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新海月1
第三百五十章 、出其不意
小
大
一路奔袭过来,望着眼前紧闭的庐州城,秦天瑞脸色很是难看。
突袭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
敌军现在有了防备,光他手中这点儿兵力,想要拿下庐州府,难度实在是太大。
“传令下去,转道下扬州!”
秦天瑞冷漠的下令道。
“总兵大人,扬州不比庐州,位于叛军后方,我们过去没有援军策应啊!”
一旁的副将急忙劝说道。
进攻庐州府,虽然存在危险,但好歹挨着湖广和河南。
遇到了麻烦,可以向两边转移。
深入扬州府,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附近全是敌人。
如果不能迅速夺取扬州城,叛军很快就会调集大军对他们进行围剿。
“放心好了。
只要我们到了扬州府,就会有人策应。
水师游弋在外海,随时能为我们提供支持。
闽浙总督麾下的兵马,正在进攻苏州府,恰好可以同我们遥相呼应。”
秦天瑞自信的说道。
不同于其他地区,扬州府可是扬州营的起家之地。
在当地的经营,早就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
扬州营撤出了扬州府,不等于当年的经营,就全部消失了。
那些同扬州营联系紧密,又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不在少数。
有了事先的预警,这些人并没有和叛军死磕,反而积极加入叛军队伍中,等待着朝廷反攻。
埋藏的众多暗子,总有几个能发挥作用。
相比进攻其他地区,夺取扬州府的胜算,反而更大一些。
秦天瑞的要求不高,没有奢望一口吞下扬州,只要拿下其中几座城池,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就是大功一件。
后续能够以此为依托,夺取淮扬地区最好。
即便是进攻失败,把战火烧了过去,也可以断掉叛军的财源。
单纯从战术上看,官军分兵安庆府让团军损失惨重,无疑是失败的。
可换到战略层面,又是一番景象。
官军大举进入,叛军征召民夫守城,对城外坚壁清野等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
从鄱阳湖到安庆的大片地区,外加半个庐州府,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削弱了叛军的战争潜力。
继续深入敌后,把战火烧到淮扬这个盐税重地,造成的影响还会更大。
战争进行到现在,除了少数几座城池外,叛军的势力范围,基本上被压缩回了南直隶。
一共就那么十四个府,其中松江府早就沦陷,徐州府、苏州府、凤阳府沦为战场。
现在安庆府、庐州府又受到战争影响,闽浙总督还在计划进攻徽州府和宁国府。
倘若他们再把扬州府拖入战火中,叛军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哪怕各路战场,均无法取得突破,拖上一年半载,也能把叛军耗死在战场上。
……
“该死的叛军,老子又没挖你们的祖坟,怎么就穷追不舍……”
逃亡路上,团军士兵骂骂咧咧的话语,落入白毅峰耳中化为了一支支利箭,刺向了他的心头。
叛军死咬着他们,一半是因为软柿子好捏,另一半则是之前拉的仇恨。
在对待叛军的问题上,没有哪支部队,有团军做的绝。
哪怕击杀叛军最多的李牧所部,都没有他们拉的仇恨多。
战场上厮杀,各为其主,没什么好说的。
关键在于战后。
叛军士卒落入其他官军手中,要么被问斩,要么被流放。
官府追责家属,也大都是抄家流放。
唯独团军是例外。
不光俘虏的叛军士卒会被残忍处死,叛军家属也没有逃过他们的魔爪。
多数时间,还会牵连无辜乡邻。
没有挖叛军的祖坟,那是这些造反的家伙都是穷棒子,祖坟中榨不出油水来。
若是遇上祖上阔过的,他们可不会放弃发财的机会。
听闻追杀团军,叛军士气直接+1+1+1……
纵使他们拥有丰富的逃命经验,在这次追逃战中,也没有能够讨到好。
“大哥,回湖广的路被堵上了,我们去河南吧!”
白毅浩神色凝重的提议道。
堵路是小问题,他们跑的速度快,后面的叛军还没追上来。
在前方拦截的叛军,多是留守地方的老弱,战斗力非常有限。
一路上能够突破层层堵截,很大程度上在于拦路的敌人只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想和他们拼命。
提议跑路去河南,主要在是湖广被团军祸害的厉害,他们在地方上得罪的人太多。
光收拢起来的这几千人,还不足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相比之下,河南那边情况就好多了。
团军从来没过去活动过,自然谈不上得罪人。
没有私人仇恨,大家都是朝廷的部队,地方衙门不会刻意为难他们。
“嗯!”
“现在这种时候,确实应该向河南突围。
不过那边人生地不熟,地方衙门财政也不富裕,多半无力为我们提供后勤补给。
想要在河南暂避,必须先解决钱粮问题。”
白毅峰想了想说道。
内心深处,他想到的很多。
谋划立功不成,反而遭遇大败,他的仕途基本上被葬送掉。
团军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战后团军被解散,那是大概率事件。
运气好的话,能够找人运作一个有实权的官当。
运气不好的话,直接被就地免职,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白毅峰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错过了在镇压傅逆中立功的机会,那就只能寻找新的契机。
现在的大虞朝,几乎是遍地狼烟。
南方的叛军成了气候,现在不好打,那就到北方谋求发展。
相比割据一方的南方叛军,刚刚起步的北方叛军,此时各方面都很稚嫩。
“大哥,钱粮的问题是一个大麻烦。
现在抢叛军倒是简单,麻烦的是抢到东西之后,怎么顺利给运出去。
后续的追兵队伍,可是越来越多。
稍有不慎,被敌人给咬上了,那就麻烦大啦!”
白毅浩摇了摇头说道。
钱粮一直是困扰大虞朝的难题,从九边精锐到内陆卫兵,就没有不为钱粮发愁的。
团军这种没有编制的部队更惨,所需的钱粮物资,全部只能靠自筹。
前面在老家的时候,有叛军威胁,为了保住家业,士绅们还能赞助一部分。
更多的钱粮,还是靠向民间加征和劫掠筹集。
团军的名声臭大街,就是在筹饷过程中发生的。
作为地主武装,原本他们和士绅关系还是不错的,军纪败坏也不会对“自己人”下手。
导致双方闹翻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拿了钱,依旧没有能够挡住叛军。
钱花了出去,却还是让大家遭了兵祸。
损失惨重的士绅,除了嫉恨叛军外,对团军的无能也非常不满。
吃过亏之后,再想拿“保境安民”去忽悠大家出钱出粮,就玩不转了。
等到官军收复湖广,不光士绅不愿意赞助团军,就连商旅、百姓也不愿意给他们交钱。
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团军依旧靠武力强行征收,一下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白毅峰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局面已经无法收拾。
迫于无奈,在大战爆发之后,他才主动请缨。
事实上,他自己不站出来请战,镇远侯也会强行指派他出征。
毕竟,人家有自己的嫡系武装,团军的存在非常碍眼。
直接下令遣散,又要花上一笔巨款,还容易惹出乱子。
消耗在战场上,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能带走多少,算多少。
北方的局势,同样非常糟糕。
先帝时期的改革,也挡不住连绵不绝的天灾。
关中存粮有限,叛军要不了多久,就会出关劫掠。
渡过了前期阶段,流寇杀入河南,后面那些地方官就会主动上门求我们出兵。
打不过成了气候的傅皓轩,我们还打不过一群流寇么?”
白毅峰故作镇定的分析道。
叛军出关的推测,这是他参加军事会议,从中获悉的。
预测会不会成为现实,他自己也不确定。
现在为了安抚人心,这必须是真的。
虽然受困于团军的恶名,一众团军高层都没有了退路,但想要大家奋斗,还是需要一张大饼。
在河南发展,还是在湖广发展,并不重要。
关键是团军必须发展起来,大家的荣华富贵才有保障。
哪怕到了现在,团军内部依旧渴望获得正式编制,加入大虞朝的统治队伍中。
……
南京城。
看着手中的战报,傅皓轩眉头紧锁。
单纯看战绩,安庆反击战打的确实不错,光斩首都破了万。
这是吴军从大战爆发到现在,取得的最大战绩。
战术上获胜,战略上却让吴军变得越发被动。
战火越烧越旺,战线越拉越长,整个吴国都找不出几个安生地儿。
受战争的影响,多地冬耕遭到重创,来年春粮必定减产。
“武穆侯的捷报,大家都看到了。
这一仗打的不错,重创了敌军,打出了我大吴的威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能留下江西第一镇,让秦天瑞所部流窜了出去。
除了少许残敌外,安庆战役基本告一段落。
接下来从何地发起反击,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傅皓轩开口询问道。
甭管安庆战役是否达到预期,他都必须大力宣传。
开战到现在,吴国一直在被动应战,各地的战况均不乐观。
相比不断丢城失地,安庆战役最少击败了敌军,还有上万的斩获。
艺术加工一下,约等于歼敌五万,重创了江西和湖广两省组成的联军。
“陛下,闽浙总督麾下景逸风所部,正在向苏州府发起进攻,其部众大约三万左右。
相比其他几处战场,伪朝在苏州一线的兵力部署,算是相对薄弱的。
武穆侯结束安庆战役之后,正好让他挥师南下,参与苏州会战。
击溃了景逸风所部,不光稳定了我朝后方,还可以顺势收复松江府,把战线推进到杭州一带。
条件允许的话,顺势发起浙江会战,携大胜之威一举荡平闽浙联军。
四路伪朝大军去其一,后续的仗怎么打,战略主动权就回到了我们手中!”
兵部尚书范修文当即拿出了作战方案。
为了这场会战,吴国上下可是下足了功夫。
可惜再怎么努力,面对官军的多路围攻,吴国还是表现的非常吃力。
坐拥百万大军,那只是糊弄人的虚数,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是少数。
分布到各路战线后,吴国中可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那么十几万。
听起来数字很大,可还是觉得兵力不够用。
战斗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必须集结数倍的优势兵力,对上官军主力才有一战之力。
“范大人,此言差矣!”
“战场上兵贵神速。除了考虑敌人的强弱外,我们还要考虑调兵速度。
武穆侯所部在安庆,无论是参加九江战役,还是去驰援南昌,都比南下苏州府更近。”
右相杨敬仁当即反对道。
长途跋涉,也是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刚打完安庆战役,部队尚未来得及休整,马上又要他们南下苏州参战。
一番折腾下来,大军都成了疲兵。
并且这样高强度调兵,对后勤也是一个考验。
吴国的控制区虽然富裕,但地盘却不大。
此时半数的疆域都被卷入战火中,仅靠剩下的几个州府,为大军提供补给,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的战斗,每一天都在消耗吴国的老本。
对一个新生政权来说,高强度的消耗,无疑是危险的。
“杨大人,留在西边和伪朝开战,要面对李牧那贼子。
参考过往的战例,野战中同此人发生遭遇的部队,就没有能讨到好的。
武穆侯虽然用兵如神,可是遇上此人,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范修文的回答,让杨敬仁一肚子的理由都憋了回去。
甭管从哪边展开,首先要保障的是能够打赢。
从白莲圣国到大吴政权,他们从没有在李牧手中占到过便宜。
刚刚结束的安庆战役,战报看起来亮眼,但一众高层都知道这是虚的。
团军杀的再多,也影响不到大局。
“按兵部的计划,尽快落实吧!
派人叮嘱庐州镇守将军,守护好城池即可,不要擅自出城和伪朝军队交战。”
傅皓轩缓缓说道。
选择让大军南下,相当于放秦天瑞所部离开。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能够歼灭一股敌军,肯定不会放手。
可战争要从全局考虑,秦天瑞所部在整场会战中占比微乎其微。
调集大军过去追捕,劳民伤财不说,关键是没把握追上。
越过庐州府之后,隔壁的疆域,就在伪朝控制中。
吴国无力再开辟一路战场,找到敌人的落脚地,也没法发起进攻。
……
突袭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
敌军现在有了防备,光他手中这点儿兵力,想要拿下庐州府,难度实在是太大。
“传令下去,转道下扬州!”
秦天瑞冷漠的下令道。
“总兵大人,扬州不比庐州,位于叛军后方,我们过去没有援军策应啊!”
一旁的副将急忙劝说道。
进攻庐州府,虽然存在危险,但好歹挨着湖广和河南。
遇到了麻烦,可以向两边转移。
深入扬州府,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附近全是敌人。
如果不能迅速夺取扬州城,叛军很快就会调集大军对他们进行围剿。
“放心好了。
只要我们到了扬州府,就会有人策应。
水师游弋在外海,随时能为我们提供支持。
闽浙总督麾下的兵马,正在进攻苏州府,恰好可以同我们遥相呼应。”
秦天瑞自信的说道。
不同于其他地区,扬州府可是扬州营的起家之地。
在当地的经营,早就深入社会每一个角落。
扬州营撤出了扬州府,不等于当年的经营,就全部消失了。
那些同扬州营联系紧密,又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不在少数。
有了事先的预警,这些人并没有和叛军死磕,反而积极加入叛军队伍中,等待着朝廷反攻。
埋藏的众多暗子,总有几个能发挥作用。
相比进攻其他地区,夺取扬州府的胜算,反而更大一些。
秦天瑞的要求不高,没有奢望一口吞下扬州,只要拿下其中几座城池,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就是大功一件。
后续能够以此为依托,夺取淮扬地区最好。
即便是进攻失败,把战火烧了过去,也可以断掉叛军的财源。
单纯从战术上看,官军分兵安庆府让团军损失惨重,无疑是失败的。
可换到战略层面,又是一番景象。
官军大举进入,叛军征召民夫守城,对城外坚壁清野等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
从鄱阳湖到安庆的大片地区,外加半个庐州府,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削弱了叛军的战争潜力。
继续深入敌后,把战火烧到淮扬这个盐税重地,造成的影响还会更大。
战争进行到现在,除了少数几座城池外,叛军的势力范围,基本上被压缩回了南直隶。
一共就那么十四个府,其中松江府早就沦陷,徐州府、苏州府、凤阳府沦为战场。
现在安庆府、庐州府又受到战争影响,闽浙总督还在计划进攻徽州府和宁国府。
倘若他们再把扬州府拖入战火中,叛军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哪怕各路战场,均无法取得突破,拖上一年半载,也能把叛军耗死在战场上。
……
“该死的叛军,老子又没挖你们的祖坟,怎么就穷追不舍……”
逃亡路上,团军士兵骂骂咧咧的话语,落入白毅峰耳中化为了一支支利箭,刺向了他的心头。
叛军死咬着他们,一半是因为软柿子好捏,另一半则是之前拉的仇恨。
在对待叛军的问题上,没有哪支部队,有团军做的绝。
哪怕击杀叛军最多的李牧所部,都没有他们拉的仇恨多。
战场上厮杀,各为其主,没什么好说的。
关键在于战后。
叛军士卒落入其他官军手中,要么被问斩,要么被流放。
官府追责家属,也大都是抄家流放。
唯独团军是例外。
不光俘虏的叛军士卒会被残忍处死,叛军家属也没有逃过他们的魔爪。
多数时间,还会牵连无辜乡邻。
没有挖叛军的祖坟,那是这些造反的家伙都是穷棒子,祖坟中榨不出油水来。
若是遇上祖上阔过的,他们可不会放弃发财的机会。
听闻追杀团军,叛军士气直接+1+1+1……
纵使他们拥有丰富的逃命经验,在这次追逃战中,也没有能够讨到好。
“大哥,回湖广的路被堵上了,我们去河南吧!”
白毅浩神色凝重的提议道。
堵路是小问题,他们跑的速度快,后面的叛军还没追上来。
在前方拦截的叛军,多是留守地方的老弱,战斗力非常有限。
一路上能够突破层层堵截,很大程度上在于拦路的敌人只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想和他们拼命。
提议跑路去河南,主要在是湖广被团军祸害的厉害,他们在地方上得罪的人太多。
光收拢起来的这几千人,还不足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相比之下,河南那边情况就好多了。
团军从来没过去活动过,自然谈不上得罪人。
没有私人仇恨,大家都是朝廷的部队,地方衙门不会刻意为难他们。
“嗯!”
“现在这种时候,确实应该向河南突围。
不过那边人生地不熟,地方衙门财政也不富裕,多半无力为我们提供后勤补给。
想要在河南暂避,必须先解决钱粮问题。”
白毅峰想了想说道。
内心深处,他想到的很多。
谋划立功不成,反而遭遇大败,他的仕途基本上被葬送掉。
团军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如果没有大的变故,战后团军被解散,那是大概率事件。
运气好的话,能够找人运作一个有实权的官当。
运气不好的话,直接被就地免职,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白毅峰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错过了在镇压傅逆中立功的机会,那就只能寻找新的契机。
现在的大虞朝,几乎是遍地狼烟。
南方的叛军成了气候,现在不好打,那就到北方谋求发展。
相比割据一方的南方叛军,刚刚起步的北方叛军,此时各方面都很稚嫩。
“大哥,钱粮的问题是一个大麻烦。
现在抢叛军倒是简单,麻烦的是抢到东西之后,怎么顺利给运出去。
后续的追兵队伍,可是越来越多。
稍有不慎,被敌人给咬上了,那就麻烦大啦!”
白毅浩摇了摇头说道。
钱粮一直是困扰大虞朝的难题,从九边精锐到内陆卫兵,就没有不为钱粮发愁的。
团军这种没有编制的部队更惨,所需的钱粮物资,全部只能靠自筹。
前面在老家的时候,有叛军威胁,为了保住家业,士绅们还能赞助一部分。
更多的钱粮,还是靠向民间加征和劫掠筹集。
团军的名声臭大街,就是在筹饷过程中发生的。
作为地主武装,原本他们和士绅关系还是不错的,军纪败坏也不会对“自己人”下手。
导致双方闹翻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拿了钱,依旧没有能够挡住叛军。
钱花了出去,却还是让大家遭了兵祸。
损失惨重的士绅,除了嫉恨叛军外,对团军的无能也非常不满。
吃过亏之后,再想拿“保境安民”去忽悠大家出钱出粮,就玩不转了。
等到官军收复湖广,不光士绅不愿意赞助团军,就连商旅、百姓也不愿意给他们交钱。
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团军依旧靠武力强行征收,一下子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白毅峰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局面已经无法收拾。
迫于无奈,在大战爆发之后,他才主动请缨。
事实上,他自己不站出来请战,镇远侯也会强行指派他出征。
毕竟,人家有自己的嫡系武装,团军的存在非常碍眼。
直接下令遣散,又要花上一笔巨款,还容易惹出乱子。
消耗在战场上,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能带走多少,算多少。
北方的局势,同样非常糟糕。
先帝时期的改革,也挡不住连绵不绝的天灾。
关中存粮有限,叛军要不了多久,就会出关劫掠。
渡过了前期阶段,流寇杀入河南,后面那些地方官就会主动上门求我们出兵。
打不过成了气候的傅皓轩,我们还打不过一群流寇么?”
白毅峰故作镇定的分析道。
叛军出关的推测,这是他参加军事会议,从中获悉的。
预测会不会成为现实,他自己也不确定。
现在为了安抚人心,这必须是真的。
虽然受困于团军的恶名,一众团军高层都没有了退路,但想要大家奋斗,还是需要一张大饼。
在河南发展,还是在湖广发展,并不重要。
关键是团军必须发展起来,大家的荣华富贵才有保障。
哪怕到了现在,团军内部依旧渴望获得正式编制,加入大虞朝的统治队伍中。
……
南京城。
看着手中的战报,傅皓轩眉头紧锁。
单纯看战绩,安庆反击战打的确实不错,光斩首都破了万。
这是吴军从大战爆发到现在,取得的最大战绩。
战术上获胜,战略上却让吴军变得越发被动。
战火越烧越旺,战线越拉越长,整个吴国都找不出几个安生地儿。
受战争的影响,多地冬耕遭到重创,来年春粮必定减产。
“武穆侯的捷报,大家都看到了。
这一仗打的不错,重创了敌军,打出了我大吴的威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能留下江西第一镇,让秦天瑞所部流窜了出去。
除了少许残敌外,安庆战役基本告一段落。
接下来从何地发起反击,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傅皓轩开口询问道。
甭管安庆战役是否达到预期,他都必须大力宣传。
开战到现在,吴国一直在被动应战,各地的战况均不乐观。
相比不断丢城失地,安庆战役最少击败了敌军,还有上万的斩获。
艺术加工一下,约等于歼敌五万,重创了江西和湖广两省组成的联军。
“陛下,闽浙总督麾下景逸风所部,正在向苏州府发起进攻,其部众大约三万左右。
相比其他几处战场,伪朝在苏州一线的兵力部署,算是相对薄弱的。
武穆侯结束安庆战役之后,正好让他挥师南下,参与苏州会战。
击溃了景逸风所部,不光稳定了我朝后方,还可以顺势收复松江府,把战线推进到杭州一带。
条件允许的话,顺势发起浙江会战,携大胜之威一举荡平闽浙联军。
四路伪朝大军去其一,后续的仗怎么打,战略主动权就回到了我们手中!”
兵部尚书范修文当即拿出了作战方案。
为了这场会战,吴国上下可是下足了功夫。
可惜再怎么努力,面对官军的多路围攻,吴国还是表现的非常吃力。
坐拥百万大军,那只是糊弄人的虚数,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是少数。
分布到各路战线后,吴国中可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那么十几万。
听起来数字很大,可还是觉得兵力不够用。
战斗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必须集结数倍的优势兵力,对上官军主力才有一战之力。
“范大人,此言差矣!”
“战场上兵贵神速。除了考虑敌人的强弱外,我们还要考虑调兵速度。
武穆侯所部在安庆,无论是参加九江战役,还是去驰援南昌,都比南下苏州府更近。”
右相杨敬仁当即反对道。
长途跋涉,也是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刚打完安庆战役,部队尚未来得及休整,马上又要他们南下苏州参战。
一番折腾下来,大军都成了疲兵。
并且这样高强度调兵,对后勤也是一个考验。
吴国的控制区虽然富裕,但地盘却不大。
此时半数的疆域都被卷入战火中,仅靠剩下的几个州府,为大军提供补给,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的战斗,每一天都在消耗吴国的老本。
对一个新生政权来说,高强度的消耗,无疑是危险的。
“杨大人,留在西边和伪朝开战,要面对李牧那贼子。
参考过往的战例,野战中同此人发生遭遇的部队,就没有能讨到好的。
武穆侯虽然用兵如神,可是遇上此人,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范修文的回答,让杨敬仁一肚子的理由都憋了回去。
甭管从哪边展开,首先要保障的是能够打赢。
从白莲圣国到大吴政权,他们从没有在李牧手中占到过便宜。
刚刚结束的安庆战役,战报看起来亮眼,但一众高层都知道这是虚的。
团军杀的再多,也影响不到大局。
“按兵部的计划,尽快落实吧!
派人叮嘱庐州镇守将军,守护好城池即可,不要擅自出城和伪朝军队交战。”
傅皓轩缓缓说道。
选择让大军南下,相当于放秦天瑞所部离开。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能够歼灭一股敌军,肯定不会放手。
可战争要从全局考虑,秦天瑞所部在整场会战中占比微乎其微。
调集大军过去追捕,劳民伤财不说,关键是没把握追上。
越过庐州府之后,隔壁的疆域,就在伪朝控制中。
吴国无力再开辟一路战场,找到敌人的落脚地,也没法发起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