详着周围轻声问道:“所以你觉得,是‘深空计划’的人员升维之后、利用高维生物的某种技术、在短时间内向你灌输了大量……”

说到这我忽然愣了一下,因为我想起第一次在“血池”旁边见到“主”的时候,它也曾在瞬间向我灌输了大量信息,甚至差点把我脑子烧坏。

不过当时的环境基础是“梦境”,“主”作为一个类似主程序的存在,有能力在数据层面完成这件事,所以应该和“高维生命的意识映射”没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虽然我那句话没说完,秦玉林也还是明白了我的意思,随即有些不耐烦的“啧”了一声:“我说过了,‘深空计划’的目标不是升维,现在的结果是一场意外。”

“意外……”

我咀嚼着这个词冷笑了一下,回过神又正起脸色:“他们因为‘意外’偶然升维,而你现在要研究这个‘意外’,把这种‘偶然’变成“‘必然’?”

秦玉林点点头:“我不会强迫全人类一起升维,但有了不用总好过没得用。”

“防患于未然。”

我深表理解的点点头,接着又话锋一转:“可是你想过没有,那次‘会面’可能只是混乱磁场造成的幻觉。”

“不是幻觉!”

“是不是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我无所谓的耸耸肩,又看了看周围才继续道:“说说你听到的‘深空计划’,我们需要对照信息,才能确定那不是一场‘梦’、进而确定你由此延伸出的其他理论。”

“这……”

秦玉林闻言面露为难,起先我以为那是“被拆穿”的反应,可是等他回想了近十分钟、重新开口之后,我才明白他的“为难”是什么意思。

“有人认为【大灾难】来自地外,所以提案了‘深空计划’、对外太空进行调查,但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进行星际探索,所以依然还是以观测为主。”

“传统的射电观测,主要依靠电磁波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容易受到等离子体湍流、磁场偏振还有星际尘埃的干扰,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精确,他们最终决定利用中微子,研发了一种新的手段,叫做‘ntLp’。”

“ntLp?”

我听到这个词,脑子里又隐约了闪过什么东西。

“rino transit & Lensing project,中微子凌星与引力透镜工程。”

秦玉林的英语不算太好,这也让他听起来更像复述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大质量天体的引力,会导致周围时空发生弯曲,使得光或者其他粒子经过时、原本的路径发生偏折,就像透镜对光线的偏折一样。”

“但中微子是一种非常轻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它们可以穿透地球、甚至太阳而不被阻挡,这也使得它们的运动轨迹更加准确。”

“而在收集到足够多的、中微子的运动轨迹之后,就可以根据路径反推宇宙中的暗物质分布、或是根据运动轨迹反推它的来处,进而建立整个可观测宇宙的时空模型。”

“不是某一个时间点的宇宙模型,而是从宇宙、至少那颗中微子诞生至今的所有演变,并且最大化排除天体引力干扰后的、无限接近‘绝对精确’的宇宙模型!”

“但也是因为中微子的弱相互作用,导致这种粒子很难被探测,当年那些三代中微子天文台,每年捕获的中微子还不到20例,而实际需要的最低标准,是每年10000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空计划’建立了超大型探测器,通过扩大拦截捕获的面积来增加通量、进而提高中微子的捕获概率——这也是在月球建立基地的原因之一。”

“但是拦截捕获的面积增加之后,其他粒子的通量也同样增加,就像你用细网去河里捞鱼苗,一定会把大鱼捞上来一样,所以还要再解决中微子之外的、其他粒子的干扰。”

“所以在探测器建成之后,他们又建立了一个‘五维联合滤波’的粒子鉴别系统,理论上可以根据时间、能量、轨迹、偏振、味态的不同特征,将干扰降低到1%以下——”

说到这,秦玉林停下来、长长的吸了口气:“当年正处于太阳活动的高峰期,他们想实验‘五维联合滤波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抗干扰效果,结果……”

后面的话秦玉林没说,不过“结果”己经很明显了——“深空计划”项目组全员失踪,整整五年音讯全无。

短暂的沉默了几秒钟后,秦玉林费力的坐起来看着我:“他们跟我说的更多,但我能记住的就只有这些,现在你还觉得那是一场‘梦’吗?”

“……”

我看着秦玉林没说话,因为我从“中微子穿透地球”开始就听不懂了。

这实在不是我擅长的方面,我都不知道这该算是天文学还是天体物理,也就没法判断是不是他在瞎编。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玉林最早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半路出家搞起了生物工程,在这方面的水平应该和我差不多,编一两句还有可能,编这么大一段,属实有点难为他了。

思路到这,我心里己经对秦玉林信了七分,不过出于谨慎还是摇头道:“我现在没法判断,需要验证一下。”

秦玉林毫不意外的点点头:“怎么验证?查‘深空计划’的相关记录?”

“恐怕很难查到记录。”

我无奈的叹了口气:“各项目之间,除了通过联合政府的信息共享,其它细节都是严格保密的,就连我这个提案人都……对了!提案人!”

“提案人怎么了?”

“项目内容虽然是保密的,但提案人的身份是公开的——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是谁,不过这件事是能查出来的。”

我死死的按着太阳穴,仿佛在按着那一丝来之不易的灵光:“但‘深空计划’的提案在‘观察者计划’之后,那时候你己经成为‘锚点’,应该不知道‘深空计划’的提案人……”

“所以只要我说的人和调查结果一致,就证明我当时真的见到了‘深空计划’的人。”

秦玉林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却没有马上回答:“这个我真得想想,‘深空计划’是联合提案,一共有西个发起人。”

“西个?”

“一个天文学家,还有三个天体物理学家,分别在南极和北美的两座中微子天文台工作,‘ntLp’也刚是这西个人的名字的首字母……”

秦玉林说到这,突然灵光乍现似的“嘶”了一声:“我想起来了——尼古拉·科瓦奇、托马斯·勒克莱尔、里奥·格鲁伯,还有……”

“菲克斯?”

我听到一半忍不住开口问道,没想到秦玉林却摇了摇头。

“不是‘菲克斯’,菲克斯的首字母是‘f’。”

秦玉林用他并不熟练的英文纠正道:“是菲洛斯·弗拉霍斯,p-h-i-L-o-s。”

“p-h-i-L-o-s……”

我在心里跟着秦玉林一同拼写,同时身上悄然浮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个人……不对,这西个人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