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德军打不动想撤退?反攻时刻已到!

天幕内。

讲述的斯大林格勒城内的战况,可谓是一波三折。

肉眼可以看到,德军好几次都突破防线,抵达了河岸,占领了关键的据点。

就连苏军指挥部的大本营,都好几次差点不保。

但每一次危险时刻。

在苏联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和前赴后继投入的无数部队的增援之下。

又把德军给打退了回去。

巷战已经进行了几个月。

但战斗却依然在持续着。

天幕外。

嬴政看到英国广播公司作出公正的报道,也不禁乐呵呵的说道:

“朕记得好像看天幕说过,这英国和苏联的关系也不太好。”

“但他们却如实,并且高度赞扬了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抵抗。”

“难道说,英国广播公司是一家十分公正客观权威的媒体吗?”

“还是说,英国只是想借助斯大林格勒战役,来羞辱一下法国?”

……

而在汉朝,十分欣赏德军风格和战斗力的霍去病。

此时也只能表情有些复杂的说道。

“时间已经进行到十月了,马上十一月了。”

“而战斗,却依然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

“现在可以断定。”

“这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肯定已经输了。”

“噢?”刘彻笑了笑,颇有兴趣的问道。

“去病,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

“你可是德国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怎么连你也说德国输定了。”

“看天幕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依然是德军在不断的进攻。”

“虽然德军肯定伤亡惨重,但想必苏联的伤亡只会比德军更多。”

“看天幕上讲述的内容,好几次德军都是几乎击败了苏联守军。”

“苏联方面,只是勉力的支撑。”

“这怎么看也是德军依然强势嘛。”

“你却敢断定,德军已经输了?”

而霍去病。

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水文、气候、环境,都是决定一场战争的重要因素。”

“从之前天幕讲述的二战内容可以看到。”

“德军的进攻普遍是在夏季进行,力图在冬季来临之前就结束。”

“而苏联,很显然擅长冬季作战。”

“之前的莫斯科保卫战,他们就是在冬季发起大反攻,歼灭德军数十万人。”

“而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也是在冬季顶住了最艰难的时刻,缓解了城市被彻底包围的情况。”

“甚至包括苏联失败了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也是苏军在冬季发起反攻,只是反攻失败,然后拖到夏季,被德军一举给拿下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于是可以很清楚地确定。”

“夏季是德军的主场,而苏军在冬季活跃。”

“现在这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从夏季开始进攻,但苏军已经把战役拖到了临近冬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苏军将在冬天的时候,趁着德军陷入严寒和疲惫,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反攻。”

“而德军能不能顶得住?”

“看了天幕上苏军的令人惊叹的战斗意志,我觉得德军在不利于他们发挥的冬季,是很难守住斯大林格勒一带的防线。”

“毕竟,从天幕的大地图上看。”

“德军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太长了。”

“几百万人的大军,几千公里的纵深战线。”

“那需要多少兵力来防守?”

刘彻其实本来就觉得,苏联肯定会大反攻。

现在又听到霍去病这样说,于是也就不再开玩笑了。

而是用一种学习和讨论的语气,问霍去病道:

“那按你这样说。”

“苏联即将发动规模巨大的反攻。”

“而且德军很难抵得抵挡得住。”

“那是不是德军该撤退了?”

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刘彻又自言自语的解答了。

“尽管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看来德军的确是该撤退了

。”

“以德军强悍的战斗力,他们想要撤退的话,苏联应该是包围不住他们的。”

“只是,德军是会察觉到危险,开始撤退。”

“还是说继续在城内投入重兵,死磕到底呢?”

在汉朝现场的刘彻、霍去病、卫青等人。

都觉得苏联会在冬季发动大反攻。

而德军大概率会付出一些代价后,选择撤退,等待来年春天再战。

也不仅是汉朝三人组。

基本上历朝历代的那些军事家,战略家们都看出来了。

此时德军连续攻坚几个月,将时间拖到了冬天。

却依然无法稳定的拿下斯大林格勒。

也只能选择撤退了。

而且大部分人都认为,以德军的强悍战斗力,他们想要撤退的话,苏联应该是挡不住的。

只能尽可能的多杀伤一些。

但肯定能让德军的主力撤走大部分。

在猜测苏联将发动冬季大反攻的预感中,天幕也继续播放着。

【德军将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激烈巷战,称为鼠战。】

【意思是,双方就像是在废墟和下水道中狂奔的老鼠那样,杂乱且血腥。】

【两军之间的距离,往往只有十几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战术都已经不再适用。】

【拼的就是基层士兵们的勇气、创造性以及对战争的坚韧。】

【激烈的鼠战进行到十月底。】

【苏联士兵们发现,对面的德军不再刮胡子,甚至也不洗脸了。】

【这或许是因为,德军占领地区水源相对缺乏。】

【但是有一个征兆值得注意。】

【那就是德军之前身上从来没有过虱子,现在却有虱子了。】

【苏军这边,有相对丰富的处理虱子的经验。】

【那些投降德国的所谓德意志志愿兵们,让德军把他们的衣服埋入地下,仅有一小撮衣角在外面。】

【当虱子从这一小撮衣角往外逃的时候,立即用火烧死它们。】

【而相对应的,背靠伏尔加河阵地的苏军们完全不一样。】

【即使在这种激烈的巷战时期内,苏军依然把邋遢的外表视作品位低俗的象征。】

【利用背靠伏尔加河的优势,苏军每周都会去河岸边洗澡,并且换上干净的衣服。】

【在伏尔加河岸边,形成了临时的交换市场。】

【士兵们知道,在哪里可以修理钟表或者鞋子。】

【在哪里又能换到一把好刀,或者一只烟斗。】

【并且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前线传统。】

【那就是,类似于盲盒交换一样的东西。】

【士兵捂着一个口袋问对方,换东西嘛?】

【而被询问者无权拒绝。】

【因此在前线,半根香烟有可能换来一个废弃的烟盒。】

【打火机,可能换来一把手枪或一点钱。】

【在激烈的前线,面对死亡的威胁,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多余的。】

【在11月11日,保卢斯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德军汹涌前进,攻到了河边的火炮工厂,并且包围了该地的守卫部队。】

【同时德军继续轰炸伏尔加河上的渡口。】

【随着冬季到来,伏尔加河开始结冰。】

【渡船无法向前线的苏军运输各种军需物品了。】

【为此,苏军只能向斯大林格勒城内空投弹药和面包。】

【由于降落伞短缺,飞机只能低空飞行,将物品直接粗暴的抛向地面。】

【食物以及弹药,被捆绑在运输机的机翼上。】

【当飞行员拉动控制器的时候,物资便会落地。】

【当然运输伏特加的时候,那肯定是要用降落伞伞降的。】

【一名飞行员,要趁着夜色在一晚上起降十二次。】

【但即便是如此,空投的物资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斯大林格勒守卫者们的命运变得飘忽不定。】

【战线继续僵持着冬季到来,德军再也无力发动进攻。】

【但是德军坚信一点。】

【那就是他们的防线是不可战胜的。】

……

天幕外。

霍去病看到这里。

叹息着摇了摇头,十分确定的说道:

“就是这里了。”

“德军的优势到此为止了,接下来苏军将会反击。”

“德军的大部队困顿于坚城之下。”

“漫长的防线随时可能被苏军的反攻所突破。”

现场的汉武帝刘彻其实也这么认为。

但刘彻想多讨论讨论。

于是刘彻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问霍去病道:

“但是我们能看到的,德军肯定也能看到。”

“他们绝对会增强防御力量。”

“大不了等一个冬天结束,来年开春再战。”

霍去病摇了摇头。

“陛下,我几乎可以肯定,德军要么马上撤退。”

“要么就得全军覆没!”

“但德军会撤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