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渔阳鼙鼓按征尘(二)
面对马芳等人的上疏,朱载坖当即予以御批同意,命令萝川侯马芳整顿宣大山西等处的京操班军,哈密伯李成梁负责整顿辽东、大宁等处的京操班军,顺宁侯俞大猷负责整顿其余地方来的京操班军。
同时命令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左都督陆绎、卫尉卿赵锦、总督京营戎政临淮侯李庭竹、京卫都指挥使严绍庭统帅锦衣亲军、京营、亲军诸卫弹压京操士卒,整肃军纪。
最先安定下来的是宣大山西和大宁辽东的京操士卒,马芳、李成梁都是在军中威名素着的老将,这些地方的官军士卒也都对他们极为敬服,所以在他们两人赶赴军营之后,很快就安定了下来,马芳、李成梁也都是老将了,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也不用朱载坖教,当即将挑头闹事的士卒抓出来砍了,以儆效尤。
而俞大猷这边就相对不那么好处理了,虽然俞大猷也是国朝名将,但是这些从地方都司来的士卒根本不认识俞大猷是谁,至于其中的一些世袭卫所军官,也大多无法控制部队,只要大兵弹压才行,在锦衣亲军、京营和亲军诸卫的包围下,这些没有武器的士卒们开始慌乱了起来。
不过俞大猷处理这些事情是很驾轻就熟的,当即命令锦衣亲军向他们喊话,打开营门,安静待好,自然无事,然后大批的京营和亲军诸卫士卒们进入各营,将这些士卒们赶回自己的营房中去,随后锦衣亲军和卫尉寺就开始调查起来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士卒们到了京师,虽然朝廷供给衣食,但是京师是不准外兵进入的,必须要有旨意才行,班操京军也不例外,所以京营派遣了士卒看守班操京军的营房,就是不准这些军士跑到京师去,但是这些军士吃饱了,当然是想出去看看的,于是就和看守营房的士卒发生了冲突。
看守班操京军的京营千户赶紧以班操士卒哗变上奏,事情其实远没有那么严重,虽然这事实际上兵部严重,但是引起的政治风波是极为严重的,很多官员纷纷上疏,认为这些丘八不可信任,兵骄难制,大规模训练班操京军不太现实,这些还算是比较理智的。
已经有不少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练兵军务处,他们认为,正式练兵军务处提出的训练班操京军,才导致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之前由内阁、兵部管理军务的时候,并没有出现这种事情,而练兵军务处负责军务之后,竟然出现了都门兵变这样恶劣的事情,可见练兵军务处根本无助于军务,反而会坏事,他们请求朱载坖撤销练兵军务处,将权力还归内阁和兵部。
朱载坖随即下诏,解释了此事,首先并不存在什么哗变、兵变这些事情,不过是一些士卒干犯军法,朱载坖已经遣人处置了,至于训练京操官军的事情,出自朱载坖本人之意,并非其他人的建议,练兵军务处只不过是执行朱载坖的旨意罢了。
随后朱载坖就召见所有的参赞军务大臣,商量此事的善后,首先由马芳、俞大猷、李成梁汇报相关情况,其实现在事态已经得到控制,事情也并不严重,但是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朝廷官员的奏疏,朱载坖并不想回复,只是说道:“畿辅近边地方武备废弛已久,近来言者皆详于外而略于内,岂万全计?朝廷训练京操,正式强内固基之举,岂可轻废,内阁晓谕群臣,勿再生事,否则朕必严惩不怠!”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善后,因为从正德以来,大明兵变、哗变频发,到了本朝,要稍微好一些,但是这次竟然在都门之外,聚众鼓噪,虽然朱载坖宣称并非兵变,但是无论是朱载坖还是再坐的臣子们,都很清楚如果不是处理的及时,恐怕就要酿成哗变了,无论是高拱等文臣还是马芳等人,都认为严惩是必须的。
朱载坖也一样认为必须严惩,大明官军懈怠已久,士卒玩法疏忽,不守军纪,动辄以哗变、兵变威胁朝廷,这是绝对不行的,想干什么?学五代的骄兵悍将吗?虽然大明之前的兵变多是由于朝廷欠饷所导致的,但是实际上造成了以兵变促兵变的恶劣影响,兵骄难制,军纪涣散,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大为下降。
更令朱载坖不能容忍的是,之前朝廷以抚为主、只究首恶的策略,使得许多参与兵变的士卒并未受到追究,反而因为兵变受到朝廷所谓抚驭,从中获取利益,因此一些老兵油子便意识到,要获利就兵变。久而久之,官军就形成以兵变 挟赏获益的风气。
高拱杀气腾腾的说道:“陛下,此案必严惩以正军法才行,夫人主鞭笞万国,天下震慑而莫敢越者,以能制其死命也。今顺者缺饷,噪者得金, 跋扈者无惩,操练者有罚,倒持太阿,岂所以震慑天下乎?譬如两手痿痹不仁,不为吾用,虽其将帅非唐藩镇之将帅,而士卒实唐藩镇之士卒也。”
这点朱载坖也是赞同的,官军中兵痞甚多,他们打仗没本事,闹事的本事可是不小,朱载坖可不会惯着他们,朱载坖和参赞军务大臣们商量之后,决定是东阁大学士张四维牵头,兵部尚书汪道昆、卫尉卿赵锦、锦衣亲军都指挥使陆绎、临淮侯李庭竹、萝川侯马芳、顺宁侯俞大猷、哈密伯李成梁一道穷究此事,凡是涉事士卒、军官,全部要揪出来严惩。
还有军中的所谓老兵、悍卒,只要涉及到此事,一律严惩不贷,最终由朱载坖亲自处理此事,朱载坖下达上谕称:“夫纲纪军旅之本,朕所不敢轻忽也。尔来习以为哗,哗则奉骄止啼,养成犷悍,遇敌警则必不为我用,虽无杀伤之惨,实为跋扈之萌,朝廷之体统亦轻且亵甚矣!彼既不能守朕之法,朕之三尺剑亦不能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