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子谋划,安南危急
胡庸、黄仲夷两大谋士,侧立于左右,若有所思。
“三年前,臣就请太子,就算背上世人骂名,都要以绝李氏后患,可太子觉得,李羡之受到打击,已成痴傻儿,不足为虑,现在可好,此子城府深不见底,能力出众,又有李同光、萧廷龙的支持,已成气候。”
“眼下,能灭李羡之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南黎木、月两族之手,以及吴镇疆之手,杀了李羡之,当下!李羡之势弱,咱们还有机会翻盘。”
黄仲夷虽年过六十,可脑子并不糊涂,仍旧才智双全,乃是不可多得的顶级谋士,萧祁能坐稳太子位,多亏了此人谋划。
“本宫也没想到,李羡之竟然如此能忍。”萧祁身为太子,大宁储君,竟然对一个藩王,感到害怕与恐惧。
“不过,你这个主意不错,正好父皇,也想将李羡之,赐死于南州,本宫就下一道命令,将驻扎在安南的朝廷军,全部撤出,如此一来,吴镇疆便是无所顾忌,可以腾出手来狠狠收拾李羡之。”
不仅如此,萧祁还要让南黎内讧,凡是先进武器,先给月氏与木氏一族,火雷、巨弩车等等,这些可是破象骑的利器。
曾经的东方霸主,如今却在这样的内耗中,逐渐日落西山,那么多的能臣干吏,便是在这些党争之中,死于非命,整个大宁,尽是奸臣贪官。
南州!
朝廷大军,在萧廷龙离开南州之后,便是撤兵。
南州城府。
吴镇疆可是高兴坏了。
“离沙,看到了吧!这就是大宁,只要你是功臣,他们觉得,你没有价值,觉得你具有威胁,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置你于死地。”
“这太子与当朝皇帝,乃是一邱之貉,心胸狭隘,眼里是容不得功臣的,这信中还说,等我灭了李羡之,就封我为南王…”
“哼!真以为我稀罕这一南王吗?这混账分明是想让我,给朝廷背锅,如此一来,我吴镇疆,便要受万世骂名,人人得而诛之,不过这都不重要了,这混账此次,倒是给我帮了大忙,李羡之尚在南黎,安南群龙无首,此次!我要夺下三关与安南,灭了李羡之这个心腹大患。”
吴镇疆之所以这样大的怨言,便是当年的他,对大宁是何等的忠心,纵然是杀老南王李世忠,他也是义无反顾,可结果呢!老皇帝和那混账太子,这对狐狸,竟然想要连他一块收拾了,好在他不像李世忠,对朝廷愚忠,仗着吴氏是地方大氏族,拥兵自重。
只要恪守住杀害李世忠的秘密,就无人敢对他怎样!
“主公,该当如此!”离沙颇为激动。
他甚至,已经幻想到,吴镇疆成为皇帝的那一天。
即便只是一方的霸主皇帝,那他做为吴镇疆麾下第一谋臣,未来必然是位极人臣的呀!
“传令,陈定国、高子衿,随本王骑兵十万,出征安南。”
“军师,南州城就交给你与朱忆安了,尽快将五万新兵训练出来。”吴镇疆吩咐道。
“卑职明白!”离沙躬身一拜。
转之,此时的北雄郡吕白英,麾下也是招募了两万新兵训练。
西山郡的秦天得、东宁郡的陈兴珠,各自招募两万新兵,开始训练,没办法!为了提防三人,其麾下的精锐兵马,全部都编入到吴镇疆的主力大军之中。
其实,都到这个份上了,秦天得三人,自然是要选择与吴镇疆一条路走到黑的,这会弃暗投明,面临的也是屠刀。
洛神机、李靖、司马伯文等人,在朝廷大军退出南州之后,自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而派出去的暗卫,已经侦查到吴镇疆在调集兵马,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袭了过来。
现在最为离谱的是,朝廷与南黎的联盟协议,一直拖着还没有信,只要信不到南黎,那么!李羡之就要一直待在南黎,这后边,自然是少不了太子的功劳。
安南高层会议。
洛神机、李靖、司马伯文,三大巨头,分开而坐。
麾下白起、宇文殇、周泰、韩擒虎、赵云、冉闵、徐晃、高宠等将,左右分席而坐。
“诸位,吴镇疆十万大军,最多五日的时间,就要抵达安南,现在!诸位将军,有何御敌之策?”洛神机看向众将。
哼!
李靖当即便是冷哼一声,“朝廷某些人,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明知道陈兴珠跟着吴镇疆是造反的逆贼,却还是将陈兴珠调到了东宁。”
“这明摆着,就是想要坑害安南,坑害南王。”
“依我之见,不能坐以待毙,该主动出击,不论怎么说,出其不意,打他一个埋伏仗,我就不信,他吴镇疆,会想到咱们主动出击。”
战争,不仅仅只是军队数量之间的博弈,还有战将心理之间的博弈,纵然只是百分之一的胜率,也会有人去赌,其实!往往就是这百分之一的胜算,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提议好,卑职愿意打先锋。”韩擒虎主动请缨。
“末将也愿意做先锋。”周泰请命。
“其实,咱们还有个办法,可以先扰乱吴镇疆的阵型,然后再出兵,会不会更好?”冉闵突然说道。
“冉闵将军有何见教?”李靖问。
“说起来诸位不信,从安南到镇龙山,有一条小路,若是咱们遣一支兵马,直接插到敌军的后方,在半途埋伏。”
“如若正面偷袭力度足够,吴镇疆必然往镇龙谷撤退,如此一来,两番埋伏,必然让吴镇疆损失惨重,说不定…还能斩杀吴镇疆本人。”冉闵提议道。
“就算正面偷袭不成功,我等也能在后边,偷袭吴镇疆军队的粮草,如此!一举两得,并不吃亏。”
众将面面相觑。
“好,就这样办。”洛神机大手一拍,然后直接拿起了军令,“吴镇疆找死,那就给他下一记猛药。”
“众将听令!”
“末将在!”
包括李靖在内的所有将军,纷纷站了起来,躬身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