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第六百三十七 有可能

这不能算作一座城,因为进关口之后会发现,其他三面没有围墙。

里面田野阡陌,完全是个农村的模样。

倒像是个村镇。

路是土路,两边是农田,更远一点的地方是房子。

房子也没有规律,东一栋,西一座,等走近以后,便发现最宽的一条路被压得很平整,不像刚过关口的土路,目光一扫就能看到三五个坑。

进入主路后,人便也多了。

房屋上挂着幌子,不是汉字就是符号。

最常见的是“食”和“当”,符号也能一眼看懂,画着一个碗的是饭馆,画着酒壶的是酒馆……

这里的房屋多为木制,即便是土造,颜色也与中原的大不相同,很有异域风。

最让他们感觉到不同的是,进入这里后见到的人,脚上都穿着木屐。

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吧嗒吧嗒的声音从不同的地方传入他们耳中。

一行人这才有了“哦,我们出国了”的感觉。

虽然进入倭国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们见到绝大多数人都是光着脚,或是穿草鞋。

之前感受不深,现在猛地回想,潘筠才发觉,只有一条健仁这样的人材穿木屐,而在高知县码头和野坂港口见到的平民,六成光脚,三成九穿着草鞋,剩下就是本山家和土豪那样的人,才拖着木屐吧嗒吧嗒……

潘筠目光下落,落在这里的人的脚上,再从脚一点一点往上看。

发现这里的人裤子和裙子也比较长,衣袖也是长的,能够将人体完全的包裹起来。

衣服的颜色也比之前到过的地方要鲜艳一些,可以看到好几种颜色。

潘筠得出结论:“这里的人很富裕,日子过得很好啊。”

一条健仁快步过来,躬身道:“贵人,我找到了客栈,请随我来。”

王璁刚跟着一条健仁学到了在这里找住宿的技巧,忍不住拉着陶岩柏嘀嘀咕咕:“我们不是住的普通客栈……”

陶岩柏:“那是什么客栈?”

“没有标记是客栈的客栈,我看着,倒跟租房子一样了,”王璁道:“没有标记,也没有人热情招呼,原来还可以那样去找地方……”

据一条健仁说,这边的客栈大多是这样的。

因为来这里进香祈福的人多,当地百姓就会拿出自家的房屋,或是干脆就另建一栋,专门给来上香祈福的人租住。

当地豪族和武家多参与其中,所以不挂幌子,不纳税,谁也不查。

一条健仁知道潘筠不差钱,且这一路看她的饮食服饰,他觉得她比他见过的最高贵的小姐还要富贵,所以照着最好的去选。

最好的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四面都有房屋。

院里还配备了车马、下人和厨房厨师。

住在院子里的人可以随意使唤院里的下人,让他们干什么都行,住宿期间,他们都听房客吩咐。

钱都包含在房费里了。

厨房也可以随意使用,只不过,若是不提供食材,由厨房的厨师采买制作,需要另付菜钱。

潘筠看了一眼选单和价钱,就随手还给一条健仁,在正席上盘腿坐下:“让厨子和下人都离开,这院中不要留陌生人。”

一条健仁躬身应下。

潘筠叫来俘虏中的三个头子,老人叫藤吉,没有姓,今年四十八岁了,身材矮小,有些佝偻,他代表了俘虏中的中老年男人;女人叫千代,她正当壮年,二十一岁,代表了俘虏中的女人;十二岁的小孩叫大工久藏,也没有姓,大工是他爹的职业,是木匠,久藏才是他的名字。

六十九个俘虏中,有姓氏的只有五个。

他们看上去不是很聪明的样子,所以潘筠没看上他们。

潘筠将三人叫来,给他们分好工,该收拾院子的收拾院子,该做饭的做饭,该出去打探讯息的出去打探讯息……

三人都很兴奋,除了推独轮车,他们终于能做其他事了,这意味着主人更信任他们了。

三人躬身退出去时,正好听到潘筠夸一条健仁:“你做得很好,我很喜欢这个院子,让你打听的讯息打听到了吗?”

三人微微抬头,千代羡慕的看着一条健仁,藤吉和久藏则是不甘的瞥了他一眼。

这些事情,明明他们也可以做,且做得更好的,却全叫他抢去了。

一条健仁低头恭敬地道:“都是我的分内事,贵人满意就好。”

“让你打听的事,你打听到了吗?”

一条健仁:“没有探听到有汉人或神道来这里……”

潘筠微微蹙眉。

一条健仁顿了顿后道:“但听说有两位很厉害的神医来给毛利信辅治病,被迎进一畑寺中居住。”

潘筠微微坐直:“神医?”

一条健仁:“是,传闻是比宝海禅师还要厉害的神医。”

潘筠感兴趣起来:“毛利信辅又是谁?生了什么病?”

毛利信辅是本地豪族毛利氏的家主,今年刚三十八岁,但他病了,且病得很严重。

从两年前他就在寻找名医救治,但都没找到可以治好自己病的大夫。

一畑寺的宝海禅师医术很有名,所以一年前毛利信辅就住到这里来,据说他当时来的时候就快要死了,是宝海禅师保住了他的性命。

但宝海也治不好他,只是让他暂时保住性命。

“这次来的两位神医,我暂时打听不出姓名来历,直说很厉害,一来便被一畑寺和毛利氏奉为上宾,今日毛利氏为了讨好两人,还让人下山采购精美的布匹,想要为他们制作衣裳。”

“两位神医都是男的?”

“不,从布庄那里得知,应该是一男一女。”

潘筠更怀疑是她三师兄和四师姐了。

潘筠冲一条健仁摆了摆手,向外看了一眼。

目光越过重重树木和山峦,于黑暗中落在那朱红色的簷角上,她决定今晚去看看。

奴隶们手脚迅速,很快做好了大人们食用的饭菜。

潘筠将人都叫过来吃饭,然后让他们下去做自己的:“院中有井水,如果可以,烧了热水清洗一下身体,可防病疫。”

并让他们吃饱。

在吃上,潘筠素来大方,一路上都给足了粮食。

或许是因为吃得饱,一路上虽然担惊受怕,又经历过几次厮杀,奴隶们却一点病都没生,健康得不得了。

陈留涛看着奴隶们离开,扭头问上座的潘筠:“潘道长,你确定要收他们为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