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动工

第480章 动工

经过两天,紧罗密布准备工作,终于将修路要用到的东西,全部都准备好。

两天时间,也是很快就过去。

到了动工当日,曹师傅,早早就起来,骑上自行车,就往周家庄赶去。

为了不耽误动工仪式,只能是天还没有亮就出发。

来到周家庄的时候,天空宛如被清水洗过的蓝绸缎,纯净而明朗,阳光慷慨地倾洒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微风轻拂,仿佛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撩动着村民们的心弦。

老支书望着这般宜人的天气,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暗自窃喜:“看来精心挑选的这个日子着实不错。”

天还未亮透,周家庄的晒场上便已热闹非凡,如同一场盛大节日的前奏。

为了这个动工仪式,周家庄特意停工半天,周家庄村民们怀揣着激动与期待,纷纷从家中赶来,脚步匆忙而坚定。

周益民、周志明早早抵达现场,像两位即将出征的将领,协助老支书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曹师傅也带着他那套视若珍宝的修路工具,步伐矫健地来到晒场。

他的眼神中透着笃定与专注,仿佛在向众人宣告,这条路在他的操持下必将坚固耐用。

晒场中央,摆放着一张略显简陋却庄重肃穆的桌子。

桌上,精心供奉着寓意吉祥的祭品,燃起的香烛青烟袅袅升腾,缓缓融入天空,仿佛在向天地传达着村民们对修路工程顺遂的殷切祈愿。

老支书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却格外整洁的中山装,郑重地站在桌前。

他清了清嗓子,那洪亮的声音瞬间在晒谷场上回荡开来:“乡亲们!今天,是咱周家庄盼了无数个日夜的大喜日子,咱们心心念念的修路工程,终于要破土动工啦!

这条路,是咱们通向富足、迈向幸福的希望之路。

一路走来,咱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历经无数波折,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动工时刻。咱一定要齐心协力,把这条路修好,让咱周家庄旧貌换新颜!”

村民们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经久不息,“好!”“一定把路修好!”

周家庄的村民呼喊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村庄的上空久久盘旋。

周益民挥动着有力的手臂,高声喊道:“乡亲们,咱们即刻按照先前的分工,各就各位,正式动工!”

周志明也跟着振臂高呼:“大伙加油干,为了咱周家庄的美好明天!”

随着这振奋人心的号令,动工仪式正式拉开了恢弘的序幕。

曹师傅作为修路的技术核心,如同一柄锐利的先锋之剑,率先拿起工具,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规划好的道路起点。

他熟练地蹲下身子,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工具如灵动的画笔,在地面上划出一道清晰笔直的线,这道线,宛如周家庄未来发展的起跑线,承载着全村人的梦想与期盼。

曹师傅站起身,对着跟在身后扛着锄头、铁铲的年轻小伙子们喊道:“大伙听好了,咱们先沿着这条线把表层的土刨开,注意锄头落点要均匀,深度大概在十厘米左右,这样后续地基才稳当。”

小伙子们纷纷点头,齐声应道:“好嘞,曹师傅!”

随即,他们高高举起锄头,鼓足全身的力气,狠狠砸向地面。

坚硬的土地在锄头的重击下,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咚咚”声,仿佛在宣告着这场改造的开始。

每一次锄头落下,都饱含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嘿哟!嘿哟!”

整齐而嘹亮的号子声在空气中激昂响起,如同奏响了一首充满力量的劳动赞歌,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这边小伙子们奋力刨土,曹师傅又快步走到周益民指挥的拖拉机卸料处。

此时,拖拉机“突突突”地欢快穿梭,车斗里满载着从后山精心开采运来的石子和提前筹备好的沙子。

曹师傅对着驾驶员喊道:“卸料的时候慢一点,先在路的一侧均匀倒一排石子,间隔大概二十厘米,形成一条石子带,方便后续铺设。”

接着,他又转头对周益民说:“益民,一会儿沙子就顺着石子带均匀铺洒,厚度控制在五厘米左右。”

周益民点头回应:“明白,曹师傅,您放心。”

曹师傅得到周益民的保证后,也是放心下来。

周益民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注意安全,卸料的时候稳一点、慢一点!”

驾驶员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小心翼翼地将石子和沙子均匀地倾倒在指定位置,每一粒石子、每一把沙子都仿佛是拼图的一部分,逐渐拼凑出道路的雏形。

周志明带领着一群村民,正准备将倾倒的石子和沙子摊平。

曹师傅赶忙走过去,说道:“志明,摊平的时候先用铲子把石子尽量摆均匀,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然后再铺上沙子,用刮板刮平,确保整个平面平整,不能有高低差,不然以后路容易积水。”周

志明认真听着,说道:“好的,曹师傅,我们一定按您说的做。”

在铺设过程中,曹师傅时刻关注着进度和质量。

他看到一位村民在摆放石子时,间隔有些不均匀,便走过去耐心指导:“同志,石子间隔再调整一下,保持均匀,这样路面受力才均匀,以后不容易坏。”

周家庄的村民听到后,连忙按照曹师傅的指示调整。

不然让老支书知道,不按照曹师傅的话来做,估计会被拉去狠狠骂一顿。

妇女们也展现出了不让须眉的风采,她们提着水桶,拿着水壶,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柔地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

“大伙喝点水,歇一歇再干。”

她们温柔的声音如同清甜的泉水,流淌在每一个辛勤劳作的村民心间,为他们驱散疲惫,带来丝丝慰藉。

孩子们也积极地参与其中,虽然他们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热情。

他们在一旁认真地帮忙捡拾遗落的小石子,或者小心翼翼地传递一些简单的工具。

他们那纯真的笑容和稚嫩的身影,为这场热火朝天的劳动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仿佛在见证一场伟大变革的诞生。

在施工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场景处处可见。

有一位年轻的村民在搬运石子时,不小心被一块凸起的石头绊倒,脚踝瞬间肿了起来。周围的村民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围了上去。

“怎么样,没事儿吧?”

“赶紧去旁边休息一下。”

大家关切的话语如暖流般涌来。

这位村民咬着牙,强忍着疼痛说道:“没事儿,我还能坚持。”

但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他还是被扶到一旁休息。不一会儿,村里周大秋闻声而来,迅速为他仔细检查并熟练地处理了伤口。

周大秋这时候说道:“大明,你这个脚扭伤有点严重,接下来,肯定是不能干活,不然伤势严重的话,这条腿可能就保不住。”

他是故意说严重一点,不然以村里人的性格,肯定会逞强,到时候伤势更加严重,那就不好处理。

果然腿受伤的村民听到,周大秋的话后,果然被吓了一跳,连忙保证:“大秋,你放心,我一定会听你的话!”

周大秋看见效果已经达到,随即说道:“我扶你回去休息吧!”

此时,老支书在施工现场来回踱步,他那深邃的目光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度,同时不忘给村民们加油打气。

“大伙干得不错,继续保持!咱们周家庄有这么齐心的大伙,这条路肯定能又快又好地修好。”

他的话语如同强心剂,让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已到中午。

太阳高悬天空,炽热的阳光如同火舌般舔舐着大地,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但村民们的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愈发高涨,有一种做不完,誓不罢休的样子。

就算是有人提议道:“要不大伙先休息会儿,吃点东西,下午接着干。”

但立刻有人回应:“不用休息,咱们一鼓作气,争取今天多干些活儿。”

最终这件事情让老支书知道后,连忙过来说道:“修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修好的。”

“而且到了下午,大部分的村民就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

周围的村民听到,虽然他们还想继续干下去,不过老支书都发话,只能乖乖照做。

老支书以防有人还会偷偷干活,便亲自“押送”正在干活的村民,去大饭堂吃饭。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村里的大饭堂。

一进饭堂,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只见饭堂的桌子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盘盘腊鱼,腊鱼被煎得两面金黄,泛着诱人的光泽,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烹制的。

旁边还有几大盘炒青菜,油光锃亮,显然油水很足。

原本因为被打断工作而带着一点小小“怨气”的村民们,看到这丰盛的饭菜,尤其是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腊鱼,“怨气”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曹师傅也跟着走进饭堂,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周家庄在修路这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能拿出腊鱼让整个村的人都吃上肉,而且炒青菜的油水如此充足,这显示出周家庄有着超乎他想象的实力。

老支书笑着说道:“大伙都别客气,这腊鱼是咱们之前特意留下来的,今天修路动工,是个大喜的日子,必须让大伙吃得好,有力气干活!大家赶紧趁热吃!”

村民们纷纷入座,拿起碗筷,大快朵颐起来。

饭堂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碗筷碰撞的声音。

“这腊鱼可真香啊!”

“是啊,好久没吃得这么丰盛了!”

村民们一边吃一边称赞。

在大家吃饭的过程中,老支书还不忘在饭堂里转一转,关心地询问大家饭菜是否合口味,鼓励大家下午继续加油干。

曹师傅看着这和谐的场景,心中对周家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有这样团结一心、关怀村民的老支书,有这样勤劳奋进的村民,周家庄的路一定会顺利修好,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顿饭让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就连曹师傅也吃得十分满意,这里的伙食,比家来都要好,还有什么挑剔的理由。

可能就是跟周益民的家来相比,还是有挺大的差距。

不过曹师傅也从周家庄的村民当中得知,周家庄之所以能不缺粮食,都是跟周益民有关系。

看来跟周益民打好关系,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时间很快就过去,吃完饭,休息了一下。

下午,施工的难度逐渐增加。在铺设一段路面时,遇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深深地埋在地下,如同一只沉睡的巨兽,阻碍着工程的进展。

几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试图将它挖出来。他们挥舞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刨着周围的土,但石头又大又重,进展十分缓慢,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

周益民看到后,立刻意识到仅凭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于是迅速召集了更多的村民。

大家齐心协力,用绳索套住石头,找来撬棍,喊着整齐的口号:“一二三,使劲!一二三,使劲!”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块巨石终于被成功挖出,大家欢呼雀跃,仿佛战胜了一个巨大的敌人。

下午时分,天气变得格外闷热,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将整个村庄笼罩其中。

但村民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丝毫退缩。

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滚落,浸湿了衣衫,可他们手中的动作却一刻也不停歇。

周益民这时候安排:“给人去煮点绿豆汤!”

听到的人,便按照周益民的话去做。

而且周益民还让多加点糖,不要不舍得。

煮好的绿豆汤立马就送了过来。

周益民大声说道:“大伙喝点绿豆汤,解解暑。”

一碗碗绿豆汤,如同清泉一般,被送到每一个村民手中。

村民们接过绿豆汤,一饮而尽,那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疲惫感也随之减轻了几分。

就连不是修路的村民都分到一碗绿豆汤。

虽然其他人并没有在修路,但是也是在忙活村里的农活,所以都是一视同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