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明知不可而为之

第885章 明知不可而为之

德军装甲战车总数只有3700辆,远低于总数超过8000辆的俄罗斯。

德军每月的装甲战车产量只有500辆。

俄罗斯经过多次动员后,装甲战车的月产量已经提高到1200辆,是德国的2.4倍。

虽然俄罗斯的装甲战车产量较高,但是德国的装甲战车都是最近几年刚刚生产的,技术较为先进,战斗力更强大。

乔治不记得另一个时空德国此时的装甲战车是什么水平了。

在切尔斯克,俄罗斯军队缴获了一辆相对完整的德国装甲战车。

这辆装甲战车的重量高达40吨,其采用的75毫米口径滑膛炮,威力虽然和俄罗斯主战的35型装甲战车相似,但是其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防御力已经超过35式装甲战车。

在拆解了这辆装甲战车的发动机之后,俄军惊讶地发现,德国装甲战车采用的发动机功率高达700马力,远远超过35式装甲战车的580马力。

难怪德军装甲战车的前装甲敢堆到100毫米。

俄军的35型装甲战车,炮塔正面装甲只有90毫米,战斗全重32吨。

乔治只能感叹,德国人在机械上确实很有天分。

俄罗斯也不差。

俄罗斯即将装备部队的40式装甲战车,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堆到120毫米,配合45度角倾斜装甲,防御能力相比35型大大提升。

40式采用88毫米战车炮,在采用了新式供弹机之后,不管是射速还是威力,和35型相比仍有较大提升。

40式的发动机是可以提供6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虽然功率比德国新型装甲战车较低,由于使用柴油,可靠性和耐久度更高。

德国的发动机虽然可以提供更大动力,可靠性并不好,那辆装甲战车就是因为抛锚,不得不被德军放弃。

和装甲部队的碰撞相比,步兵之间的对抗更直接,更残酷。

俄罗斯的火炮总量虽然不如德国,但因为装备了大量火箭炮,俄罗斯炮兵的单位投送能力比德军更强。

德国的4.7万门火炮,超过3万门是从其他国家缴获的,并非德国自产,和德国的武器系统并不匹配,给德军的后勤带来沉重压力。

由于俄罗斯将大量早期生产的装甲战车配备给步兵师,在俄罗斯已经不存在纯粹的步兵师。

这些装甲战车虽然已经落后,但是在加挂了外挂装甲之后,防御力其实并不弱,即便德国最新式的战防炮,也很难一发入魂。

除非德军的炮兵开挂,连续两炮都能精准命中同一位置。

虽然俄军的优势大,战局依然焦灼。

这也很正常。

德军不仅火炮型号复杂,兵源同样复杂,既有来自传统盟友奥地利、匈牙利的军队,又有来自波兰和法国的仆从军。

乔治非常不满。

波兰人仇恨俄罗斯,加入德军可以理解,法国人为什么加入德军?

俄罗斯跟法国不仅没仇,而且还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法国是盟友,如果没有帝俄的牵制,法国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无了。

华沙前线传来的消息表明,参战的德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洲人。

这就可以解释了。

法国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整整损失了一代人。

战争结束后,法国为弥补法国国内的人口不足,不得不加大了军队体系中外籍军团的比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外籍军团只有4.5万人。

二战爆发的时候,法国计划动员600万人,实际上只动员了170万。

这170万人,外籍军团的比例高达30%。

法国诱惑非洲人加入外籍军团的方式是入籍,在法国服役到一定年限之后,外籍军团的士兵就可以加入法国国籍。

那既然目的是入籍,对于外籍军团的士兵来说,为法国卖命和为德国卖命并没有区别。

乔治接到的信息表明,德军出动的第一批攻击部队,几乎都来自法国和波兰。

虽然波兰人和德国人长得都差不多,区别他们的身份还是很容易的,因为那些波兰人甚至没有换装,依然还穿着波兰军装,使用的武器也是波军的制式武器。

和德军一样,俄罗斯军中也大量使用仆从军。

尤其是来自高丽和澳大利亚的仆从军。

上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征召了50万澳新军团。

俄罗斯还是比英国人有良心,只征召了20万。

在对仆从军的使用上,俄罗斯同样比英国人有良心。

德军南征北战的时候,俄罗斯在边境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虽然没有像德军那样,几乎将法德边境全部覆盖,但使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了大量类似于比利时烈日要塞的永固工事。这些永固工事的防御力非常强,即便被155毫米重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不会被直接摧毁。

比利时只有一个烈日要塞。

俄罗斯仅在边境线附近,类似的要塞有12个。

费多尔·冯·博克看着沙盘上的布列斯特要塞发呆,一时间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啃下这个硬骨头。

德军分三路进攻,博克是中部集团军群指挥官,指挥的部队共计51个师,192万人。

按照原有的计划,中部集团军群的任务是进入俄罗斯内部快速穿插,将边境地区的俄军歼灭之后,直插莫斯科。

计划的固然好。

然而在执行的第一步,博克就遇到了大麻烦。

布列斯特要塞始建于18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列斯特要塞得以完善。

世界大战结束后,俄罗斯继续对布列斯特要塞进行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机场和装甲单位。

布列斯特要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要塞,而是由分别建在四个岛上的要塞组合而成的要塞群。

这四个岛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而成,各个要塞四周均有河流包围,要塞之间使用桥梁连接。

俄军不仅在要塞内囤积了大量武器装备,而且还在要塞周边修建了可供装甲战车出入的通道,甚至为装甲单位单独修建了堡垒。

“在我们获得制空权之前,我们不可能攻占这座堡垒。”

中部集群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中将同样一筹莫展。

哈尔德是巴巴罗萨计划的策划人。

巴巴罗萨计划的核心是首先夺取制空权。

德军对俄军这些要塞的位置很清楚,也知道这些要塞的配置,如果拿不下制空权,派出地面部队向这些坚固的要塞发起进攻,等同于对地面部队的谋杀。

战争爆发前,曾有多位德军军官前往布列斯特要塞参观,对于布列斯特要塞的结构很了解。

只了解没用,能不能拿得下,只有打起来才知道。

“可不可能,总要试过才知道。”

博克眼中的迷茫一闪即逝。

对于是否和俄罗斯开战,德军内部的争议巨大,最终还是小胡子一锤定音。

一山不能容二虎,德国即便集欧洲之力,也养不起500万军队。

凭借雄厚的资源和工业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可以生产足够多的飞机和装甲战车。

等俄罗斯拥有压倒性优势,即便德国不想打,俄罗斯也会主动向德国发动进攻。

现在的战场形势虽然焦灼,是因为空军的搏杀还没有分出胜负。

如果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俄罗斯的空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积累的优秀飞行员,迟早会损失殆尽。

布列斯特要塞内囤积的物资,至少可供守军使用一年,想减少损失,除非大胆穿插,将布列斯特要塞包围,断绝要塞的物资供应,将守军活活困死。

可这样做又谈何容易。

俄军在布列斯特要塞内的守军虽然只有3万人,配备的装甲战车却超过200辆,即便将要塞周围的桥梁全部炸断,俄军也有能力修复,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钢铁浮桥供装甲战车通过。

俄军在这一地区的军队足足150万,和德军相差无几,穿插的德军一着不慎,会被俄军反包围。

所以只有把俄军这些分布在边境地区的要塞群拿下,德军才能执行下一步计划。

和一筹莫展的博克不同,乔治稳操胜券。

德军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上也是三板斧,只要没能在第一时间将俄罗斯空军彻底消灭,德军的闪电战就无法顺利实施。

和德国相比,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太大了,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

换成乔治是小胡子,乔治也会出于恐惧,即便明知不敌,也不得不主动发起对俄罗斯的进攻。

另一个时空的苏德战争中,仅第一天,俄罗斯空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

之所以损失这么大,主要原因并不是德军的突然袭击,而是由于俄罗斯的失误,机场距离边境线太近,所以才被德军偷袭得手。

俄罗斯早就通过战略单位向后方迁移,将机场布置在距离边境较远的内陆地区。

虽然乔治不知道德军精锐飞行员的损失情况,单就目前德军的损失程度来说,乔治估计德军的大规模进攻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

等一个月之后,德军的飞机就将损失殆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