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综武能挂机武侠爱好者007

第243章 清流与救灾

青瓦镇,虽然名为小镇,但镇中百姓多以烧制瓦片瓷器为生,又兼且小镇四通八达,是南北贸易的交通要道。搜索本文首发: 如文小说网

因而小镇之中常住人口有数万之众,就连县城的府衙也在镇中。

而且太过富庶,经常引得周围盗贼在周围徘徊,所以小镇不仅有着一圈不矮的城墙,也有不少官兵镇守其中。

此时的青瓦镇外,官道旁正搭建了一个粥棚,无数饥饿的灾民正沿着官道排着队伍,缓缓朝着施粥的地方前进。

一位维持秩序的彪悍中年看着绵延不绝的队伍,眉头不由紧紧皱起。

随后他来到粥棚处,朝着一个中年妇女打扮的女人道:“妃暄,我们这么救灾也不是个事,现在周边的灾民知道这里有免费的粥喝,全部都在这边汇聚。”

“若是只靠我们两个,便是累死也救不过来。”

那易容成中年妇女模样的师妃暄闻言手中没有丝毫停顿,为上前的灾民不断舀着米粥:“如今官府不断驱散这些灾民,地方大族在这个时候也无暇插手这些事情,我们若是不做,这些灾民就只能活活饿死。”

她这么说着,面前乘着米粥的大锅很快便见底了。

一旁的侯希白见状没有丝毫迟疑,转身抬起身后其中一口刚刚煮好米粥的大锅,将其摆放在师妃暄的面前。

看到青年的动作,前面等待施粥的灾民顿时一阵骚乱。

不过到底还是吃饭最为重要,所以排队的灾民只是骚乱了一阵后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看着师妃暄继续施粥,侯希白叹了口气:“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让曹正淳带着锦衣卫南下?难道他不怕金钱帮占据这个江南之地吗?”

......

“呵呵,靖哥哥,这恐怕正是皇帝真正想要达成的目的。”

桃花岛上,面对郭靖的疑问,黄蓉面露冷笑道。

“为何?”

郭靖有些不解,要知道西域的繁华众所周知,但江南之地却也毫不逊色多少。

甚至因为人口稠密的关系,商业更加深入民间。

不像西域的丝绸之路,很多小商小贩都掺和不到其中,民间的商业始终不够还欠一些气氛。

只是商业固然能带来繁荣,却也很容易便在战火的洗礼下消散。

皇帝拼着让江南之地凋敝也要让曹正淳带兵南下,这就让他极为不解。

感受到郭靖的气息越发厚重,黄蓉心中不由欢喜,耐心解释道:“江南一地富饶更甚西域,不仅经济发达,光是赋税每年都有数千万两白银,更不要说朝廷征收的粮草也有四成是出自江南。”

“但这种情况只在大周朝刚刚建立时才有的情况,那时太祖对待江南甚为苛刻,江南豪强的赋税可以说是冠绝天下。”

“但自成祖问鼎天下以来,江南一地的赋税便开始逐年减少,及至本朝,每年的赋税只剩下数百万两白银。”

“靖哥哥,你要知道如今的江南经过近百年的休息,经济的发展与富庶远超刚开国之时。但是如今朝廷所收税银却不足开国时的十一之数,靖哥哥可知为何?”

“是官绅豪强?”

想到这个答案,郭靖心中不由有些无奈。

“当年世家阀门荼毒百姓,以至于太祖等揭竿而起,终于推翻前朝,掀翻世家阀门的统治。”

“虽然自大周建立时未曾将门阀世家全都扫入尘埃,却也让他们无力再统治官场。”

“然而如今才过去多久,就又有文官集团代替世家荼毒百姓了。”

想到这里,郭靖心中一阵波动,脸上露出一丝挣扎。

看到郭靖这个表情,黄蓉吓得连忙上前安慰道:“靖哥哥,莫要胡思乱想,即便你已经突破了大宗师之境,也没办法解决此事。”

“毕竟只要有人当官,便总有官吏贪污腐败,就连太祖那般杀得人头滚滚,不也未曾阻止其他人贪污吗。”

“而且皇帝自登基以来便不断收回权利,当初跟随太祖的四大阀如今在朝堂上也没有了多少话语权,所以那些之前还辅佐皇帝打击四大阀的官员便成为了皇帝的下一个目标。”

“若是当年先帝未曾葬送自成祖开疆拓土的精锐,那些官员自然没胆反抗皇帝。”

“但谁让先帝愚昧,不仅亲征失败,在被突厥人放回来时又不甘当个太上皇。”

“为了恢复帝位自然只能借助文官复辟,而这也为他后面朝廷的失控埋下了隐患。”

“当今皇帝想要翻脸不认人,那些官员自然不会甘心到手的权力轻易失去。”

郭靖闻言苦笑一声道:“权力就如此吸引人吗?为何天下人总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哪怕为此生灵涂炭。”

黄蓉见状摇了摇头,将这个沉重的话题一转,笑道:“不过皇帝舍得江南被砸个稀巴烂,但其他人却不会任由皇帝乱来。”

“而且如今的大宗师被那位黄大侠压制,没人会掺和到这里面去。所以靖哥哥,你看着吧,这金钱帮很快便会被人扑灭的。”

有了黄蓉的安慰,又想到当初皇帝的举动,郭靖只能压下心中的忧愁,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自家人身上。

然而黄蓉虽然自诩女中诸葛能看透一切,但有时候仍然低估了人性的恶。

......

京城徐府的书房,当今权势滔天的三位阁老正端坐其中,其中两位正悠闲地喝着茶水,另外那位则有些急躁地将手中的茶盏端起又放下。

“徐阁老,如今这等情况,我们不想个法子出来,怎么还有闲心在这里喝茶。”

“肃卿,你的定力还有待长进啊,你看叔大可一点都不急啊。”徐阁老闻言笑道。

叔大闻言放下手中茶杯微微一笑道:“恩师在前,叔大后进末学,又有什么好焦虑的。”

“什么都让我顶在前面,还要你这滑头有什么用。”徐阁老嘴上说着嫌弃的话,脸上却不由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哎呀,现在这个时候,你们还在相互吹捧,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高拱急得要跺脚,但思及地方不对,只能急得屁股扭来扭去。

徐阁老见状也没有再逗他,对张居正道:“叔大,你有什么想法?”

张居正慢条斯理道:“此事事关国本,本来我不应该在此事上插嘴的,但现在既然恩师相邀,又是在恩施书房,那我便畅所欲言一回,若是我的话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恩师斧正一二。”

徐阁老见状伸手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微微点头。

高拱也扭头看向对方。

张居正见到两人的目光望向自己,表情不由微微一肃,语气有些严肃道:“此次陛下绕过内阁下达旨意,本就已经违制,若是因此激发民变,就是天子失德。”

张居正并未将金钱帮的举措称为造反,而是以民变为定调。

“天子想要通过江南一地的糜烂,来逼迫我们出让先祖千辛万苦积攒的家业,这无论无何都不是一个贤明君主应该干的事情。”

“而且此事若是不妥善处理,要是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大周可没有第二个杨宇轩来为皇帝顶罪。”

讲到这里,高拱不由更急了:“天子违制就违制了,我们又能拿他怎么办?”

张居正闻言却也没有着急,而是缓缓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走动。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之所以是天下共主,靠的便是大义而非强权。”

“若是武力强大便能成为天下共主,那现在的黄麟,之前的张三丰,甚至更早之前的强者,是不是也可以成为天下共主?”

“若是如此,这天下早晚大乱,黎民百姓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因为如此,天下正道才会默认天下共主不得出自江湖大派,也是为了防止此事的发生。”

听到张居正讲起了历史,高拱急得直挠心。

不过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很快便知道了张居正的意思,他不由沉默了一下:“即便如此,短时间内,我们也拿天子没有丝毫的办法。现在南边的人催得急,我们又该怎么办?”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肃卿,我们是朝廷的官员,可不是地主豪绅的官员,更不是江南的代表。这天下从来都是我们管理他们,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给他们交代了?”

高拱闻言有些说不上话来:“可是......可是若是到时候他们......”

在场几人哪个跟江南一地没有牵扯,真的闹出事来,即便三人都是内阁阁老,却也不好交代。

张居正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他的恩师徐阶。

徐阶见状将茶盏放下,看向高拱道:“他们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要知道我们是大周的官员,不是他们江南豪强的奴仆。”

“趁着这次事件,让他们多死些人,也能让某些人清醒清醒,没有江南的学子,还有中原的,蜀川的,这个天下离了谁都能运转。”

徐阶说到这里,右手狠狠拍了一下桌面,显然是想到了什么事情,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怒意。

张居正看到高拱还是一副犹豫的模样,不由再度开口道:“肃卿,你知道最近几年入仕的官员都来自哪里吗?”

高拱想不到张居正会岔开话题,不由心生疑惑。

张居正也不在意,继续道:“最近三年官员入仕的情况,十人中起码有三四人是来自江南地区的。”

“看到这种情况,我又往前查了十几年,江南一地入仕的官员比例逐年增高。”

“这种情况若是不加以限制,不需二十年,官场将是江南地区一家独大,即便全国其他地区齐力抵抗也将无济于事。”

“到了那时,大周未尝不会有前朝旧事复发,所以肃卿,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周着想。”

“而且这一次敲打过后,其他人都将看清皇帝的真面目。到了那时,皇帝恐怕没有精力再对朝中大臣死缠烂打。”

张居正的话说到这里,高拱的脸色顿时好看许多。

其实他也不想管江南之事,只是他虽然出身河南,但少年求学时多有江南之地的贵人相助,这让他在感情上就对江南好感多多。

二来他的晚辈也与江南之地多有交集,这一次也是因为被他们央求着才过来商讨对策的。

“既如此,那我便将那几个小辈打发了吧。”高拱说完,朝两人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书房。

看着高拱离去的背影,徐阶看向张居正:“叔大,肃卿此人性格暴躁激进,你最好跟他保持一下距离。”

张居正闻言身子微微一躬道:“恩师教诲,叔大不敢或忘。”

......

踏踏的马蹄声在青瓦镇外响起,一旁正排队等待施粥的灾民见状,连忙躲到路边。

等到马队在城门处停下,众人才发现这队超百人的队伍是朝廷的锦衣卫,为首之人还是一位百户。

见到来人,城门处维持秩序的一位校尉连忙率众而出,朝着百户行礼道:“下官青瓦镇守备校尉戚继光见过百户大人。”

面对戚继光的行礼,那百户连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扭头看向师妃暄的方向开口问道:“那边是怎么回事?”

戚继光见状连忙笑着解释道:“那位大娘是一位富商的总管,几个月前她的主人在走商时被青瓦镇外的山贼围困,当时我刚刚上任没多久,恰巧练兵路过将他们救了出来。”

“后来富商为了报答青瓦镇的救命之恩,在知道有灾民聚集在青瓦镇周围后,为了帮助我们抵御难关,就带头出钱购买粮食,派人在这里施粥赈灾。”

锦衣卫百户闻言嗤笑一声:“富商?却不知道是哪家的富商会这么好心,在这个时候千辛万苦跑到这里来施粥?”

这么说着,百户朝着师妃暄的方向走了过去。

戚继光见状心中一沉,青瓦镇如今能够暂时安稳,最主要的便是有富商的粮食撑着,若是被锦衣卫抓了,不说其他人还会不会继续救济,单是在场的灾民看到这一幕就有可能发生暴动。

只是对方毕竟是锦衣卫百户,可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守备校尉能够得罪得了,只能是让身为文官的县令出手阻止了。

想到这里,戚继光右手背在身后,朝着身后的一位亲信做了个手势,让他去将县令找过来。

至于现在,只能是能拖一时是一时了。

就在百户即将来到师妃暄面前时,一旁的侯希白上前将其拦下。

“这位官爷,有什么事吗?”

虽然话中的意思显得谦卑,但语气却极为冰冷,完全没有一丝谦卑的意思。

因为施粥的关系,不仅师妃暄进行了易容,就连侯希白此时也是一个彪形大汉的形象。

面对侯希白的阻拦,百户警觉地停下了脚步。

他看向周围好奇看着这边的灾民,冷哼一声道:“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回避。”

随着他这句话的落下,周围灾民立马散开,生怕被牵连进去。

毕竟一顿不吃还饿不死人,但是刀剑砍在身上可立马就要死人了。

紧接着百户身后的锦衣卫听到自家老大发话,立马刀剑出鞘,将侯希白与师妃暄二人团团围住。

一旁的戚继光见状连忙上前道:“百户大人,他们二人并不是什么贼匪,还望大人明察。”

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善事的,要不是县令担保,师妃暄也撑不起这个摊子。

百户双眼斜睨向戚继光:“如今金钱帮作乱在即,本官奉旨侦查一路的可疑人物,为大军后续扫清障碍。”

“你这般包庇他们,可是与他们同谋?”

戚继光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虽然他内心深处不认为对方是贼匪,但百户这顶帽子扣下来,只是城门校尉的戚继光也接不住。

“锦衣卫真是好大的官威啊,是不是我这个县令也是可疑分子,你要不干脆将我也下狱好了。”

一道浑厚的声音自百户身后响起,让面无表情的百户脸上顿时挂满了寒霜。

什么时候区区一个县令也敢阻拦锦衣卫百户办案了,不想活了不成。

想到这里他转身看向身后,便要让人拿下对方。

只是下一刻,一股无形的威压凭空而起,让他的身形微微弯下。

高手,百户的心中闪过这个念头,口中将要拿下对方的话硬生生变了样:“你是何人?”

那人一身布衣却踱着四方步,两步便来到了百户的身前。

随后微微一拱手,语气淡然道:“溧水县县令裴旻见过百户大人。”

百户看着对方的气度,感受着心头的压力,他的语气顿时弱了下去:“不知你与河东闻喜裴氏是什么关系?”

裴旻眼神瞥了眼周围,见自己来得还算及时,心中的怒气顿时消散不少:“族叔兵部侍郎裴矩。”

只是短短几个字,却让锦衣卫百户闻之色变。

这裴矩的身份在大宗师面前当然不算秘密,但只论朝堂力量,自成一派的裴矩也是大周朝数一数二的大佬。

虽然百户不知道为什么裴旻有这么深厚的背景却来这边当一个小小的县令,但对方的这个身份却让他无论无何都不敢得罪对方。

哪怕他明面上的身份是锦衣卫百户,天子亲卫

,丝毫不惧朝中大佬。

但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这个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清楚的。

最主要的是,为了那一点点银钱而得罪当朝大佬,不值当。

想到这里,百户又看了眼侯希白与师妃暄二人,随后朝裴旻一拱手便带着其他人策马离开了青瓦镇。

等到锦衣卫离开,现场再次恢复原来的样子。

师妃暄朝裴旻微微点了点头后便再次为灾民施粥起来。

“戚校尉,你继续维持秩序吧。”

裴旻对戚继光吩咐后,回头看向再次守候在师妃暄身边的侯希白,不由微微摇了摇头,随后便离开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