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裁判争执
这首卢仝所作茶诗,历代以来赢得极高评价,除了中间这七碗茶,最后的转折为民请命也十分令人触动。
茶室内安静的针落可闻,这还比什么?有什么好比的?
李二陛下此时颇为后悔,(跟这小子较什么劲,这下好了,风头全被他抢了去。)
只是在自己女人面前李二陛下还是企图挽回形象,于是他就说了。
“还不错,我出去转转。”李二陛下一出三十六计走为上,可是令在座的诸位妃子一愣。
这虎头蛇尾的闹哪一出?怎么走了?
长孙皇后却是看透一切的笑了笑,夫君在贤侄这又屡战屡败了。
刚如是想着,李二陛下探头回来:“夜小子,这首挂着展示展示就算了,你不会打算用来赢奖励吧?”
李二陛下回来这趟就是不放心:这若是夜小子拿去赢奖励,那他们也不用玩了。
被这偶尔幼稚的皇叔逗乐的他笑笑:“放心吧皇叔,我不参加的。”
听到他答应下来,李二陛下瞬间又没了影子。
长孙皇后“噗嗤”笑出声来,李二陛下这孩子气的表现实在让她没憋住。
等众多婶娘的诗词对联交了上去,留下她们继续喝茶,他没有久留,找了个理由离开,去看了看茶叶销售情况。
这些文人士子只是形成特定人群品茶的风尚,真正能带来巨大利益的还是各地茶商。
尤其是那些跑了好多趟的西域商人,这次增加的数种各产地新茶,真可谓是用抢来形容的。
很多商铺已经开始出现不够卖的情况,而配套的各种新茶具也纷纷被加入采购清单。
这才是第一届茶展就有如此盛况,王夜很是欣慰,日后这渭水必能成为世界的商贸中心。
时间过得飞快,群策群力下不乏士子做出佳作。
展台上已经挂出了不少被选中的诗词对联。
其中最少得便是词,这也是因为词在初唐刚开始流行,词牌更是少的可怜。
但是诗却是不缺的,诗句成了整个展台悬挂最多的。
就是不久后评委们出了点状况,请他过去一趟。
等他来到展台,就发现自己亲自邀请的四位评委,在台上争的面红耳赤。
“齐王殿下、你来的正好!你来看看,我说这个对联当为第一,杜相非说那个是第一。”
孔颖达也不知是不是争论的上头了,一点唯唯诺诺的意思都没了。
他也不恼,看了看他们争论的对联。
“芎莒荟萃芳菲茶,菁芜荏苒。”这是一名卢姓士子所做。
“茶茗茱芝芽芬芳,茎萃芊茸。”这个是燕婶娘所作,不过署名却只有燕氏。
这两幅对联也确实难分高下。
思考一番,今日营收注定不菲,也就不差那点奖品。
“若是难分高下,那就并列第一好了。”
“恐怕不行呐殿下,你看看这几幅!”
顺着杜如晦手指望去,只见台上还有几幅对出的对联。
“荒草茸茸获菊花,蓓蕾萌芽。”是一名崔姓女子所做。
“坪坝堰塘埂堤垣,坡壤城垛。”是一名当朝官员所做。
“江河湖海浪澎湃,波涛汹涌。”李二陛下所做。
“柳桦柏松枝槎桠,棵株栋梁。”燕氏所做。
还有几幅词义勉强的士子所做的,加起来总计十几个。
“若是并列,前面这几幅都能并列二名,后面那些都得并列三名了。”杜如晦解释道。
“那些词义差些却勉强合格的给个鼓励奖,赏钱十贯。词义俱佳的该并列就并列,王府不差这点赏金。”
就这点对联无非多支出半斤茶叶的事,这对王府简直就是毛毛雨,大方点还能收割一波美名。
况且这里面还有他那些婶娘的,不过这些婶娘是真的厉害。
“那就以殿下所言,只是众多士子所作诗文居多,其中能并列者不少,若是都如此,王府要多支出不少赏金。”
“诗词不是给了示例嘛,几位评判时,魁首最起码也得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吧。”
话音刚落,虞世南递上一份诗笺:
“殿下看看这个,我觉着这首诗可为榜首,只是杜相、孔博士、于侍郎有不同见解。”
孔颖达也立马拿起一份奉上:“我觉着这首表意更佳。”
于志宁也将他选择的一份诗笺奉上:“殿下,我个人更喜欢这首。”
杜如晦将自己选定的那首递给他:“殿下,其实这首行文和诸位选定的差别不大。”
王夜一一查看,不出所料的是,长孙皇后、杨氏的两首短诗赫然在列。
不过,王夜心中吐槽自己的失误:(下次找评委一定得找几个意见统一的,这评委队伍简直一盘散沙,四个人四个想法。)
不过这波他更偏向于志宁选出诗作。
茶罢犹闻满室香,宾朋执手话离觞。今朝幸会情难尽,他日重逢意更长。
愿把芬芳传四海,且将茶韵谱新章。来年再聚华堂里,共赏人间茉莉芳。
他觉着这名山东士子作的这首诗非常符合此情此景。
可是两位婶娘所作的诗作意境远超这首,尤其长孙皇后,都避世了,这必须支持一波。
得奖是一定得得奖的,干脆这次就并列好了。
顶多下次记得别设立一二三名了,属实难分。
就一个选定就好,有能流传千古的大不了额外追加一份赏赐,作的一般的就给个安慰奖。
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几位评审,他们也都没意见,反正出钱的是齐王府。
不过距离展会结束还有些时间,要等等才能宣布。
而词作却没有上佳者,索性第一直接用那首七碗茶诗。
这真不是他想参与其中,实在现场作的词属实不咋地。
为了扩大展会影响力,只能出此下册。
临近节制,初定名次基本没有变化,顶多增加了几个安慰奖。
等所有结果公布,全场引起巨大反响。
“这个燕氏真厉害,如此绝对,居然连作两联。”
“那几首并列第一的诗也是一绝。”
“我喜欢那首避世,此人性情超脱,感悟颇深,实属大才。”
“还是想想科举怎么办吧,如此多有才华者,科举之路难呐!”
.......