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愁思意冗,有恃无恐
隆庆六年,六月初三,清晨。
……
天不见亮,高仪就从家中出发,往皇城而去。
在路边买了两个葱油饼,边走边啃了起来。
倒不是来不及在家中做早食,只是今日实在没心思胃口。
昨日宫里来人,莫名其妙送了好些日用之物,贴补了几两碎银,让他一头雾水。
一问才知道,是皇太子跟李贵妃求的恩典。
太监原话是:“太子德音有言,先生使我受益良多,本宫岂忍见先生窘迫。贵妃遂从。”
一时让他措手不及,呆立当场。
高仪跟高拱、张居正不同,他是个传统的读书人,或者说,保留了部分古板士大夫的气质。
他的摆烂只是对现状不满,不代表他不认可传统礼制。
相反,正因为如今的世道,无法满足他对传统礼制的向往,才会使得他变成一个得过且过的老好人。
所谓君视臣民如草芥,臣民视君如寇仇。
一如太祖视士大夫如草芥,老朱家皇帝对文臣的态度,让高仪也对老朱家的皇帝失去了信任。
更别提他侍奉过的世宗自私无度,动辄归罪于下;先帝纵情声色,懒顾朝政。
如何能得到他的认可?
但皇太子……他竟然会着眼于他的家境,竟然当真以弟子事之,以君父待之!
这份师生之礼,这份君父之意,恍惚间,激起了高仪消匿已久的舐犊之情,忠君之心。
士大夫当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啊!
可是,他又有所犹疑。
这是否是李贵妃借着皇太子的名义?
或者受了什么人指点?
甚至退一步说,就算皇太子有这心,又会不会是别有所求,以权术之心待他呢?
可高仪心中还是忍不住隐隐有着期待。
托孤辅政,君父师生,如此一段佳话,哪有士大夫不向往的,诸葛武侯的例子在前,谁不心动?
胡思乱想,心情复杂,搅得高仪几乎彻夜未眠。
今日是初三,逢三、六、九,是太子视朝的日子,不必日讲,这让高仪有些失落,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失落不言而喻,松一口气则是因为,他如今当真不知道用什么心态面对皇太子。
昨日他才受人之托,擅改了日讲,此时心中着实不安。
高仪思绪不断,有些出神地在街道上行走着。
各部衙门都是有点卯的,虽然比早朝略晚些,却也差不离。
陆陆续续穿着不同颜色官服的朝官,往皇城汇集。
高仪作为阁臣,有头有脸,路上遇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招呼应酬。
“阁老。”
“高阁老。”
“阁老。”
一路上不断有人给他拱手行礼,脸都快笑僵了,也让他止住了思绪。
“阁老,何不上轿同行?”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
高仪回过头,只见一辆六抬大轿,里面一老一少,掀开轿帘,向他招呼道。
他看清脸,才想起好像是成国公府上的朱希孝,跟玉田伯家的蒋克谦。
哦……勋贵啊,那没事了。
高仪总算不用回笑脸了,仿佛看到空气一般,转过头去。
心中无奈,当他高仪是什么人,连勋贵也来套近乎,真以为是个勋贵都能做朱希忠呢?
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自顾自往一旁走开了。
行至皇城的时候,高仪又被人叫住。
“子象,怎么气色不太好?”
高仪偏过脸,是张居正,跟礼部尚书吕调阳,联袂并行。
吕调阳跟着拱手:“阁老。”
高仪不敢托大,连忙回礼:“吕尚书,左揆。”
张居正是次辅,高仪当面向来称左揆,也就是左相的意思,以示尊敬。
回礼完,他才苦笑道:“年纪大了,昨日宫里送来鲜笋,贪图口腹之欲全吃了,吃了之后胀得难受,睡晚了些。”
吕调阳被他逗乐,捋着胡须笑道:“阁老有这胃口才是好事,不像我,牙齿松脱,想吃都吃不了。”
高仪作为谦逊随和,跟朝官关系都不差。
张居正也开口道:“子象,正好,我跟和卿在聊皇太子登极仪注的事,来参祥一下。”
和卿是吕调阳的表字。
而登极仪注,就是登基时,用的礼仪,祭文,各个事项的人选等等。
三人顺势同行,张居正高仪在前,吕调阳自觉落后半步。
高仪开口问道:“第三次劝进定在何时?”
张居正答道:“昨日两宫才把奏疏批下来,定在初六再度劝进,皇太子接受后,于初十登极。”
高仪沉吟了一下,说道:“国朝不宁,合当灵前继位。”
天家孝期常常以日代月,或者以月代年。
朱翊钧的孝期是二十七日,先帝驾崩之日到初十,不过十几天,自然是灵前继位。
吕调阳作为礼部尚书,这是担子最重的时候,不由感慨道:“丧礼跟登极仪倒不是难事,就是户部那边预算压得紧,也亏了两宫通情达理。”
高仪点了点头,这也是内阁当朝的好处了,妇道人家总拗不过文臣的集体决议。
要知道,先帝在时,可是总往吏部要钱,往自己小金库里塞。
他忽然想到一事,问道:“山陵之事定了吗?”
就是选风水宝地建陵墓了。
张居正摇了摇头:“这事是元辅跟工部商讨的,总得先寻龙点脉视山陵,应该还在挑人。”
吕调阳接过话茬:“如今没定的,也就山陵之事,以及祗告祭文了。”
“高阁老专人专事,这祭文不妨由您来撰写?”
殿阁大学士,本就有撰写祭文的分内工作,几乎人均写得一手好青词,更况且,高仪入阁前就是礼部尚书,正适合。
高仪自无不可:“别嫌我学问差就行了。”
吕调阳恭维道:“就怕阁老佶屈聱牙,让皇太子背得叫苦。”
听了这话,张居正跟高仪不约而同失笑。
吕调阳不明所以,附和地也笑了两声。
“我先去公房准备廷议的奏疏,咱们早朝再议。”
高仪告罪一声,便先行一步。
张居正跟吕调阳拱手回礼,放慢了脚步。
等高仪离去后,吕调阳才缓缓开口道:“高阁老最近,似乎颇得皇太子孺慕啊。”
宫里赏赐鲜笋,大家都有份。
可高仪偏偏额外还有赏,这事当然瞒不过朝臣,其中含义,不得不让人吃味了。
张居正摇了摇头,无奈道:“欺负老实人罢了。”
吕调阳疑惑看向他。
张居正没有纠缠于此,反而问起别的事:“元辅私下有联络你吗?”
吕调阳摇了摇头:“都没找过你,怎么会找我呢?”
张居正是楚党魁首,但这楚党,却不是以地域划分,五湖四海都有,只因为张居正湖广人,才冠了这个名头,地域性质不像往后那么明显。
就像吕调阳,虽是浙江人,也被划进楚党。
与其说是楚党,不如说是新党。
至于为何没有团结在高拱身边?张居正这不是唯高拱马首是瞻嘛。
对高拱来说,他着眼更高,什么清流,楚党,晋党,浙党都一样,无论是杨博还是张居正,听用便可。
张居正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极低:“元辅致仕前,得借着他的势,让六部九卿认下考成法的大略,咱们之后才好做事。”
考成法,就是后世俗称的官员绩效考核,也是新法的根基。
这等对文官体系动刀子的事,向来阻力重重。
若是不能再高拱致仕前敲定,等之后他做了首辅来收拾局面协调各方,就要多耗费不少时间。
留给他施行新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吕调阳好奇道:“你准备怎么做?”
张居正摆了摆手:“不知道。”
“走吧,去早朝了。”
……
今日常朝,朱翊钧很沉默。
不仅没有干涉廷议,甚至没向身边的冯保开口问东问西,弄得冯保频频偷瞄。
当然,这不是他故作深沉,他是真给累的!
抄佛经道札之类的活,比他想象中还要折磨。
昨天回东宫写了两个时辰,直到现在手臂都还有些酸麻,整个人更是疲惫不已,不得不养精蓄锐,少思少言。
就是这张居正真是缺德啊,这样欺负小孩,可别给他逮到机会。
朱翊钧养神的功夫,透过屏幕看了眼高仪。
可惜这些老油条,养气功夫一等一,丝毫看不出端倪,也不知道昨日示好,对其有没有所触动。
看来还得加大力度。
廷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诸如各省春税情况,廷推布政使,勋贵刑案廷鞠等等。
这是朱翊钧第一次见到廷推和廷鞠。
所谓廷推,就是有高级官员出缺,由廷臣,也就是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公推二人或三人,报请两宫圈用。
而廷鞠,就是有重大狱案,譬如涉及勋贵,必须经由廷臣决议。
至于怎么推,怎么议——竟然是投人头票?
朱翊钧倒是看了个稀奇,还真挺有班子开会的感觉,既视感很强啊。
当然,公推前各方都有了默契,也是如出一辙。
他目不转睛地看耍,只觉得津津有味。
各事议完,他本以为要散朝了,却见冯保往外走了两步:“诸位,咱家这里还有一事。”
他看居高临下向高拱:“这春税,按例应该入内帑十万两,先帝在时就是如此,昨日咱家也跟贵妃娘娘请了令旨,着廷臣商议,怎么今日廷议元辅给略过了?”
太仓库是户部的金库,而内帑就是内廷小金库,其余的像太仆寺、光禄寺,乃至各个省府,也都有自己的府库。
衙门大大小小,饭还是分锅吃的。
高拱自然知道这事,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此时我略知一二,正要跟冯大珰说呢。”
“昨日贵妃娘娘前脚令旨刚下,后脚就被六科给事中以‘乱命也,不奉诏’给封驳了,本阁甚至不知令旨内容。”
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相当于纪律检查委员会。
同样,又有封驳诏书的权力,这是礼制的一部分,光明正大。
高拱老神在在,事不关己。
冯保气急败坏,指着高拱道:“高拱!你……胆大包天!”
高拱冷声道:“冯公公,慎言。”
眼见纠仪官蠢蠢欲动,冯保胸膛剧烈起伏,拂袖而退:“我会如实禀报!”
朱翊钧旁观了全程,皱眉不已。
这高拱,得罪冯保就算了,竟然真敢直接让人封驳李贵妃的令旨,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纵然只是贵妃令旨,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不奉诏。
但李氏没几天就要变太后了,到时候就不是贵妃令旨,而是太后懿旨了。
高拱不经商量,直接单方面封驳回去,可谓完全不留情面。
难道他不怕李氏之后对他清算吗?
别看如今高拱权势熏天,可一旦双方撕破脸,李氏直接掀桌子下场,那高拱除了致仕,也别无二选,这可不是宋朝。
他这幅有恃无恐的样子,到底是有什么依仗?
青史昭昭,却也不能全知,朱翊钧只知道高拱最后是被李氏驱逐了。
但具体如何交手,就不得而知了。
高拱到底是单纯的愣头青,还是有什么后手?
……
回东宫的路上,朱翊钧都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就连张宏来迎他,都没注意。
张宏跟在他身后,走了好长一段路,他才回过神来。
“张大伴来了,怎么不唤我一声。”
张宏低眉顺眼:“主子在想事情,奴婢不敢打扰。”
朱翊钧笑了笑,对他态度很满意:“说吧,什么事?”
张宏顿了顿,吩咐宫女太监跟远点。
这才在朱翊钧身边轻声说道:“方才有个东宫值守的锦衣卫私下找到我,说是蒋克谦求见您,不知是否要通禀?”
朱翊钧一愣。
疑惑问道:“蒋克谦?我不听曲啊,求见我作甚?”
他听过这人,后世都有流传的音乐家嘛,找他干嘛?
冯保又要搞玩物丧志那一套?
张宏噎了一下,皇太子知道蒋克谦在编撰琴谱,却不知道人家什么身份,真是奇哉怪也。
莫非……在他张宏之外,还有人向这位皇太子效忠输诚?
这样一想,张宏反而觉得合理了起来,毕竟这位皇太子韬光养晦这么些年,必然不会手上一点势力也无。
张宏心中更是慑服。
他不敢继续深想,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主子,蒋克谦是玉田伯府上的嫡传,祖父蒋轮方是世宗皇太后的弟弟,父亲袭爵后作奸犯科,如今降袭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一职。”
“就在朱希孝手下任职。”
一听锦衣卫和朱希孝手下,朱翊钧立马恍然大悟。
这就是朱希忠的回信了,挑了个破落勋贵来打先锋。
不过这货,他印象里是搞音乐的,还以为是冯保派来给他玩乐,消磨心智的,闹了个乌龙。
感情是宗室出身,难怪有钱有闲搞音乐。
他沉吟了一会,说道:“让他直接见我,不必通禀了。”
所谓是否通禀,就是私下见面,还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既然正好负责侍卫东宫,见面方便,那也不必见光了。
毕竟,好多事都需要暗中为之,给人看在眼里,戳到敏感点就没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