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任一战区副司令(一)

在汤恩伯被调离一战区之后不久,蒋鼎文的一战区司令也被免职。

一战区前期的溃败,让重庆方面开始调查蒋鼎文在一战区的所作所为,一经调查,蒋鼎文在任职期间大肆买官卖官等不良事迹都暴露了出来。

并且这一战的溃败失利,调查组认为和蒋鼎文和汤恩伯的严重不合也有不小的关系,于是重庆方面将手中尚有兵权的汤恩伯免去一战区副司令的职务,调到重庆周围,将蒋鼎文的战区职务直接撤职。

一战区的正职和副职同时空缺,重庆军委会不得不赶紧物色接任人选。

现在想要守住一战区,必须从在一战区中手中有兵权的人中选择,而选择的第一标准就是军功。

此时在河南一战中最出彩的有三个人,一个李志坚,一个刘戡,一个武庭麟,刘戡作为黄埔一期生,在本次作战中为守住洛阳出了大力,武庭麟率领15军死守洛阳城近三十天,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河南战局最终是在李志坚的43军到达之后才彻底稳住的,没有43军,洛阳城最终也无法保住。

43军驻守洛阳西,为洛阳城的守军提供了坚强的助力,同时抵挡住了几万日军的野战攻击,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几乎歼灭的坦克第3师团的主力,此外还有余力派兵坚守嵩县,为汤恩伯部重整争取到了时间,最终稳住豫西。

43军可谓是此战第一功勋部队。

现在一战区的地盘就剩下个豫西,从守住豫西的角度出发,抽走作为原主力的31集团军后,就必须在一战区选择一个战力卓着的部队。

刘戡的兵团属于临时组建,大多从第六战区抽调,15军分开人数就不多,战斗损失不少,现在还在重建之中,43军本来战力就强,在现在一战区部队中更是绝对的鳌头。

且李志坚担任司令的第八集团军下属的另一个军23军还在豫北,可以牵制在河南的日军。

不过对于让李志坚担任一战区的长官,让包括最高统帅在内的人都不满意,李志坚是晋绥军的大将,现在晋绥军和中央明显存在竞争关系,从内心来讲,并不愿意提升晋绥军的实力。

不过之后还是有人提出,既然晋绥军的日益壮大也防不住,那么就可以采用分化晋绥军将领的办法,最初是对商震,之后将傅作义分化出来用的都是这种手法,让傅作义到绥远担任主席,造成傅作义和阎锡山的嫌隙。

所以对于李志坚也可以同样如此。

在听到这之后,最高统帅马上心领神会,这种事情他经常做,不过最近湖南战局的不利让他心绪不稳,所以暂时反应有点慢。

但是让李志坚担任一战区司令长官,李的资历有所不足,并且无法起到分化之功,于是就让陈诚兼任一战区司令长官,由李志坚担任副司令长官,负责日常作战,就相当于之前薛岳在九战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