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樊稠死
樊稠此时正是大惊失色之时,不要说甲胄了,就算是兵器也没有拿,猛然间见到了张辽率兵杀来,急忙就要转身退走。
然而张辽哪里会放过樊稠,樊稠的样貌他早就在吕布的口中得知了,跃马而前直奔樊稠。
樊稠虽然武艺超群,如果全甲披挂,再拿上兵器的话,那张辽也拿不下樊稠。
但樊稠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校尉,如今拿了刘协杀了牛辅之后,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哪里会想到竟然有人奔他来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张辽是如何得知自己在哪里的?
营寨的布局本就是重中之重,便是营中的精锐士卒也不一定清楚营中的布局。
樊稠根本没有想到,张辽竟然杀出营门之后,直奔自己而来。
樊稠的亲兵哪里见过这种局面,转头就跑的不知道去哪里了。
樊稠原本其实根本就没有几个亲兵,他之所以能够执掌军中大权,完全是因为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李儒给了樊稠三千兵马。
这三千兵马又汇聚起上万人大军,跑到牛辅军中又将牛辅杀了,把直属牛辅的兵马纳入自己麾下。
再加上手中掌握刘辩,这樊稠才成了军中的老大,还封了自己这车骑将军。
这一次出征,樊稠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败,毕竟五万打一万五,优势在我啊。
因此便让亲兵将刘协看住,自己带着李傕、张济出来攻洛阳了。
本来自己就是大优势,而且如今也已经当了车骑将军,敢于上阵搏命的心气本就已经淡了。
再加上甲胄武器全都不在手,亲兵又跑路了,樊稠除了逃还能做什么?
樊稠转身就想要逃命,然而还哪里跑的及。
“逆贼哪里逃!”
樊稠只觉得自己的背后一道惊雷炸响,回头看向身后,然而入眼的却是一道寒光乍现。
张辽上前一刀挥下,樊稠只来得及惊叫一声,头颅便被张辽斩下。
其余人见樊稠已死,更是亡命奔逃,根本不敢回头。
张辽则用长枪将樊稠头颅挑起,派士卒在军中大喊樊稠已死。
这樊稠的大营本就因为吕布焚烧粮仓而大乱,如今又看见有士卒逃命,再加上樊稠已死的声音,一个个哪里还敢留在营中,只得慌张出逃。
粮仓生乱,其他几营人马也已经醒了过来。
南营是李傕的大帐,李傕见到粮仓火起,思索了一番之后,便穿上甲胄准备前去救应粮仓。
毕竟粮仓起火只要不被烧完,还能留上几天的粮草,那就无所谓,大不了再抢就是了,许昌距离阳翟又不远,因此此时还是去救火重要一些。
然而李傕刚带着士卒走出还没有几步,却又听见西营一片喧哗。
西营是樊稠所驻扎的位置,西营出现慌乱,那可是大问题。
李傕赶忙让亲兵前去查探,西营出现了什么事,很快李傕就得到了消息。
“你说樊将军死了?”
李傕一脸惊骇的看着面前的亲兵,一脸的不可思议。
“将军,此事千真万确,在下亲眼所见樊将军的头被挑起。”
李傕闻言之后,心中顿时惊恐万分,樊稠如果死了的话,那可就麻烦大了。
粮仓本就被烧,樊稠就该站出来指挥大局,是战是退都需要樊稠出来拿一个章程,李傕和张济是不够资格的。
然而如今连樊稠都已经死了,也就是说整个大营已经失去了控制。
这可是五万人大营,这种规模的大营一旦失去控制,那是极为可怕的,想到这里李傕也不再前去救火,转头便带着士卒从南门出营。
此战已败,徒留在此无益。
而且一旦其他两营混乱起来,被乱兵冲击的话,李傕的这五千人马,根本不够祸害的。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出营,在营外三十里处逐步收拢残兵,然后返回颍川,这才是如今的最优解。
至于能够回收多少士卒,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李傕看着远处大火弥漫的大营,心中不由得一阵后怕,这张辽当真了得,来了不过一日罢了,竟然就敢趁夜袭营。
李傕回头看向自己的身后的大军,突然发现自己身后的大军似乎有点多啊。
“今聚拢兵者何?”
亲兵赶忙上前道。
“残兵万余。”
李傕看着自己身后的大军,虽然是残兵败将,但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啊。
自己本就有五千人马,再加上这万余人马,那就是近两万人。
此时若是返回颍川的话,这两万人马,再加上留在颍川的刘辩,似乎这车骑将军的职位,他也不是不能坐啊。
不对,还做什么车骑将军,直接做大将军不就好了?
到时候封张济车骑将军,再封贾诩为三公,一样可得逍遥自在啊。
对了,贾诩呢?
贾诩当军师还是李傕给樊稠推荐的,贾诩在军中也是一个校尉,是和李傕他们平级的。
但这贾诩却是十分低调,然而这一次出征不知为何这贾诩突然热切起来了。
不仅为樊稠分析局势,让樊稠去攻洛阳迎正统,而且还愿意为樊稠出谋划策,一路上粮草辎重根本不需要樊稠忧心。
樊稠也问过李傕,这贾诩可信否?
李傕却是知道贾诩的底细的,贾诩一个根正苗红的西凉人,有什么不可信的?
因此樊稠拜贾诩为军师,主持这一次出征。
对啊,贾诩人呢?
贾诩可是一个大才,如果想争霸天下,这贾诩却是不可或缺的,想到这里李傕转头看向亲兵又问道。
“可见贾军师何在?”
亲兵却是摇了摇头。
“不曾听闻。”
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那大概率是死了吧,李傕不由得叹了口气。
想到这里,李傕也不再留在此地了,转头便带着兵将朝着颍川的方向去了。
至于张济,李傕是想都没有想过一丝,张济跟李傕郭汜他们本来就不对付。
李傕巴不得张济的人头跟樊稠挂在一起,或者被张辽拿去做便盆,一个当盆一个当盖,两个人头刚刚好。
近两万人在李傕的收拢之下,一路朝着颍川去了,而此时营寨的大火还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