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造王之地关中!四塞之地有多强?
新的天幕出现。
画面里出现了无人机航拍的关中平原。
顺着镜头。
高空的视野,从险峻的函谷关缓缓推入沃野千里的八百里秦川。
而背景音乐也渐起。
天幕开始讲述。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造王之地——关中平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诸多强盛的政权崛起于关中地区。】
【武王从这里出发推翻商朝。】
【秦始皇在此锻造出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
【大汉武帝的铁骑由此踏出丝绸之路。】
【唐太宗更是在这里缔造了万国来朝的盛世。】
【这些政权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为何这片不足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能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终极战略堡垒?】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分析关中地区的地理优势,探寻这些政权兴盛的奥秘。】
【首先,从地形地势来看。】
【关中地处现今陕西中部,四周被山脉环绕,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东边的崤山、西边的陇山、南边的秦岭以及北边的黄土高原,将关中紧密环绕。】
【在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山脉是极为重要的防御要素。】
【敌军若想进犯关中,必须先跨越这些山脉,这无疑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士兵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后,体力消耗巨大,战斗力也会随之下降。】
【补给更是要命!】
【而且,在这些山脉的险要之处,古人修筑了诸多关隘。】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关中四塞”,即东边的函谷关、西边的大散关、南边的武关和北边的萧关。】
【这些关隘犹如坚固的锁钥,牢牢掌控着关中的出入通道。】
【只要坚守这四座关隘,关中地区便能够确保安全。】
【当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要不是逼哥舒翰出潼关送人头,叛军根本进不了关中。】
【南边秦岭像道五百里高的天然城墙,武关一锁,天下无敌啊!】
【西边大散关卡着陇山峡谷。】
【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在这吃瘪。】
【北边萧关镇守黄土高原。】
【以秦朝为例,秦国凭借函谷关多次成功抵御山东六国的进攻。】
【函谷关位于崤山之中,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看这地形!】
【东边黄河拐了个直角弯,函谷关卡在崤山裂缝里。】
【当年六国联军百万大军挤在狭窄山道,被秦军两万人堵得进退两难——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里写的“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六国联军多次兴兵伐秦,基本被阻挡在函谷关之外。】
【即便偶尔有敌军突破函谷关,秦国还有其他关隘作为后续防线。】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为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使其能够安心发展自身实力,逐步崛起并最终统一六国。】
天幕外。
秦朝。
嬴政看到视频,微微的笑道:“函谷关两万人挡百万联军?”
“这可是大秦士兵的勇武,而不是靠地形的。”
“不过,关中确实不错。”
“关中沃土养出百万带甲之士。”
“当真是我大秦的龙兴之地!”
说道这里的时候,嬴政内心是满满的自豪。
也觉得当年大秦的老祖宗们,是真找了块好地方。
李斯也顺着嬴政的笑容说道:
“关中四塞环绕,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六国联军多次来犯,皆被我大秦拒之关外。”
“只要守住这些关隘,大秦就稳如泰山。”
嬴政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你们要把关中的优势牢牢记住。”
“同时也要记住,关中不是周王白送的。”
“而是我大秦先祖,从天下的西垂一点一点的独霸关中。”
“从夷狄手中靠着血与沙抢来的。”
“是代代的老秦人,一点一点开发出来的。”
“让后世子孙,牢记我大秦兴起的根基所在,也让他们明白,守护好关中,就是守护我大秦的未来!”
天幕也在继续。
【再看汉朝,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能够取得胜利,关中的地理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以关中为稳固的根据地,充分利用关中的资源,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
【最终实现反败为胜,建立了汉朝。】
【从这里可以看到,关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渭河贯穿其中,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以农业为国家根本的古代社会,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关中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得到较好的开发,至秦汉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丰富的粮食产量不仅满足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还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此外,关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铜、铁等矿产,是制造兵器和农具的重要原料。】
【战国时苏秦说这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秦始皇能同时修长城、建阿房、打匈奴,全靠关中这个巨型粮仓供血。】
【司马迁直接摊牌,表示关中财富占天下六成!】
【唐朝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新的高度。】
【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渭河两岸农田的灌溉条件。】
【同时,唐朝在关中地区设立众多官营手工业作坊,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制造出大量兵器和精美工艺品。】
【这些资源不仅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唐朝的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说关中富饶。
心中自豪的同时。
也有一些叹息。
“想我大唐定都长安,平定天下,关中之地功不可没。”
“往昔凭借其险要地势,外敌难以进犯,内部又有肥沃土地、便利交通,方能成就我大唐如今的盛世,实在令人自豪。”
“要说关中富饶?”
“以前的关中的确是富饶。”
“但自从两晋之后,关中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现在关中的人口承载能力,是真的有所不足。”
“水土流失加剧,粮食产量也大不如前。”
“实乃我大唐心腹大患啊。”
“虽然朕已经下令,在周边地区兴修水利,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恢复关中生态。”
“但终究有所不足。”
“这不,最近长安又缺粮了。”
“虽然朕已经派人从关东运粮过来。”
“但三门峡中流砥柱,漕运难行,只能用车拉过来。”
“这粮食运的,确实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