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挖到好东西

就被赶来的老支书给叫住:“益民,等一下?”

周益民回头,看见老支书火急火燎地赶过来,便站在一旁,等候老支书过来。

“老支书,你这么着急赶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老支书稍微休息了一下,将气喘顺之后:“益民,村里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能麻烦你去给上水村送一下饲料吗?”

如果不是,没有其它办法的话,他也不会过来麻烦周益民,村里会开拖拉机,并且有空,就只剩下周益民一个人。

这可是第一次给上水村送饲料,是合作的开始,当然不能马虎,不然给上水村一个不好印象,到时候转头去公社那里购买,岂不是就没有生意。

周益民思考一下,接来下自己的确是没有什么事情要忙,便答应下来:“好!”

看见周益民答应,老支书也是松了一口气。

“好,那就麻烦益民了。”

很快就安排好人,将十包饲料给装上拖拉机去。

装完车后,周益民就驾驶着拖拉机离开,前往上水村去。

帮忙装车的年轻人,一脸羡慕。

其中一个人开口:“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十六叔那样,开上拖拉机?”

“今晚晚上,早点睡,那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另外一个不禁打趣。

剩下的人,都不禁笑起来。

不过在场的人,都想着开上拖拉机,没有经过周益民的培训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开上拖拉机,就算是周益民肯,老支书也不肯。

要知道老支书之前,最宝贝的东西就是村里的牛,但是自从拖拉机的出现,牛已经从之前的第一位,变成了第二位。

以前只要是有空,时不时都会去牛棚那里查看一下,牛的状态。

现在的话,就换成了去停放拖拉机的地方,仔仔细细查看,看有没有被“划伤”,有时间的话,还会打水来将,拖拉机仔仔细细抹一遍。

两村相隔的并不是很远,所以周益民也没有开多久,就来到上水村的村口。

上水村的村民,隔得老远,就看见周益民驾驶着拖拉机。

连忙就去通知村长。

王村长接到通知后,也是一路小跑,往村口跑去。

没有想到速度还是慢了一点。

周益民已经进入到上水村这里,然后停了下来。

由于不知道,这些饲料放在哪里,所以只能等王村长过来处理。

看见王村长,小跑过来。

周益民询问:“王村长,这些饲料要放在哪里?”

王村长喘着粗气:“益民.我带你.去吧!”

说完,就在前面带路。

不过周益民这时候开口:“王村长,要不然你上来带路吧!”

周围的人听到后,十分羡慕村长,竟然能坐上拖拉机。

王村长并没有客气,直接坐了上去。

然后开始带路。

不一会,就来到靠近养鸡场的旁边,多了一个建筑。

周益民一看,就猜应该是赶工出来。

“益民,就停在这里就行!”王村长开口说道。

周益民点了点头,然后掉了个头,车尾对着存放饲料的房子。

王村长见状,立马就安排人手,把饲料给卸下来。

饲料并没有多少,只有十包,不一会就卸完。

周益民便离开。

村民们齐心协力,拿着铁锹、锄头,热火朝天地干着。

工地上,大家有说有笑,一边干活一边讨论着村子里的新鲜事儿。

突然,一个村民在挖掘的时候,“哐当”一声,铁锹碰到了一个硬物。

他好奇地蹲下身子,扒开周围的泥土,发现了一截木头。

“嘿,这

他喊道。其他村民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估计是以前谁埋在这里的吧,没啥稀奇的。”一个村民说道。

“就是,这木头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也没啥用。”

另一个村民附和道。

大家看了几眼后,便不再理会,继续埋头干活,那截木头就被随意地丢在了一旁。

此时,周益民开着拖拉机,刚刚从上水村送完货回来。

他哼着小曲,心情格外舒畅。路过修路的工地时,他不经意间瞥见了丢在一旁的木头。

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可当他的目光扫过木头的纹理时,心中突然一动。

他下意识地停下拖拉机,走了过去,蹲下身子,仔细地检查起来。

正在一旁休息的曹师傅看到周益民的举动,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曹师傅可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他自然能看出这木材是什么东西。

这分明是上好的阴沉木啊!这种木头在市场上可是可遇不可求。

根本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曹师傅心中暗自打起了小算盘,他故意不出声,想着能不能趁大家不注意,捡个漏,把这宝贝据为己有。

周益民越看越激动,他确定这就是阴沉木。

阴沉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工开采,大量的阴沉木被人们熟知。

目前,人们对于阴沉木的称呼不一,东北地区称之为“浪木”。

川渝地区称之为“乌木”、“乌龙木”;两广地区称之为“水浸木”,还有部分地区称之为“炭化木”。

而在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神木”、“植物大熊猫”。

但从严格定义来说,乌木、炭化木与阴沉木截然不同。

由于天然生态环境因素,造就了阴沉木特有的生态美。

其形态各异、纹理顺畅、色泽古朴、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视觉美感,被誉为无价之宝。

阴沉木的形态万千,艺术家们可以通过雕刻去尽显其形态之美,由自然与形式相结合的变化美学价值。

阴沉木特有的纹理,使得每一件阴沉木艺术品独一无二,无可仿制。

可彰显该艺术品的雍容华贵,大部分的阴沉木色调较深,较为厚重,这种深色给人以神秘、复古、沉稳之感,给予“木文化”更好的诠释。

阴沉木的“味之美”为阴沉木的美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香气给人以愉悦感

他站起身来,四处寻找老支书。

不一会儿,老支书从人群中走了过来。老

支书看到周益民蹲在那堆木头旁,一脸疑惑地问道:“益民,咋了?你在看啥呢?”

周益民笑着说道:“老支书,这些木材,我能拿走吗?”

老支书听了,虽然有点奇怪,但他心里清楚,周益民可不是个会无缘无故要东西的人。

而且只是一些破裂木头而已。

就凭周益民为周家庄做出的贡献,别说是这些木材,就算是更加重要的东西,只要周益民开口,村里有的话,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他。

于是,老支书爽朗地说道:“益民,你想要就拿回去!你一个人搬不回去的,我叫人帮你搬回去吧!”

曹师傅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别提多失落了。

他知道,自己想捡漏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了。

但他也明白,这件事情还不能说出去,不然让周家庄的人知道他一开始的小心思,那就不好了,到时候传出去,自己的名声肯定会受到影响。

很快,老支书就安排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周益民将这些木材抬到了拖拉机上。

周益民连声道谢,然后开着拖拉机,带着木材回到了家。

回到家后,老爷子看到周益民带回来一堆破破烂烂的木材,十分好奇。等帮忙的人放下木材离开后,老爷子小声询问:“益民,你拿这些木材回去干嘛?”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木材,周益民为什么这么宝贝。

周益民只是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道:“爷爷,这可是好东西,你就等着,我变废为宝吧!”

老爷子听到后,好奇心更重了。他看着那些木材,怎么看都觉得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破旧,实在想象不出周益民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宝贝。

但他对周益民一向充满信心,于是说道:“好,我就等着你变废为宝!”

周益民站在自家院子里,瞧着那堆在修路时意外挖到的阴沉木,心里琢磨着,得把这些宝贝变成实用又好看的家私。

他没打算自己动手,毕竟打造家私可不是他擅长的事儿,于是决定找村里有名的木匠张师傅帮忙。

周益民来到张师傅家,张师傅正坐在院子里,拿着一块普通木材,精心雕琢着一件小物件。

张师傅看见周益民过来,连忙站起来:“益民,你怎么过来?”

其实他还是挺佩服周益民,年纪轻轻,就能将周家庄发展得这么好。

尤其是这一两年时间,周家庄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连饭都快吃不起,到现在有钱修路。

还有饲料加工厂和养殖场,每一样都能给周家庄,带来不菲的收获。

周益民说明了来意,张师傅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放下手中的活儿,跟着周益民来到他家院子。

张师傅看到那堆阴沉木的瞬间,眼睛瞪得老大,像两颗明亮的星星,满是惊喜与赞叹。

可不过眨眼间,他的眼神又黯淡下去,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益民啊,不是我不愿帮你这个忙,你瞧瞧这木材,这可是上好的阴沉木,质地坚硬、纹理独特,珍贵得很呐。我这手艺,实在是配不上这么好的材料,怕糟蹋了它们。”

周益民一听,心里犯起了愁,本以为找张师傅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会是这样。

他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曹师傅。曹师傅平日里见多识广,说不定认识打造家私的行家。

周益民匆匆告别张师傅,一路小跑着去找曹师傅。

此时曹师傅正在村里的小作坊里忙碌,看到周益民火急火燎地进来,他心里“咯噔”一下,却装作一脸茫然的样子问道:“益民,这么着急,找我有啥事呀?”

周益民顾不上寒暄,直截了当地问:“曹师傅,你认识打造家私的人吗?”

曹师傅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样,说道:“益民,怎么你要打造家私吗?有没有好的木材呀,要是没有的话,我有一些渠道能弄来好的木材。”

周益民连忙说:“好的木材,我有啊!”说完,便拉着曹师傅往家走。

到了家,周益民指着堆放在地上的阴沉木说:“这不就是吗?”

曹师傅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着这些木材。他的眼睛里再次闪过一丝惊讶,忍不住说道:“益民,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好的木材,这可是上好的阴沉木,可遇不可求啊!”

接着,他又补充道:“我的确认识一个打造家私的人,你需要的话,我就去把他请过来?不过他收费可不便宜。”

话刚出口,他又想起周益民如今可不缺钱,便不再多言。

周益民没有丝毫犹豫,说道:“那就麻烦曹师傅你,尽快把人请过来!”

曹师傅点头应道:“好,我今天下工之后,就进城一趟,明天把他请过来!”

第二天,曹师傅果然带着一位外乡的木匠李师傅来到周家庄。

李师傅一进院子,看到那堆阴沉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嘴里喃喃道:“如此上等的阴沉木,真是难得一见。”

周益民这时候问道:“师傅?可有把握?”

他可不像白白浪费这么好的阴沉木。

曹师傅这时候开口解围:“益民,你不知道,李师傅祖上可是帮忙修建过宫殿!”

周益民听到曹师傅的话,小小被震惊了一下,那看来这个李师傅的手艺,应该是很好才行。

李师傅并没有多说,只是一脸平静看着这些阴沉木。

“不过打造这些阴沉木,我不要钱,只要粮食?”

曹师傅一脸不好意思:“益民,不好意思,这个我事先也不清楚?”

要是知道的话,他才不会将李师傅带过来。

现在的粮食这么精贵,很多时候,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周益民并不在意:“不知道,你想要多少粮食?”

反正他自己又不缺粮食,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的话,还是能接受。

虽然他不缺粮食,但是也不想当“凯子”。

李师傅没有想到周益民会答应,思考了一下,然后开口:“我要一百斤粗粮?”

周益民想了想,现在粗粮价格,要是手艺好的话,这个价格并不贵。

“好,就按照你说的来,不过我只能先给三十斤,剩下,我要验收通过之后,再给?”

李师傅对于自己的手艺,还是很有自信,所以连思考都没有,就直接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