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清国师康有为?开始塌房!

明朝。

朱棣等人围在一起观看着天幕。

朱棣指着天幕上的康有为等人,问自己的几个儿子们。

“自古以来,民间呼吁的声音大部分都并不能传达到帝国的中央。”

“你们说,这康有为他的请愿书能发到皇帝那里吗?”

朱棣其实心里有答案,

只是纯粹的考一下。

而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

太子朱高炽非常果断且肯定的回答。

“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如果只是一群普通的读书人,那他们的上书,还有可能不会传达上听。”

“但这些人都已经是举人了。”

“毕竟举人本身,已经属于大清帝国官僚们的一部分了。”

“别说他们已经成为了举人。”

“就算在成为举人之前,能够一直保持读书的。”

“他们本身往往在当地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儿臣估计,甚至很多本身就是官员们的子弟。”

“这些人聚集起来的声音巨大,能量巨大。”

“即使朝廷本身没有改革的意愿,恐怕也很难忽视。”

朱高炽看了看朱棣,见他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朱高炽知道自己说的对了。

于是也继续的分析。

“更何况天幕也说了,此事的背景是那鞑子清朝,竟然是在战争中输给了区区倭国。”

“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输给了附属小国,还割地赔款。”

“那肯定是举国震动,人心思变!”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即使是朝廷本身也有意愿想要改变一些吧。”

朱棣听完了朱高炽的话,十分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手。

又对旁边的另外两兄弟说道:

“老二,老三,你们听听,你们的大哥确实懂啊!”

“一番话说的,把朕都给点透了。”

而仿佛在印证朱高炽的话,

天幕接下来也播放了后续的内容。

天幕。

虽然跪在地上的人,只是一群举子。

但督察院的官员也丝毫不敢怠慢。

十分恭敬客气的,接过了康有为等人的上书。

并且传达给了上级。

上级又很快将康有为他们的上书,直接传达给了大清帝国的皇帝。

皇宫里。

光绪听取着汇报:

【六十五名翰林和御史,联名上书弹劾李鸿章卖国。】

【十八省1300名举子聚集督察院,上书请愿,请求拒绝与日和谈!】

而光绪皇帝一边听着汇报。

一边在思考着什么。

似乎是在决定,一个古老而庞大帝国的国策走向。

决定,一个帝国的命运!

这一段剪切的天幕视频。

就此结束!

从电视剧的片段来看。

康有为确实是一个有心救亡图存的爱国志士。

古人们也是纷纷的向天幕上的康有为,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不过朱棣,在认可康有为在国家危难之际,试图变法,联名上书的行为的同时。

也淡淡的,但十分肯定的说道:

“虽然这天幕上的康有为,是大声疾呼,试图有所作为。”

“但很显然,他所希望的变法应该是失败了的。”

“至少是效果不佳。”

“否则的话,后世的大清也就不会签订《辛丑条约》。”

“甚至后世二战时期的华夏,也不会那么弱小,沦落到半壁江山陷于倭寇之手。”

而下一段天幕视频,康有为也再次出场。

【甲午战争,大清惨败。】

【曾经的天朝上国打不赢西方列强就算了,甚至被曾经的小弟的倭国,给骑到头上暴打!】

【从一个同样落后的封建国家,到成为有资格与西方列强对话的新兴强国,并且在战争中击败大清。】

【日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这冲击力太大了。】

【于是在甲午之战惨败之后,大清帝国上下震动,进一步改革的声

音逐渐占据了上风。】

【这种声音不仅是民间的。】

【同样也是统治阶级的。】

【特别是光绪皇帝,就十分的热衷于学习俄国、德国、日本等改革成功的国家,想要建立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大清。】

【而一旦成功的改革,光绪也能真正的成为帝国的主人。】

【而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目前处于隐退状态。对变法也保持着沉默、甚至有限度默许的态度。】

【给了光绪推行变法的机会。】

【光绪皇帝看中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启用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戊戌变法。】

【推出了一系列救亡图存、改良进步的措施。】

【当然我们知道,这一次的戊戌变法,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和种种外部条件的制约。】

【最终惨淡失败而收场。】

【甚至回过头看戊戌变法的内容,一些变法措施和观念,其实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但毕竟那是开创性的建议。】

【我们不能用后世的目光去评价那个时候人的思想。】

【戊戌变法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变法进入深水区,维新派和守旧势力矛盾尖锐化,慈禧开始插手。】

【眼看变法可能夭折,康有为也是胆大,直接矫诏准备发动军事政变,围园杀后!】

【但消息被出卖,慈禧大怒,反手发难!】

【光绪被软禁,军队全城搜捕维新派。】

【在变法遭到出卖和镇压之后,整个维新变法派瞬间土崩瓦解,做鸟兽散。】

【主要人物跑的跑,死的死,被抓的被抓。】

【以戊戌六君子为代表的人慷慨就义。】

【谭嗣同一首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至今依然激励着华夏的儿女们。】

【而作为整个戊戌变法中名望最高,声音最大的领袖人物。】

【号称“国师”、“大清最后一个圣人”。】

【我们的康南海他在做什么呢?】

【康有为是整个变法队伍中,比较早收到消息的人。】

【在收到了慈禧政变,变法失败消息之后。】

【康有为第一时间就跑路到了日本。】

【光是变法失败跑路,这其实没什么。】

【毕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康有为在跑路的时候,明明收到了消息,却没有通知任何人。】

【包括最信赖的伙伴兼学生梁启超,也包括自己的弟弟康广仁等都没有说。】

【纯粹是自己一个人跑掉。】

【这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

【毕竟在整个维新事业中,他的声音是最大的。】

【事情失败了,就自己一跑了之?】

看到这里弹幕们开始坐不住了。

《其实公车上书人都没那么多,康有为拼命吹的。》

《这康有为是真坑啊,还矫诏,没他光绪没这么惨。》

《本来只是让让步,说不定还能继续维新,最起码不至于变成血腥政变。》

《谭嗣同:原来是你小子害我?》

《光绪太惨了,被坑麻了。》

《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出了事就跑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