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道姜母鸭,一道鱼丸汤,一道润饼,并一道鱼和青菜,据说是他们客栈比较受欢迎的菜色。
伙计给他们端上来一盆米饭。
这几天都没有好好的吃东西,潘筠给自己盛了满满的一碗,冲岑大川和岑远示意:“自己盛。”
岑大川和岑远也不客气,都盛了一大碗白米饭。
米饭下肚,有菜又有肉,岑大川和岑远胃里有东西,感觉好受多了。
岑远直接啜泣出声。
他一边哭一边埋头苦吃,潘筠才夹了一筷子鱼腹肉,被他哭得心里不落忍,把鱼肉放进他碗里,温声劝道:“别哭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明律,你的罪行,最高判个斩立决,砍头是最快的死法了,刀起刀落,碗大的伤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岑远哭得更利害了,却还是把鱼肉塞进嘴里,一边哭一边吃:“要是临死前能吃一顿这样的好菜,我死也能闭眼。”
潘筠:“听说大牢都有临终关怀,没这么好的菜,但最后一顿,肉是有的。”
岑远悲从中来,哭得更大声了。
他张嘴哭,饭也就不能吃了。
潘筠往后坐了坐,皱眉,只能看向岑大川:“你不劝一劝”
“人都要死了,难道哭一顿也不行吗”岑大川还稳稳握着碗筷,脸上并不见悲恐:“之前听潘道长的意思,是要把我们交给衙门,但进了泉州城却先住客栈,您到底是把我们交给衙门处置,还是交给谁处置”
潘筠放下碗筷:“有个词叫戴罪立功。”
岑远立即抬起头来,顾不得擦掉脸上的泪,连忙道:“我愿意戴罪立功,我们把所有知道的都说了。”
“是吗”潘筠扯了扯嘴角:“你们在海上干了那么多年,所知岂是一两刻钟就能说完的”
“真的,我们真的招完了,”岑远指天发誓:“那群倭寇是范大哥他们找来的,我们所知有限,若还有隐瞒,叫我们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潘筠挥手打断他的誓言:“行了,行了,没说不相信你们,不过,这点信息可够不到戴罪立功。进城的时候你们也看到了,武林盟和天师府、朝廷联合剿匪,许多江湖人都慕名跑来参加,你们要想立功活命,就得拿出点别人没有的东西来。”
岑大川若有所思。
岑远愣了一下直接问道:“什么东西是别人没有的”
“信息!”潘筠郑重道:“岑二当家,贫道不伤岑远不是心善,而是敬佩你的为人。我等闯荡江湖,秉持的就是一个‘义’字。”
“你为保护手底下的兄弟,愿意一力承当引寇屠村之事,贫道钦佩,自然也不忍你就此入狱,死了不安宁,还有可能连累家人。”潘筠叹息一声道:“所以我才没有把你直接送往福州衙门,而是带到泉州来。”
岑远看了看她,又扭头看了一眼岑大川,诚实的道:“潘道长,我听不懂。”
潘筠直直看向岑大川:“岑兄呢也听不懂吗”
岑大川:“我们是匪,你想让我们给你们领路”
潘筠问道:“你们下海多少年了”
岑大川:“六年。”
潘筠:“六年,据我所知,这六年你们都冒充倭寇,但以前没人相信,倒是这三年,你们越扮越像,水师衙门和商户们常常认定你们就是倭寇,为何”
岑大川:“一开始我们穷,打劫用的是偷造的小破渔船,鱼叉、木枪和砍刀、菜刀,后来有钱了,我们不仅换了船,还添置了倭人的衣裳和倭刀,每次出海都换上,再用倭语哇啦哇啦的叫几声,没人怀疑我们是汉人。”
潘筠:“你们就是这样和真倭寇接触上的”
岑大川张了张嘴巴,叹息一声后点头:“对。我们抢到的东西,大部分是出给来收货的客商,还有一部分会到海上直接交易给海上的倭人。这些倭人不打劫,只驾船做生意,和我们低买,再运回倭国去高卖,他们出的价比国内的客商要高一点,有好东西,我们也愿意转手卖给他们。久而久之,我们就熟了。”
岑大川眉头紧蹙,看向潘筠:“我们的确知道不少倭寇中转的落脚点,还知道他们常出没的航线,但海上有海上的规矩,我要是这么做了,将来兄弟们在海上都混不下去。”
潘筠惊讶的看他:“岑二当家,你竟如此的天真,你觉得你的兄弟们还能回到海上吗”
岑大川一滞。
潘筠笑了笑道:“你可以慢慢想,我不急。”
岑大川抿嘴不语,他和岑远都有些食不下咽。
潘筠吃完一碗饭,又添了一碗,把桌上的菜扫了三分之一后放下碗筷,心满意足的擦了擦嘴巴后道:“岑二当家,你看斜对面的平安客栈多么热闹,那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岑大川冷笑:“太俊杰,以至于被满门抄斩。”
潘筠忍不住轻笑一声:“那岑二当家可要看清楚了,蒲家到底是因为背叛谁才被满门抄斩的,可不要把奸臣认作忠臣,忠臣当做奸佞,失了真正的民心。”
潘筠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道:“你是汉人,还是倭人你的祖辈、子孙后代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还是到海上去,你可要想清楚了。”
岑大川嘴唇微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岑远也放下了碗筷,眼巴巴的看着岑大川。
见潘筠走到了窗边,推开窗往外看,他就连忙挪到岑大川身边小声道:“大川哥,我们是汉人,海上那群人,叛了就叛了,泉州城来了这么多带刀剑的江湖人,比去年人数还多,只怕朝廷是要当真格的,我们又已经暴露,村里的人是不可能再下海了,何不戴罪立功”
岑大川叹息一声。
所以等张宁和张惟逸几人跟着屈乐他们回来时,岑大川松口了。
潘筠见是他们过来,就问道:“其余人呢”
张惟逸:“在平安客栈。”
潘筠皱眉。
张惟逸道:“蒲家知道我们要剿匪,愿意出一万两银子打造兵器和准备医药,助我们一臂之力,除此外,他们家还出了十条船。”
潘筠嘴巴微张:“还真是识时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