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今非昔比
听到这句话,陈福生正欲施法牵引录册,却不知想到了什么,也是停顿在了原地,余光则瞥望一侧的军伍汉子。
那汉子脊梁挺得笔直,见舅舅未动,也是抄起案桌上的录册法器,三步并两步递给‘周平’,行为沉稳利落,但若是细看过去,就能发现其身躯微颤,显然心中并不平静。
周平此生共有三子,一为周明湖,一为周玄崖,一为周柏。
虽说他对三子的情谊都差不多,尽量地去一碗水端平,但因为种种事端、局势动荡等等,相互之间的感情也还是悬殊甚远。
周明湖为长子,且是周家初建宅院时所生,所以先天上就有着特殊情感,更是寄以厚望,就连踏足修行都为周平亲授。
也正是明白父亲心思,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周明湖才会那般为家族劳苦一生。
而周柏作为幼子,当年因丁火不足,且出于安危着想,所以周平并未拔高其资质,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凡人。
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周平在面对周柏时,始终感觉有所亏欠;平日的待遇不曾少过半分,一有空闲也会陪伴温存,更是将族正院交由其来管理,就是不想幼子弱于两个哥哥,从而自卑生颓。
至于周玄崖,其却是始终同周平有隔阂;只是这隔阂并非二人故意为之,而是局势所迫。
当年,为避王孙两家威势,周平隐于山中不出,一藏就是整整五年,就连周玄崖出生都只能远远望几眼,自然也错过了其明慧生智的时候。
待周家彻底安顿下来,就已然迟矣,连二人最初见面时,周玄崖都是避惧着周平,就更别说父子相亲什么的;虽说后来有所好转,但此间郁结也一直没能散去。
‘周平’接过录册法器,却是顺势拽住汉子的臂膀,轻轻捏了几下,有些惆怅低语。
“比以前瘦了好多。”
“钻研法门极其劳神费心,要晓得松弛有度,莫累着自己。”
对于仅剩的一个儿子,周平自然不想其发生什么意外,能平平安安就好,若能亲近一些,那更是极好。
而也正是有他的示意,众宗脉才能联而将这位二祖宗求回来。
听到身后传来牵挂之言,臂膀上的温热触感,这军伍汉子微微愣在原地,旋即压下情绪,“玄崖晓得。”
“父亲,您也是……”
‘周平’闻声不语,脸上却是泛起淡淡笑意,旋即便将心神沉入掌间的录册法器之中。
这法器极其酷似黑木匣子,方正有序,菱角分明,更有诸多纹理铭刻其上,正散发着氤氲明辉。
周家坐拥西南八百里山河,同百家诸方相连,所能寻得的功法何其多,说是浩如烟海也不为过;而如此庞大数量的藏经典籍,就算有序分之,想要寻找也极为繁琐困难。
也正因如此,周玄崖便打造了此等法器,更是同陈福生耗费数年时间,将所有上等法门秘术都烙印于传承玉帛上,以免搁置而腐朽。
神识一沉入法器内,就仿佛置身于高耸楼阁之中,万千明光悬于楼阁上,闪烁交映,明暗分明,且被人为地分隔开来,形成一道道流虹。
而这每一道流虹,所代表的就是一则道派;每一点明光,其背后皆对应着一则修行法。
他只是随意扫掠一番,就发觉明光数量足有上万之多,包罗万象,且无一不是炼气以上层次;而化基修行法也有足足六十七门,秘术残卷更是数倍有之。
当然,《玉真玄元法》、《厚泽玄土法》、《九霄惊雷法》以及生道的《明生仙台》和《太元灵虚》,这五道玄丹法自然不可能放置在这。
“经久不归望,倒是不知家族底蕴已如此雄厚了。”
‘周平’朗声笑着,心念随意牵引其中一点明光。
下一刻,便有一道飞虹自藏经殿某处袭来,旋即落在其掌间,正是一则明绣玉帛,上面满是古老篆文,只需以心念触之,就能直接感知其中的内容,极为方便,且极好保存。
只是,其每每催使都会有所磨损,使用次数极为有限,再加上需炼器师锻造,所以寻常势力只有在重要传承上才会采用此物,多存在于化基以上势力。
周平最早见到这样的传承玉帛,还是在青云门当杂役的时候,当时更是因懵懂无知,被人以此物诓骗了半块灵石,如今回想起来,也是感慨连连。
而现在,自家满宫殿都是此物,比之青云门都要豪横,真可谓是今非昔比。
当然,青云门情况不一样,其门人弟子数以千计,若是用这样的传承玉帛,只怕都供养不起。
其对于寻常功法,仍是采用传统的卷册抄录,由弟子自行参悟修行;而涉及到重要传承,则是以传承石碑铭刻记之,只要碑身不毁,便可长存。
再牵引了几道修行法,‘周平’兴致也不免散了大半;虽然自家如今功法繁多,但可窥望玄丹的法门却是寥寥无几,就更别说维系修行所消耗的大量资源。
毕竟,法门还可以想法子从皇族那里谋求,但资源却是无处可觅,尤其是当下这个节骨眼,异族都避着西南走。
而当年他虽然带回来了二十几道化基宝物,极大地壮盛了底蕴,但这终究只是横财,早晚有用尽的一日,更别说其中大半还拿去维系庇族大阵,不到必要时候,自是不用为好。
至于属于自家的孕宝之地,则只有寥寥几处,更不知状况如何。
想到这里,‘周平’也是沉声低问。
“吞风谷那几处地界,如今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